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芪颗粒联合青鹏软膏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30例疗效观察

2015-10-19姜群群刘卫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4医院皮肤科山东威海264200

新中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参芪黄褐斑气滞

姜群群,刘卫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4医院皮肤科,山东 威海 264200

参芪颗粒联合青鹏软膏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30例疗效观察

姜群群,刘卫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4医院皮肤科,山东 威海 264200

目的:观察参芪颗粒联合青鹏软膏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自拟参芪颗粒及外用青鹏软膏;对照组30例口服逍遥丸、维生素C片及维生素E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及血清雌二醇(E2)、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变化;并设健康女性30名为正常组作对照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20.0%,对照组为4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E2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E2、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E2、SOD水平与正常组相当(P>0.05);而对照组E2水平较正常组高(P<0.05),SOD水平均较正常组低(P<0.05)。不良反应率治疗组为6.7%,对照组为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颗粒联合青鹏软膏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E2、SOD水平有关。

黄褐斑;气滞血瘀型;参芪颗粒;青鹏软膏

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药参芪颗粒联合外用青鹏软膏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与口服逍遥丸联合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E胶囊作对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来源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科就诊的患者共60例。按就诊时间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年龄26~49岁,平均(34.36±6.42)岁;病程6~13月,平均(7.4±2.47)月。对照组年龄25~48岁,平均(34.53±6.27)岁;病程5~15月,平均(7.45±2.26)月。2组患者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选正常的健康女性为正常组30例,年龄25~45岁,平均(32.27±7.03)岁,均为无黄褐斑、无内分泌疾病的健康无偿献血者。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1]拟定。证候分类参照《中医外科学》[2]中属气滞血瘀者:多见于女性,斑色深褐,弥漫分布;伴有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色暗红,有血块,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细。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肝脏、心血管、恶性肿瘤等系统疾病者;②12周内曾口服过避孕药者或经系统治疗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系统疾病及其他色素类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等)引起的色素沉着;④近3月内应用过药物及激光疗法治疗本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予自拟参芪颗粒治疗。处方:党参20 g,黄芪30 g,白术、山药、茯苓、益母草各15 g,赤芍、白芍、当归各12 g,柴胡、郁金各10 g,甘草6 g。每天1剂,水冲服,取汁300m L,分2次服用。青鹏软膏(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取适量涂于患处,每天2次。

2.2 对照组 口服逍遥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次8丸,每天3次;维生素C片(浙江瑞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次200mg,每天3次;维生素E胶囊(威海华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每次100mg,每天2次。

治疗期间嘱2组患者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饮食宜清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防晒,忌服避孕药,不滥用化妆品等。疗程均为12周,并随访3月。

3 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项目 ①治疗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随访3月统计复发率;②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中的雌二醇(E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并检测正常组E2、SOD值作为正常参考值。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1]制定。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8;色素沉着区域皮肤图像测量疗效评定单位ID值≥55。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5;色素沉着区域皮肤图像测量疗效评定单位ID值≥15。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3;色素沉着区域皮肤图像测量疗效评定单位ID值≥5。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色素沉着区域皮肤图像测量疗效评定单位ID值≥1。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复发率比较 见表2。随访3月,复发率治疗组为20.0%,对照组为4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复发率比较 例

4.4 各组血清E2、SOD水平变化比较 见表3。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E2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E2、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E2、SOD水平与正常组相当(P>0.05);而对照组E2水平较正常组高(P<0.05),SOD水平均较正常组低(P<0.05)。

4.5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大便稀、次数增多1例,改饭后温服中药后症状改善;血脂升高2例,谷丙转氨酶升高1例,停药1周后转正常。对照组血脂升高2例,转氨酶升高1例,停药1周后转正常。不良反应率治疗组为6.7%,对照组为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各组血清E2、SOD水平变化比较(±s)

表3 各组血清E2、SOD水平变化比较(±s)

与正常组比较,①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③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④P<0.05

组 别 时 间nE2(pmol/L)SOD(nmol/mL)治疗组 治疗前30221.1±26.14①357.9±135.6①治疗后30184.99±35.31③④486.22±128.24③④对照组 治疗前30222.3±25.1①347.7±133.1①治疗后30204.14±28.59②416.3±127.16②正常组-30183.26±33.48④487.14±126.89④

5 讨论

中医学对于黄褐斑病因病机的认识不断发展,近代认为黄褐斑发病多为内在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种外在表现,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以肝郁、肾亏、脾虚为本,血瘀为标,虚实夹杂,瘀阻络脉,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在总结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研究,笔者认为肝气郁结是黄褐斑发病的基本病机之一。一方面,肝主疏泄,在志为怒,体现在调畅全身气机,调节情志活动,推动血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协调男子排精、女子排卵和月经来潮。肝气疏泄太过,易致气逆血菀,久之损伤面部血络,出现黄褐斑及面红目赤、头目胀痛、心烦易怒等变化。肝气疏泄不及,易引起肝气郁结,血行瘀滞;久郁化热化火,耗伤气血;或气郁津液输布代谢障碍,化生痰浊阻滞脉络,导致面部气血失和,失却气血滋养,痰瘀浊气停留,颜面肌肤失养而出现黄褐斑,并常见抑郁,胸胁、两乳或少腹胀痛不适,癥积,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另一方面,血瘀是黄褐斑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原因。“气为血之帅”,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弱,甚至形成气虚血瘀。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因本病主要由肝郁气滞引起,肝气郁结,失其调畅,并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两虚而致瘀,脸部失其滋润濡养,而见斑点。肝失疏泄,气机的疏通和畅达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形成气机不畅、气机郁结,气血运行滞涩,瘀阻肌肤而成斑。故有云:“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总之,肝气郁结是本型黄褐斑发病的基本病机;气血不足是重要环节;血瘀是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参芪颗粒以健脾益气、疏肝解瘀、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方中黄芪、党参补脾益气,为君药;山药、茯苓、赤芍、白芍、当归健脾养血活血,为臣药;赤芍、益母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柴胡、郁金疏肝理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青鹏软膏外用活血化瘀,祛瘀消斑。两药合用,补气理气、养血活血,从而达到消斑之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黑色细胞通过酪氨酸—酪氨酸酶的一系列反应在细胞内形成黑色素,正常生理条件下,促黑色素激素(MSH)和褪黑素(m enlation)处于生理平衡状态,而黄褐斑患者体内二者失衡。研究发现,孕激素主要能促进黑素体的转运和扩散,雌激素可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体。林新瑜等[3]对48例女性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做了检测分析,结果患者血清E2、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水平显著增高,雄激素(T)水平低下,孕激素(P)、泌乳素(RPL)水平未见异常。认为女性发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失衡有显著关系。有学者用E2卵化正常黑素细胞24 h后即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酪氨酸酶活性增高,提高E2对正常的黑素细胞有直接的生物学作用[4]。在生理情况下,体内有许多氧自由基清除剂,如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等,当脂质过氧化(LPO)增强或自由基水平增高时,在基因调控的保护下,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由于黄褐斑患者这一调节体系发生障碍致使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不能随LPO增多而增加,造成LPO的蓄积,LPO的增多,使色素细胞损伤,促进酪氨酸的一系列氧化过程,导致黑色素形成过多,从而产生或加重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本观察结果显示,参芪颗粒联合外用青鹏软骨对气滞血瘀型女性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均优于对照组。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降低患者E2、升高SOD水平,从而调理机体的内分泌功能有关。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1):66.

[2]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5-206.

[3]林新瑜,周光平,李利,等.女性黄褐斑患者的血清酶学及血液流变学初步分析[J].临床皮肤病杂志,1997,26(6):359.

[4]高学敏,党毅.中医美容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78.

(责任编辑:冯天保)

R758.4+2

A

0256-7415(2015)08-0191-03

10.13457/j.cnki.jncm.2015.08.089

2015-04-28

姜群群(1981-),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皮肤及性病学。

猜你喜欢

参芪黄褐斑气滞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UPLC-Q-TOFMS/MS法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参芪血痹方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