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贫困需要信念和担当
2015-10-16孙军珍朱哲轮
孙军珍 朱哲轮
贫困不仅仅会束缚一个人、一个家庭发展的脚步,更是一个群体、一个组织走向衰败、没落的重要原因。然而,彻底走出贫困不只需要金钱,更需要信念、担当、勇气和智慧。铁岭市西丰县检察院,在他们院领导的带领下,用一份胆识、三分智慧、十分信念,走出贫困,步入崛起和发展之路。
信念胜过金钱
多年以来,铁岭市西丰县一直属于辽宁地区的贫困县;西丰县的检察院,也属于辽宁省检察院系统的“贫困”户。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个被“钱”问题困扰了多年的基层检察院,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摘掉了穷帽子,并用自己成就向社会证明,走出贫困不仅仅需要金钱,更需要一种信念和担当。
2011年,辽宁省检察院对西丰县检察院的工作检查时,发现这里的办案区竟然没有安全检查门,窗户、桌椅等办公桌椅也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必要的软包。检察院的干警在办案过程中代垫的上千元办公费,一年之余得不到报销。干部的就餐条件简陋,每天两个菜都保证不了每个干部都能及时吃上。
2012年年底,辽宁省检察院的一纸文书,将田皓调到这里担任检察院检察长。这个五十几岁的“老军转”,有过军旅生涯,从事过公安工作,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干警,三次荣立过一等功,已经有着十分辉煌的过去,安安稳稳地做好退休前的过渡,过上颐养天年的生活是常人都能理解的事情。可是,当老当益壮的田皓,看到眼前这个环境破旧、人心涣散、战斗力匮乏的群体时,心情沉重得让他有种说不出的难过。
这个“老军转”,决心在退休之前,将这支队伍从贫困之中拉出来。可是,改变人们已经习惯多年的生存状态,重唤起他们的向上之心,激发出他们的斗志,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他面临的第一个门槛便是经济问题。没有钱办不了公,谁也不会买你的账!他与院领导班子成员在认识上达成了高度一致后,开始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干部们反映,检察院因为多年的办公经费不足,导致办公环境极其简陋,办案人员中午回来晚了连饭都吃不上,大家的工作情绪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院里的各项考核指标连续多年都在全省同类型检察院的末端,这种恶性循环将西丰县检察院拖至今天这种局面。
田皓有多年检察院工作经验。他知道在检察院系统,干部队伍的基本素质、业务指标的高低,是考量一支队伍综合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要把这支队伍带起来,就必须在这两个指标上下功夫。可是不改变眼前的办公环境、生活条件,人心是收不回来的。改变办公环境,就必须要有财力。田皓似乎找到了打破眼前僵局的切入点。
钱,不是问题
田皓找到切入点之后,开始了上求之路。上求,就是争取西丰县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财政上的支持;二是工作上的支持。他多次游说于县里的各个委办局,县领导被这个“外来人”(检察院有不成文的规定,检察长不会在本地干部中提拔)锲而不舍的态度感动了,他得到了县政府财力上的支持。随后,他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干部们的办公环境,食堂的早、午两餐质量。大家不仅能吃上高质量的饭菜,政治待遇、生活待遇也都得到了提高。他又多次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为院里干部争取到多个高配置的机构指标,调动年轻干部的积极性。争取来的干部岗位,进行公开遴选上岗,在广泛民主后集中,大家把政治过硬、技术能力精湛,并且有奉献精神的年轻干部推选到领导岗位。
田皓带领班子成员踢出的“头三脚”,将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大家觉得自己得到尊重,生活有了奔头,跟着这样的带头人一起奔向未来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田皓便让大家自下而上制定干部管理规章制度、业务考评制度,再结合省院的要求调整出台,装订成册,人手一本。他带头执行,从参与早晚的考勤,到亲自调查办案,有困难走在最前面,有荣誉让给同志们。院里干警家里有困难会想到他,工作上有想法会找他交流。
队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还必须将他们的立足之本规划好。田皓根据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培训计划,号召年轻人甘当业务“先遣队”,给自己加压,成为高精尖人才,从而奠定这支队伍腾飞的基础。终于,不负所望,这个七十余人的团队,利用三年的时间,各项指标的考核从同类型院的排名三十几到名列前茅。
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创新才是事业发展的硬道理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的,创新发展的初期需要借助金钱改变生存环境,但是一个人、一个集体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发展目标的确定,却是金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当人满足了生存这一基本需要后,个人价值的实现便上升为第一需求。摘掉了经济“贫困”帽子之后,田皓要把这支队伍带到“巅峰”。
西丰县检察院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办案率从2013年立案8例,到2014年立案12例24人,2015年1月至8月已经达到20例。办案能力的强弱,代表着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以前,这里的干部们是活在别人同情和带优越感的目光里,现在他们成为全院学习先进典型、汲取先进经验的集散地。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同仁敬重、羡慕的目光,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多锻炼的机会和荣誉。2014年,省检察院将令人瞩目的“三一○”专案交给了他们。
代号“三一○”案件的主要内容是调查阜新日报社社长李锡春受贿情况。接到省院的指令后,田皓深感责任的重大,同时也压力倍增。他虽有过多年的办案经验,但是涉及新闻领域办案还是首次,面临的还是一个重量级人物。犯罪嫌疑人李锡春,曾担任过阜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政法委书记等职务,不仅仅有着缜密的思维,一流的口才,生活中还是一个目空一切,刚愎自用的人。扳倒这样一个对手,没有十足的把握,绝不能贸然行事。
他带领专案团队,分析案件特点,制定了缜密的“作战”计划。首先,让专案组成员兵分两路,一路乔装成去报社办理广告业务的“商人”,深入内部探听第一手材料;另一路撒向银行、公安,调查相关嫌疑人的家庭成员、银行存款、房屋财产等情况。他自己则去亲自拜访新闻界的朋友,从聊天中获取一些行业运作核心环节的内容。大量的第一手材料都掌控在手里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证、物证都到手后,他们将李锡春“请”进了检察院。不出专案组成员所料,对方果然是个久经沙场的“厉害”角色。他像一个出色的表演者一样,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如何从一个农民的孩子,一步一步地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他还用极其真挚的口吻叙述自己这么多年如何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当专案人员将涉案人员的口供和人证物证全部呈现出来的时候,他又开始了更“顽强”的抵抗——无言绝食。五天五夜,他拒绝进食,想以此表明自己的“清白”。为了保证李锡春的生命安全,专案组找来救护人员守在门外,以便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任何意外。但李锡春依然十分嚣张,不仅不配合,还对医务人员对他输入葡萄糖的举动百般挣脱。李锡春的一系列表现,让田皓和专案组的同志们深感棘手。他们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个经验老到,控制力极强,心理素质极好的“老手”。但田皓相信邪不压正是永远的真理。他一面向上级领导及时汇报办案进展,一面告诉自己的战友们,这是“敌人”在做最后的挣扎,关键关口,不仅要打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情感战”,还要继续展开与李锡春的心理战,孰胜孰败取决这最后的心理对峙。五天五夜啊,他天天在场,并让自己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智。
终于,李锡春的心理防线溃败了,他放弃了抵抗,瘫软成一团。审讯中,他对行贿人阜新日报广告部主任于立明给他的20万元的贿款提出质疑。李锡春的疑问,让专案组成员有些愕然。反贪局局长齐斌,迅速想出一个办法,他根据行贿人于立明提供的细节,做了一个实验,兜里揣着几本书,让同事录下来。镜头下明显地看出他兜里鼓鼓的,而犯罪嫌疑人于立明进入李锡春办公室时是身穿夹克,开怀垂臂,不可能身揣20万元人民币。这一分析、推理的结论,推翻了于立明的供词,也让李锡春彻底叹服,认为办案人员确实明察秋毫,由此也彻底交代了自己所有的违法罪行,最后该案所有的犯罪嫌疑人均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一○”案件的成功侦破,不仅为西丰县检察院赢得了巨大的荣誉,更锻炼了干警们的综合素质。他们自己感到,只有具备了过硬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能力,才有可能在各种“实战”中全胜而归,也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迎战的机会。
田皓和他的团队,在践行职业精神的同时,也打造了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的专业队伍,其意义不仅仅将人的主观能动性中最高效、最具有突破精神的能力挖掘出来,还在于践行、追求和探索精神目标的过程中,将个人价值最大地社会化。干警们借助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案子,为社会清除一个个暗瘤、垃圾,隐含其中的无法预计的积极影响,乃至办案过程中内心滋生的那些崇高精神,都会产生积极的附加值。正是这些看不见的附加值,激励他们不断超越自己。
西丰县检察院的崛起和发展,让我们感到:生活中不在于你的舞台有多大、场面是否恢宏,只要你心存勇气和目标,就有可能创造一个跨越年龄、行业、地域束缚的神话。这个神话中的传奇人物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和我。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