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府县级贵州诗歌总集考论

2015-10-16李美芳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总集普安旧诗

李美芳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21)

府县级贵州诗歌总集考论

李美芳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21)

府、县级贵州诗歌总集是贵州诗歌总集中的重要类型,但除《播雅》一书外,历来受到的关注非常之少。据目前所知,在贵州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的府、县级贵州诗歌总集,虽然卷帙规模、分布范围有限,却为省级贵州诗歌总集提供了有益的补充,三者共同构成了层级分明的贵州诗歌总集体系,使其从整体上呈现出丰富多样性。

贵州;诗歌总集;府;县

在地方诗歌总集之中,高层级省级的囊括范围最为广大,操作起来有相当难度;低层级乡镇级则恰好相反,诗人、诗作都颇为有限,通常又不具备成书条件;而处于中间位置的府县级则能够扬长避短,蓬勃发展。这对于贵州一省而言也并不例外。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历史上贵州的行政区划和地理名称变动频繁,因此判定总集所属地区以具体的成书时间为准。

一、府级

府,行政单位名,等级介于省与县之间,包括直隶厅和直隶州。通过翻阅各种典籍、搜检全国各大图书馆,笔者目前已知的府级贵州诗歌总集主要有:清代郑珍辑《播雅》、胡长新和黎兆勋辑《上里诗系》、余愭辑《普安诗钞》等。

府级贵州诗歌总集

知名度最高的府级贵州诗歌总集莫过于郑珍辑《播雅》,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松村昂先生著《清诗总集叙录》收录各类清诗总集约二百种,而《播雅》是其中唯一一部贵州诗歌总集。播,古播州府,即今遵义市,清雍正五年丁未(1727)从四川行省划入贵州。它是贵州开发时间最早、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播雅》二十五卷由晚清著名学者、诗人郑珍独立编辑而成,收录从明万历年间至清咸丰年间二百二十二位遵义诗人的二千零九十首诗歌②。然而,目前所见清宣统三年辛亥(1911)、民国元年(1912)贵阳文通书局刊刻之《播雅》和民国二十九年(1940)贵州省政府汇刻之《巢经巢全集》本皆为二十四卷,并未见附录之卷二十五唐树义诗。为填补原书之缺,今遵义市红花岗地方志办公室在点校《播雅》时,从唐树义撰《梦砚斋遗稿》中选录诗七十一首编为卷二十五。

与其说《播雅》是郑珍在某一时段中的文学成果,不如说是其人生志趣的结晶。从少年时代开始,郑珍就颇好读书、收诗,碰到遗佚之作便记录在案。清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郑珍受莫友芝之邀参与纂修《遵义府志》,也因此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地方文献。经过穷年累月之积,所辑诗歌已蔚为大观,于是郑珍将其大致分卷,命名为《遵义诗钞》。但由于资费和时间问题,付梓之事一再搁置。咸丰二年壬子(1852)秋,郑珍在贵阳见到了离职回家的唐树义,唐树义劝说郑珍尽快刊刻《遵义诗钞》,并表示愿意提供相关费用;同年冬,郑珍对此集进行了重新整理,又增加新获诗人二三十家,并命子郑知同抄定诗稿,更名为《播雅》;次年,《播雅》初刻问世,凡二十四卷。咸丰四年甲寅(1854)春,唐树义在湖北投江而死。为表彰唐树义的气节文章,郑珍在卷末增辑其诗五十九首,编成二十五卷《播雅》。友人莫友芝曾感叹到:“夫诸老最著者,而友芝搜求已难如此,而吾子尹[郑珍]二十余年不遗余力,以成此编也可知矣。”③细考《播雅》的成书过程,又岂止二十年之功,编者郑珍平生学识、心力尽付于此。

就编纂体例而言,《播雅》有着许多过人之处,规模阔大,结构谨严,存人、存诗贯通得法、详略得当。具体而言:对于高产且已有别集传世的作家,因其作品的存废并不依靠总集,编者常常采取择优录取的方式,略采数首,意在存诗;而对于那些仅有未刻遗稿或零篇散帙者,为防止亡佚,则可存必存,出发点不再是选诗,而是存人。莫友芝曾评价说:“若吾子尹[郑珍]之为此编,存人存诗,一用裕之[元好问]《中州》法,人不得诗,牵连旁附,渊源流别,丝穿绳引。郡之山川风土、疆里沿革、旧城残垒,有所钩核,亦参他例,并借书之。其搜订之勤,别裁之审,一展卷而曩昔若存若亡之文献烂然表暴于后人之耳目。”③在中国文学史上,《播雅》乃唯一一部能与“黔诗纪略”系列相提并论的贵州诗歌总集,这无疑与其体例上的成功有关。而进一步考察二者的渊源关系,可知后者的体例安排正是得益于前者。

除此之外,府级贵州诗歌总集还有清人胡长新、黎兆勋辑《上里诗系》和余愭辑《普安诗钞》等。

先看胡长新、黎兆勋辑《上里诗系》。该书共三卷,收录明清两代黎平诗人诗作,《续遵义府志》又名《黎平诗系》。黎平府,明永乐十一年癸巳(1413年)置,即今黎平县。明代建制以来,黎平文治已昌,科甲之盛亦与他郡相当,但诗教风尚犹未开启。同时,因地势原因,采风者难及,遂使诗歌湮没无征。所以,胡长新、黎兆勋选编此书的目的就在于揭橥黎平文字之权舆,考订诗文于十之一二,并表彰该地产出的朱万年、何腾蛟两位抗清烈士。《贵州通志艺文志》将《上里诗系》的著作权归黎兆勋一人所有,而事实上该书为黎兆勋和胡长新共同编辑,黎兆勋曾说:“是编之成,广收力获为学博胡君长新,余则征实辨伪而已。”④这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同时肯定了胡长新在成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胡长新,字铭山,号子何,黎平人。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举人,次年成进士,即用江苏知县,以母老不就;改贵阳府教授,一年后丁母忧去职。又选铜仁府教授,未行;提督贵州学政韦业祥荐举为翰林院典薄,亦不赴。主讲黎平书院,终老不倦。著有《籀经堂集》。胡长新与莫庭芝齐名,为莫友芝、郑珍弟子,受二位影响颇深。陈田曾评价说:“雅意乡邦掌故,辑黎平一郡诗为《上里诗系》,号为赅备。所著诗雅饬不失柴翁[郑珍]、眲叟[莫友芝]家法。”⑤在体例安排上,《上里诗系》主要采取“因诗存人,因人纪事”的方法⑥,以诗为重,有诗必录。但考虑到“郡境地方千里,入明以来,占籍者多勋卫、屯军之子弟,当日投戈请业,父传子受,能以忠孝起家,卓有闻人,岂其风雅之遗,略无可录”,“所遗者不尽无诗耶”两点⑥,所以虽无诗亦录,意在存人与存事。可惜的是,《上里诗系》未能流传至今,仅存黎兆勋自序一篇。

在《上里诗系》之后,黎兆勋曾计划另辑《黎平四家诗(选)》,但该集并未得见,编成与否亦不可知。关于《黎平四家诗》的资料记载,主要是陈田的两段话,他说:“黎柏容[黎兆勋]与胡子何[胡长新]编《上里诗系》,柏容谓当别编胡小牙父子[胡学汪、胡奉衡]、倪复山[倪本毅]、朱振采[朱凤翔]诗为《四家诗选》。振采诗,品次在小牙父子之间,而设色炼音,在黎平诗人中为独开生面。”⑦又说:“黎伯容[黎兆勋]官开泰校官时,尝欲辑《黎平四家诗》,推小牙[胡学汪]为第一。”⑦

再看余愭辑《普安诗钞》。该书不分卷,共收录以宦寓普安官员为主的清代诗人十八位,诗歌三十六首,具体是:朱右贤三首、杨敬熙二首、李克勋一首、孙世舒三首、曾明二首、张凤枝二首、无名氏一首、许义山一首、余愭六首、刘汉英三首、唐勋诰二首、方鸿翰一首、方大中二首、余昌述一首、余厚墉一首、张绚一首、顾民膏一首、余昌簠三首。现仅有清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稿本藏于湖南图书馆。清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升兴义府之普安州为普安直隶州,十六年辛未(1811)改为普安直隶厅,即今盘县。光绪四年戊寅(1878),余云焕任兴义府知府;十一年乙酉(1885),改普安直隶厅同知,侄儿余愭曾随宦任上。余愭,字勤夫,号遁圃,湖南平江(今岳阳)人。著有《仲子诗集》、《求实学斋文集》、《丹霞山志》等。光绪十年甲申(1884)夏,余愭寄居普安之际,曾阅览学署所存之《普安厅志》,感叹其中艺文稀少,意欲采访普安诗歌,但因故不暇。十一年乙酉(1885)春,余愭将要返回湖南,又旧事重提,开始着手搜集和抄录工作,并将诗歌附于《普安厅志》后,以备重修该志之用。

关于《普安诗钞》的编纂宗旨和体例,余愭曾说:“惟志乘收取,文字不能偏及,以精为贵,而鄙人所录,不必尽善,择而存之可也。此外,有《丹霞山志》一部,详纪诗文,皆今春编就;碧云洞名作尤多,僻处无书借钞,固不免遗漏,洞中所存之本,第就所知者缮之耳,然为数亦不甚少。故兹编于二处所存者皆不登入,既苦于不暇,而后之修志者亦非无处可稽也。”⑧可见,虽然以纂修地方志为目的,但编者并不以保存地方文献为宗旨,他对诗人、诗作都进行了一定的筛选,而筛选标准并非常规和惯例,而是个人的主观意志。同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又考虑到有迹可循,还对部分诗歌做了“存目”的处理。因此,从总体上看,该集的编纂过程十分随意,诗题中即有多处错误。

府级贵州诗歌总集的数量和分布范围都十分有限,而编者身份、成书目的和诗集面貌却各不相同,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从容量和质量上看,郑珍辑《播雅》都可谓府级贵州诗歌总集中的翘楚,其成功的编纂体例更是后世贵州诗歌总集竞相模仿的样板。

二、县级

县是府之下,乡、镇之上的行政单位,包括厅和州。县级贵州诗歌总集主要有:清代赵旭和赵彝凭辑《桐梓耆旧诗》、徐树勋辑《扶风里语》、龙运松辑《永宁诗略》,民国时期李独清等撰《贵阳诗稿》等。

县级贵州诗歌总集

在县级贵州诗歌总集中,赵旭、赵彝凭辑《桐梓耆旧诗》的成就最高、声名最著。桐梓县,遵义府四县之一,清雍正七年己酉(1729)随府改隶贵州。赵旭(1812—1866),字石知,号晓峰,桐梓人。三岁丧父,幼随祖赵毓驹宦游齐鲁,稍长游学吴楚。归补诸生,九次乡试皆不弟,后以军功得训导,选荔波教谕,又以实绩加翰林院孔目衔,兼署都匀府教授。死后追赠国子监学录,世袭云骑尉。赵旭博学多才,留意乡邑故事,与郑珍、莫友芝交谊颇深。曾参与纂修《遵义府志》,又编成《桐荃》十卷,著有《播川全集》五十余卷、《尔雅注》一卷、《蜀碧补遗》六卷,辑有《桐梓耆旧诗文钞》若干卷。赵彝凭(1833—1898),字思永,号席余,赵旭子。幼承家学,博学工诗,受郑珍教导和赞誉。曾参与纂修《桐梓县志》,著有《玩易山人诗钞》九卷,又承续父志辑成《桐梓耆旧诗》。

《桐梓耆旧诗》,又名《桐梓耆旧诗略》、《桐梓耆旧诗钞》、《桐梓耆旧诗前后集》,简称《耆旧诗》。凡八卷,分为前后两集。前集四卷,收录明清两代桐梓四十二位诗人的二百零六首诗歌,其中明代一卷、诗人九位、诗歌三十一首,清代三卷、诗人三十三位、诗歌一百七十五首;后集四卷,全为清代诗人诗歌,共收录有姓氏者四十二人,包括无名子在内的诗二百五十九首⑩。《桐梓耆旧诗》仅有一个版本,即民国六年(1917)贵州刻本,贵州省博物馆、遵义市图书馆和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分别有藏。

“桐梓耆旧诗”曾经两辑,第一次约在清道光年间,主事者为赵旭;第二次在光绪年间,主事者为赵旭之子赵彝凭。赵旭原刊之《桐梓耆旧诗文钞》在战乱中被毁,为了保存地方文献,也为了完成先人遗业,其子赵彝凭对原书进行了重编、重刻,成《桐梓耆旧诗》八卷,即目前所见之本。具体做法是:选录《桐梓耆旧诗文钞》中的诗歌部分,并为其中的诗人撰写小传,编为《桐梓耆旧诗前集》,又对《前集》进行续补,编为《后集》。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郑珍辑《播雅》中的文献资料,同时对其中的错漏进行考订。正因为如此,在前集各卷卷首注明编者时,均署“赵旭石知采辑,男彝凭思永传证”几字⑪,后集则仅有“赵彝凭思永辑传”⑪。

此外,思南府印江县有清人徐树勋辑《扶风里语》。徐树勋,字采臣,印江岁贡,晚岁选思州府玉屏县教谕,《贵州通志人物志》中评曰“敦品励行,有宋儒风”⑫。《扶风里语》乃印江诗人的诗文作品汇集,分忠、孝、节、义四门。只可惜该集早已亡佚,与它一样的还有龙运松辑安顺府永宁州(今关岭)诗歌总集《永宁诗略》。龙运松,永宁州人,光绪八年壬午(1882)举人。该书《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二书皆有著录。民国时期贵阳县有李独清等撰《贵阳诗稿》,该书收录编者及其同僚柴晓莲、壶天、陈德谦、王陆一、杨恩元、柴福元、许新民、刘剑魂等人的诗词手稿三十余首,贴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贵阳县政建设第二期工作报告上,贵州省图书馆周鼎先生编辑《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时据此代拟书名为《贵阳诗稿》。

与府级相似,县级贵州诗歌总集的数量和分布范围也十分有限,但其编者并不像府级一样土著、宦寓都有,而是以贵州本土文人为主,这大概与县行政级别较低,少有外地文人涉足有关。值得重视的是,其中也有赵旭、赵彝凭辑《桐梓耆旧诗》一部可圈可点之作。

除郑珍辑《播雅》、赵旭和赵彝凭辑《桐梓耆旧诗》外,从总体上看,府、县级贵州诗歌总集的卷帙都不算庞大,且零星分布于贵州省内各地,集中出现的仅有遵义这一老牌文化区。虽然如此,上述府、县级贵州诗歌总集仍不失为省级的有益补充,三者共同构成了层级分明的地方诗歌总集体系,使贵州诗歌总集的整体形态呈现出丰富性和复杂性。

注释:

①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改为盘州厅,仍属兴义府。

②据《播雅》卷首《引》,该书共收录诗人二百二十位、诗歌二千零三十八首。这一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疑编者统计有误,或后来又有增补。

③清·郑珍:《播雅》卷首莫友芝序,第3页,2002年遵义市红花岗地方志办公室内部印行。

④清·黎兆勋:《上里诗系》自序,第861页,见《贵州通志艺文志》卷十八“集部·总集类”。

⑤陈田等:《黔诗纪略后编》卷二十四胡长新小传,第27页,《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汉文版)第90册。

⑥清·黎兆勋:《上里诗系》自序,第861页,见《贵州通志艺文志》卷十八“集部·总集类”。

⑦陈田等:《黔诗纪略后编》卷十六朱凤翔小传、卷一胡学汪小传,第673页、第485页,《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汉文版)第89册。

⑧清·余愭:《普安诗钞》卷首自序,原无页码,清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稿本。

⑨民国三年(1914)置,今贵阳市。

⑩据《桐梓耆旧诗》卷首赵彝凭目录后序,该书中的《后集》共收录诗歌二百六十首。这一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疑编者统计有误,或后来又有删减。

⑪参见清·赵旭、赵彝凭:《桐梓耆旧诗·前集》各卷卷首,民国六年(1917)贵州刻本,页码从略。

⑫冯楠:《贵州通志人物志》,第1137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1]清·郑珍辑.播雅[M].2002年遵义市红花岗地方志办公室内部印行.

[2]清·余愭辑.普安诗钞[M].清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稿本,现藏湖南图书馆.

[3]清·赵旭、赵彝凭辑.桐梓耆旧诗[M].民国六年(1917)贵州刻本.

[4]清·唐树义审例,清·黎兆勋采诗,清·莫友芝传证,关贤柱点校.黔诗纪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5]清·莫庭芝、黎汝谦采诗,陈田传证.黔诗纪略后编[M].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汉文版)第89册、第90册,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6]陈田辑.黔诗纪略补[M].清宣统三年辛亥(1911)陈夔龙京师刻本.

[7]黄永堂点校.贵州通志艺文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8]冯楠总编.贵州通志人物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9]周鼎主编.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M].199 6年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内部印行.

[10]陈琳主编.贵州省古籍联合目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The Government And County Guizhou Poetry Collections

LI Mei-fang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650033, China)

The Government and County Guizhou Poetry Collections are the important types of Guizhou Poetry Collections. But except of BoYa, the others draw few people’s attention. According to current knowledge, there have been many Government and County Guizhou Poetry Collections in the history of Guizhou. Although their volume and distribution are limited, they provide beneficial supplement for the Province Guizhou Poetry Collections. The three constitute the hierarchical system of Guizhou Poetry Collections together and let it showthe richness and complexity on the whole.

Guizhou; poetry collection; government; county

1009—0673(2015)01—0054—05

I207.22

A

2014—12—15

云南财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费”资助项目“西南有清诗歌总集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C2014D13。

李美芳(1986— ),女(苗族),贵州遵义人,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讲师,浙江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明清文学与地域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雷励

猜你喜欢

总集普安旧诗
汉诗语境下的新与旧
汉诗语境下的新与旧
目录学视域下的地域总集范畴辨析
把“普安红”做成走出国门的亮丽名片
贵茶之贵普安红
小小茶叶铺就脱贫路
苍茫
《清人别集总目》 误收总集考辨
解缙化险
——旧诗新作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与文体生成*——关于叙事诸文体录入总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