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5-10-19顾绮芳傅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20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结合产学研

顾绮芳 傅毅

摘要: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很大的挑战。校企合作的发展前景直接关系到高职未来的走向。该文通过对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发展走向分析,并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实际开展情况进行探讨研究。论文认为,校企合作要真正的深度融合,必须要提高企业的参与度,从参与者向主体者转变。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0-0094-03

Practice Study on Personal Training Modeby College and Enterprise Joint — Taking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GU qi-fang,FU Yi ,PAN Ting-ting

(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Wuxi 214153, China)

Abstract: Currentl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Prospect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future dire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analysis, combined with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ere carried out to explorethe actual research. Paper argues tha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oa realdepth of integration, we must increase the participation of enterprises, the transition fromthe participants to the main person.

Key words: college industry cooperation;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Combined engineering; Personal Training Mode;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所有高职类院校培育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早在2002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就首次明确提出“强调企业要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这也是为高职教育指明了一条发展之路。本文将结合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来分析探讨,希望对同类院校深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所裨益。

1 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由于,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针对性的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才能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生机。而企业则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大大缩减培训专门员工的成本和时间,达到与学校共赢的合作模式。

高职教育,是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因此既有高等教育的“教育性”,也具有高职的“职业性”。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发展中意识到培养高职人才,不能再闭门造车,而是要紧密的和企业合作,谋求深度的融合。企业不再是参与者,而是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主导企业主体的“双主体”地位。

2 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走向

校企合作最早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之后还有以美国等为代表较为先进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模式,以及“以能力本位”的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而在我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于2002年才首次提出。截止目前为止才短短数十年,我们还在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当中。

2.1 初探阶段——“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

2004年,教高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问题。文件第一次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道路,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提出“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重大观点。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探索校企合作的关键词,如“五位一体”、“虚拟经营”等。所谓的“五位一体”,即一条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所谓的“虚拟经营”,就是校企合作肯定存在一个类似于虚拟企业的载体,利用各自的特质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合作,携手发展。可以说,在初探阶段,各类高职院校还处在各自摸索的阶段。

2.2 再探阶段——“工学结合”

2006年,教高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把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切实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的位置。提出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阶段里,校企合作逐步向内涵进行发展,这一阶段出现了各种具体的“工学结合”表现形式,如“工学交替”、“双证融通”、“订单式人才”等。所谓的“双证融通”指的是毕业证与上岗证双证融通,就是要求高职学生毕业时至少取得一项与本专业岗位相一致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工学交替”指的是工学交替课程体系是教学学期与工作学期交替进行,体现“工”、“学”双方既相互交替,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就是学校与企业签订用人协议,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产销链接,对口培养。这一阶段,很明显校企合作更加具体化,也越来越体现出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地位,不再是参与者,而是主体的地位。

3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开设可以追溯到1999年,2004年在专业中引入了印度国家信息学院(NIIT)的课程体系,试点嵌入专业核心课程,这在无锡市是个创举。2012年成功申报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该专业作为支撑专业,继续深化校企共建模式。

3.1 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设计)专业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依托无锡国家软件园,与印度软件培训巨头NIIT 合作培养学生。以NIIT 国际领先的课程模块嵌入为平台,课程体系动态跟踪软件与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聘请企业一线优秀的技术人员到学校的师资队伍中,教学内容选取企业真实项目,教学评价遵循行业规范,学生管理融入企业文化,体现“院地互动、校企合一、理实交融、系统育成”的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合作办学,学生依托国际著名IT 厂商课程教学、认证基地(NIIT)教学及职业认证机构,可以先后获得国际认证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应用程序员证书(第一学期)、WEB 程序员证书(第二学期)、企业级应用程序工程师证书(第三、四学期)等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了可靠的技能保证,毕业生规格符合企业技能型岗位的需要,获得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评价较高的满意率。

3.2 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建设

学院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对接区域产业集群,适应行业企业岗位群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为重点,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全程培养,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该人才培养模式的辐射和带动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依托江苏物联网产业和软件产业优势,以无锡国家软件园为资源平台,与印度国家信息学院(NIIT)合作,引入NIIT 先进的课程体系,与文思海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签订人才订单培养协议,利用企业的技术、项目资源、产品开发流程与规范,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创立“以嵌入课程为核心的多证融通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3.3 校企合作的教学团队建设

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设计)专业有专任教师10 名,高级职称的比例为2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0%,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90%,这是一支学历层次高、年轻、富有朝气的队伍,但是缺乏软件开发经验,缺少专业领军人物的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采用“内培外引”的方法,改善专任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重点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教师应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培养规范化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组建教学团队,实现教师优势互补。从软件行业、合作企业中聘请高素质的技术能手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和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设,承担实践技能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真正打造一支具有现代职教理念、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3.4 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建设

与本专业有关的实训场所占地1060 平方米,共有校内实训室9个,校外实习基地11 个。同时本专业依托毗邻的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基地完善的教学平台,实践做学交替的培养方式。根据专业群建设与发展需要,扩建或新建具有真实职业环境的校内实训室,整合“物联网工程中心”,构建“实训中心+实训区+实训室”三层架构的校内实训体系。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基地不仅承担学生和教师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训功能,社会人员的培训功能,还可以承担为校内外物联网项目软硬件开发提供技术支持等社会服务功能。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一方面继续加强与原有7 家实习基地的深度合作,派遣学院博士进驻企业,成立“驻企业博士工作站”;另一方面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深度挖掘潜力,扩大合作企业基地,至2015年,建立20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应充分利用藕塘职教园区共享基地----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将校外实习基地建成融学生实习、学生就业、人员互聘、技术研发、成果推广于一体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综合性校企合作基地。

3.5 校企合作的学生实习指导

为了推行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建立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实践教学功能及职业技能层级,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顺序,构建“渐进式”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实验、课程实训、综合训练、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组织实践教学,大部分专业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课时的50%以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根据合作企业的需求,共同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内容,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负责对学生技能型较强的内容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4 结论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自开设以来,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在不断摸索发展当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印度NIIT 教材“水土不服”、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高职学生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但总体说来,只有通过政府的扶持,地方的保障,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双主体”,才能真正的把“工学结合”贯彻始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勋,杨晓健,王建.我国高职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路径研判——基于CSSCI(1998-2014)数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9).

[2] 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体现“高教性”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1(6):68-72.

[3] 莫甲凤.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与进展:2013年年度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52-61.

[4] 蒋勋,潘云涛,苏新宁.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官产学研合作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 (5):42-52.

[5] 蒋勋,潘云涛,苏新宁.从文献产出透析我国官产学研合作研究发展的演变规律[J].管理学报,2015, (11):13-22.

[6] 李梦卿,张碧竹.我国校企合作办学制度的回顾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1(25):11-18.

[7] 蒋勋,潘云涛,苏新宁.从文献产出透析我国官产学研合作研究发展的演变规律[J].管理学报,2015(11).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结合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工作综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企业信息化建设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基于项目课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