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OPD患者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值选择的临床观察

2015-10-19潘华良吴芳芳郑艳君张莉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刺激性性肺炎负压

潘华良 吴芳芳 郑艳君 张莉

COPD患者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值选择的临床观察

潘华良吴芳芳郑艳君张莉

目的 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方式不同吸引压力选择对肺部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采用30~59mmHg,60~89mmHg,90~120mmHg的吸引压力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观察并记录声门下吸引开始后72h内发生呛咳的频率、气道黏膜损伤以及声门下吸引管堵塞的变化。结果 A组发生刺激性呛咳频率较B、C组低,C组最为明显;A组发生声门下吸引管堵塞较B、C组明显;C组发生气道黏膜损伤率较A、B组高。结论 对COPD患者,采用60~89mmHg压力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可减少刺激性呛咳、气道黏膜损伤及堵管的发生率。

肺部阻塞性疾病 持续声门下吸引 负压值

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常见及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1],其发生率可达31.8%~46.0%,病死率高达20%~71%[2]。近年来,文献[3]证实使用可冲洗声门下气管导管进行声门下持续吸引可有效地清除声门下分泌物,可降低VAP的发生率,但在临床中发现此方法如果压力选择不当常会引起患者刺激性呛咳、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及声门下吸引管堵塞等问题。作者就此进行临床观察,探讨解决途径。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住本院ICU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COPD患者69例,其中男39例,女30例;年龄62~87岁,平均74.5岁。随机分成三组,各23例,分别采用30~59mmHg(A组),60~89mmHg(B组),90~120mmHg(C组)的吸引压力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各组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选择7.0~8.0号低压高容可冲洗式气管插管(韦博牌),中心吸引装置,负压引流装置。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内容包括气囊上滞留物吸引的机制、痰液性质观察、吸引压力的调节、声门下吸引管连接及堵管后灌洗的方法。除做好日常的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外,另采用独立的吸引装置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一端连接中心吸引系统,一端连接气管导管的附加管(声门下吸引管)。每日晨交班观察评估分泌物的粘稠度,如声门下吸引管堵管,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吸10ml的灭菌注射用水,向吸引管内低压注入2ml灭菌注射用水后接5ml无菌注射器抽出灌洗液,直至通畅为止。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三组COPD患者在72h内分别予以不同吸引压力进行声门下持续吸引的效果差异:(1)发生刺激性呛咳的频次(评估1次/6h)。(2)声门下吸引管内可见的肉眼血性液。(3)1次/12h用5ml注射器从声门下吸引管采集2ml标本送检进行隐血试验检查。(4)是否堵管:声门下吸引管内分泌物停滞不动,负压吸引表显示压力升高及连接中心吸引连接管塌陷(评估1次/4h)。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四格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发生刺激性呛咳的频率、气道黏膜损伤、声门下吸引管堵塞等不良事件比较见表1。其中纳入统计资料的m值具体如下:每组患者刺激性呛咳评估次数m=23×6/d×3d=414,每组隐血试验m=23×2/ d×3d=138,每组肉眼出血m=23,每组堵管m=23×4/ d×3d=276。

表1 三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进行声门下吸引能有效预防VAP发生,国内外学者已达成共识,但在负压的选择上,国内暂无统一规范,国外在VAP预防相关指南中推荐持续声门下吸引的压力选择为20mmHg,间歇声门下吸引采用100~150mmHg压力[4]。国内较多学者[5~7]在不断实践研究中发现,持续或间歇声门下吸引压力过低,易发生堵管,不能保持吸引的有效性,而吸引压力过大,如>100mmHg,易引起气道黏膜损伤,增加呼吸道感染,而且更会刺激气管,出现呛咳等不适现象。不适宜的负压引起的呛咳亦会引起严重的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8],因此,在为COPD患者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时选择适宜的负压至关重要。

本资料结果显示,当负压值为30~59mmHg时,其发生的堵管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负压值为90~120mmHg时,其出现的呛咳,气道黏膜损伤出血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COPD患者行持续声门下吸引,选择适宜的压力是60~89mmHg,这样既保持了吸引的有效性,又可减少吸引对气道黏膜的损害及刺激性呛咳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舒适度。

1 廖书娟.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2013,11(4B):974~975.

2 Bauer' IT, Ferrer R, Angrill J, et al.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cidence,risk factors,and microbiology.Semin RespirInfect, 2002, 15(3):272~279.

3 吴晓琴,宋锦平.间歇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521~2522.

4 李茵,田丽.声门下吸引负压研究现状.天津护理,2012,20(2):114~116.

5 杨小辉,王俊,王玉宇.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现代临床护理,2010,9(3):18~20.

6 杨丽萍,柴守霞,刘婷.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护理研究,2010,3(24):774~775.

7 钟耀区,吴思仿,林传焕.持续声门下吸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航空航天医药,2010,3(21):287~288.

8 孙连香,朱春香,高桂秀.颅脑损伤患者间歇声门下吸引不同负压值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4):66~67.

322200 浙江省浦江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刺激性性肺炎负压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新型门窗在负压医院设计中的运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重点监管的水运危险货物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高校图书馆色彩信息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