浅谈职业学校教学管理
2015-10-20子重仁
子重仁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004-02
随着当前社会进步和经济迅速的发展,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职业技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在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教学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直接影响着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及技能提升尤为重要。下面结合云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就如何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做一些探讨。
一、素质提高、技能提升是职业技术学校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对“培养目标与要求”中明确规定:中高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1.素质为根,深化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
确保公共基础课的“量质”。要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切实按照新大纲的要求,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程,保证公共课的课时数,不再挤占、挪用公共课课时。
要大力加强教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是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与改革创新,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提高课程的吸引力。二是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结合。
2.技能为本,深化专业技能课程改革,切实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在学校教学上,学生往往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支撑下进行理论学习,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而实践教学又缺少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环境,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高。校企合作又大都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上。没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虽然许多学生毕业后都有双证,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水平却与证书上的等级标准相去甚远。
二、优化教学模式、强化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要优化专业设置。职业教育是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它建立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开发相关的新专业。避免盲目建设,同一地区中职学校专业重复设置、相互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二要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学校要集中力量做优做强具有鲜明特色的主打品牌专业。并在研究总结主打品牌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后,带动其他专业共同发展。政府要统筹安排,优先支持就业率高、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突出的专业。
三是大力加强教学研究。学校要充分利用合作企业与自身实训设备,推广理实一体化或现场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技能培训放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在实习现场或工厂车间,学练做相结合,使教学贴近生产、贴近市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网络教育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四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借助职教集团,建立用工信息、行业发展走向动态和中长期人才需求预测平台,为学校的招生、专业设置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可将企业的管理文化、技术、设备等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上岗工作。还可在企业建立起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基地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解决实践教学的不足。
五是提高技能证书含金量。技能证书是学生专业技能等级的证明,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中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技能考核宽进宽出,没有门槛,学生毕业时基本都能持毕业证、技能证,但工资待遇却不尽如人意。中职校要变“宽进宽出”为“宽进严出”,严把出口关,严格规范考核,提高技能证书的含金量,学校要与行业共同制定技能证的考试标准,允许没有取证的学生工作后继续考证,确保技能证书名符其实。惟有如此,我们的毕业生才可能得到企业的认可,才能有更高的工资待遇。
三、改善办学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1.大力加强基础建设
中职校的办学条件包含校舍场地、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专业师资等,这是学校办学的基础和提高办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很多中职学校都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因此学校要根据办学规模,全面规划,逐步实施,建成配套的实训基地、实验室、图书馆及必要的活动场所,特别是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设备的投入和更新,是中职教学特色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
2.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温家宝总理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配备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学校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充分发挥制度导向作用,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教师下厂实习、提高技能,可以利用企业资源,有计划地安排教师下企业培训;对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课时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并逐步将教师作为教师岗位设置的必备条件,列入考核。通过搭建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技能竞赛平台、营造氛围,相互促进提高,提升教师技能水平。职业教育工作者既要在理论层面上加强研究,更要在政策层面上予以明晰,在实际工作中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以促进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总之,无论用何种管理模式我们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使莘莘学子全面发展成为“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有所得”“识好歹、知进退、懂感恩、守本分、有专才”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因此,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 文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