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今法国各界人士眼中的中国

2015-10-17郑颖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法关系

摘要:如今,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不断推进中法两国在各个领域间的交往与合作,两国人民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努力消除误解与分歧的同时找寻文化碰撞产生的火花和加深各领域合作的重要机遇。我们将对法国各界人士对现代中国的看法展开分析,从各界人士与中国人交往过程中留下的评价与体会探知他们眼中的中国以及他们对中国发展现状的具体看法与感受。从不同视角入手,所见所得则更有可能全面真实地折射出中法关系的新局面。

关键词:文化碰撞  中法关系  不同视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088-02

1   背景介绍

众所周知,中法关系渊源已久。如今,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不断推进中法两国在各个领域间的交往与合作,新形势下两国人民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当然,多年的交往中总是免不了因文化间的差异产生过各种各样的分歧与误解,但均并未从根本上动摇两国友谊的坚固根基,各界人士仍在文化碰撞中努力寻找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重要机遇。我们通过对法国人在与中国交往过程中留下的评价与体会,不同视角留下的痕迹,分析他们的所见所思来探知法国各界人士眼中的中国以及他们对现代中国发展状况的全新看法与感受。从而真实全面地折射出中法关系的现状并从某种程度上探寻未来可能发展的走向。

2   法国各界人士眼中的中国

中法两国均是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两国的文化交往从未间断过,中国和法国经常合作举办文化年、电影展、画展、文物巡展等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法国文化艺术界重视和东方大国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尤其是法国的文人懂得欣赏东方文化中的独特美学并不断汲取神秘东方文化带来的新启发,从交往的经历中寻找创作的灵感,甚至常常是在接触到中国文化后思如泉涌。谈起对中国的看法,法国作家如是说:“至于我,坦诚地说我更喜欢北京,但没有十分确切的理由。只是一种眷恋,一种把我与这个城市,尤其与其居民连在一起的深深的牵

挂……”——文森特海因《云之东》(这本书记录了文森特从2005年至2008年在中国的生活见闻和工作经历,融日记、诗歌和新闻等多种表现元素于一体。)很多作家在来到中国前对东方的大国充满了憧憬和揣测甚至忐忑,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中国生活后又会被中国和中国人独特的魅力所吸引。现代中国的生活充满着活力与挑战,也存在着发展带来的各种机遇、矛盾和奇特现象,对于法国文人来说这些恰恰是在西方国家所难以见到或是难于理解的,可正是这些奇特的见闻恰恰刺激了文化艺术界人士的敏感神经,让他们带着充满好奇与探究的心情想要体验或融入这一独特的文化之中,体会意外收获带来的特别悸动。

然而,真正能够有机会来到中国的法国人并不是多数,那么了解一个遥远国度的窗口或是传递信息的使者等角色自然由两国的媒体承担起来。但不得不承认不少的西方媒体又并非总是带着善意和公正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年轻的民主国家,和我们正在经历的那些发展中的阵痛。目前,法国舆论对中国的评价也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2009年12月以来,法国三本知名刊物《拓展》《观点》《外交通讯》连续推出了中国特刊,彰显了中国越来越受到法国媒体的关注。对于中国报道的增多是法国媒体单纯对这个东方大国的“示好”吗?仿佛事实并非如此,法国媒体只是比过去任何时候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增长却尚存很多发展问题的国家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更渴望了解中国和中国人。谈及眼中的中国,法国媒体人如是说:“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并不能阻止我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她的变迁。作为记者,我们就是要亲身感受这个国家,把真实的情况告诉我们的读者。看看我办公室里的东西吧,一半以上可能都是中国制造的,中国已经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观点》中国特刊副总编辑热内勒。不论审视的角度是否合理与公正,法国媒体人唯一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中国的一切已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逐步走入法国人的视野,法国人迫切想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愿望已经是大势所趋,当然媒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却仍旧可能是不可预知的。

曾经丝绸之路的兴旺让西方对中国这样一个神秘的东方国度投以炙烈的目光,而今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复兴,当今中国成了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在经济上,法国日益认识到中国的力量,由起初的不甚重视到现在的难以忽视。谈及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看法,法国经济学家如是说:“没有中国,绝无出路。”——经济专家奥利维帕斯特雷,他认为中国以及巴西和印度的发展构成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必由之路。这样的判断在法国绝对是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体现大多数经济领域人士对现代中国经济地位的看法。不妨从一些经济现象展开分析,综合《费加罗报》、《中国财经报》报道,随着近年人民币逐渐升值,欧元贬值现象,增加了中国消费者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法国成了中国奢侈品消费主要目标国。根据国际退税机构GLOBALBLUE和法国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游客2011年在法国的消费超过5亿欧元,稳居外国游客在法国购物消费额的头把交椅。据法国旅游局统计,2015年到法国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突破500万人次,这其中蕴涵的重大商机不言自明,法国商家满怀热情纷纷投入其中。另外,2015年初,法国、德国西欧两大重要经济体紧随英国之后宣布加入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从行动上体现了法国对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重要性的高度认可。如果从言论难以推断法国金融经济领域人士对中国发展现状的看法,那么从商业角度来说一切可能都不如行动来的更有说服力。

如果说商人总是以利益出发较少考虑分歧的存在,而选择为能够盈利的合作扫平一切可能存在的障碍,忽视那些过于细琐的小矛盾,相较之下可能法国的社会学者会更加关注中国在发展中经历的那些社会问题与困扰,谈及对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看法,法国社会学者如是说:法国社会学者从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对中国公布的人口普查结果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中国社会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中国与法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现状进行了比较,为中国社会发展提出担忧,展示出法国社会学者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关注。当然我们应该将这种关注视作是移情作用下的通感,假如中国在快速发展中经历着阵痛,那么法国等西方国家就是在经济衰退的泥沼中挣扎着。中国的人口

(下转第139页)

(上接第88页)

和出生率均远远高于法国,然而两国却面对相似的问题,人口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带来的一系列烦恼。欧洲近几年也陷入养老金巨大缺口的危机之中,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保证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引起各国社会学者的研究兴趣不足为奇。但人口数据的对比研究也无法为法国社会学家带来一次性解决人口结构不合理问题的最佳方案。当然法国社会学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关注远不止人口问题,同样也涉及环境问题,交通问题,教育问题等多个方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可能比之前提到的媒体和经济领域人士的了解都要更加深入和透彻,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中国社会的问题与政策的应对,相信法国的社会学者能够得到不少的启发,也更有助于客观真实的了解在中国所发生的深刻变革。

3   结语

法国的民众在我们的研究中都被贴上了属于自己的标签,或是文人或是媒体从业者或是商人或是社会学者,因为他们对中国的看法无法与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知识水平、从业经历、生活经验等完全割裂,任何一个个体都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体会同样一个问题,我们无法去了解每一个个体间的最终差异,也无法掌控外在条件有可能对他们看法产生的重要影响,更无法改变有可能已经深植的观念。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不同领域人士所处的特殊环境和相互关联,体会到他们对中国和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看法的根源,这些根源恰是研究的重要成果。当然,文中所谈到的只是全面研究的引入,社会生活中仍旧有例如政客、科学家等更多领域的人士存在的重要见解,这些见解都能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中法关系的实质。

研究的实际价值在于,个体的思想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我们不可能研究每一个法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来指导行动,但是通过法国各界人士眼中的中国恰恰可以了解法国人在具体领域里所体现出的思想与文化,各个领域人士的思维模式与行动特点,从而更好地推动不同领域间跨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把握误解与分歧的具体重点,找到互利共存的最佳途径,打开与西方世界互通的窗户。另外,也正如中国人常言“他人如镜”,我们可以更好地通过对方来了解自己,法国各界人士在与中国交往中累积的经验体会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很多珍贵研究成果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中国社会的自我完善。

作者简介:郑颖(1986年-),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法语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法,商务法语。

猜你喜欢

中法关系
中法贸易合作概况评述
马克龙执政以来法国对外战略特点探析
浅谈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法对非洲外交政策
欧洲一体化对于中法关系产生的影响分析
“离心性”与“向心性”:冷战期间中法外交进程及其启示
萨科齐执政期间中法关系波动及原因分析
中法外交关系的走向与展望
法国政坛更迭与中法关系前景
法国政府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从当前的时代背景浅析中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