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理论下的《浮躁》译文个案分析

2015-10-16王为桥

戏剧之家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典故个案译者

王为桥

(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5)

关联理论下的《浮躁》译文个案分析

王为桥

(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5)

关联理论是Ersnst-Gutt创立并率先引入翻译研究,关联翻译理论的出现使得翻译研究更为系统、科学化,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最佳关联”中,特别强调“足够的语境效果”(enough contextual effects),但此理论却欠缺足够的实证研究,并且描述比较笼统,因此没有足够的实证性与说服力。本文以关联理论为理论依据,对《浮躁》译文进行个案分析。

关联理论;《浮躁》译文;个案分析

一、引言

关联翻译理论强调最佳关联度,即关联性体现层次的对应和最佳关联度的对应,本文通过从文学文体学四个基本层面及文化层面来研究《浮躁》译文个案,一方面指出该译文的可取和不足之处,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分析更加明确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足够的语境效果”。

二、关联翻译理论

关联翻译理论是恩斯特·奥占斯特·格特(Ersnst August Gutt)1991年同Sperber和Wilson关于关联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一:语言的描述性用法和阐释性用法运用到语际间的语境中,并把翻译描述为近似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一次交际情景(a secondary communicative situation);第二:关联理论如何指导译者确定译文应该在哪些方面与原文相似,以期在达到“充分的语境效果”的同时,又不至于让读者付出不必要的认知努力。

三、个案分析

《浮躁》中文版中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表达很多,以俗语和典故为例,由于俗语表达和历史典故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具有文化的独特性。因此本文特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俗语和典故,分析译者如何根据上下文语境推导出原文作者的真实意图,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

例1:船到对岸,金狗跳下船。小水睁着一对毛毛眼问:“金狗叔,你这往哪里去?”

When the boat reached the opposite shore, Golden Dog jumped down. Water Girl looked at him with her fetching eyes and asked, “Where are you off to, Uncle Golden Dog?”

例2:你要做了陈世美,千人万人唾的!

If you want to act like Chen Shimei in the play, who abandoned his wife for another woman, the people will scorn you and spit in your face!

例3:要是在粱山,你就是宋江,我就是李逵!

If this were a bandit stronghold, you’d be the bandit chief, and I'd be your henchman.

例4:和尚,深更半夜的你到哪儿去的,莫要做了花和尚再让把庙烧了!

Abbot, where have you been off to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Not carousing, I hope, or the monastery will be burn to the ground again!

例5:即就还有一个名额,狼多肉少,能争得我吗?再说,先要去给别人低声下气说话,我说不来!

That only leaves one real opening, and there are plenty of pigs at the trough, so what are my chances? Besides, I won’t kiss somebody’s ass for it!

例1中“毛毛眼”用来形容女人的眼睛蕴含娇媚的意味,译文采用了fetching eyes其实并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毛毛眼”这一词语所给出的意境,可以用英文当中更通俗的用法:make eyes at sb/give sb the eyes,来表示向某人眉目传情,暗送秋波。

例2中,原作者用“陈世美”一词指代那些忘恩负义、抛弃妻子的不负责任的男人,语境效果远远大于该词本身,根据作者意图采用直译是最佳选择。但是,译者充分考虑到原文读者对“陈世美”一词的文化语境认知在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不存在这一事实,为了便于译文读者的理解,译者在直译的基础上采用加注的方式在译文中补充了缺失的语境,不仅让读者付出了最低的处理努力,而且获得了足够的语境效果,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

例3中,这句话是宙大空和金狗一起看戏时根据剧中人物情节对金狗说的话。而作者用这个历史事件和人物试图说明宙大空急于表达他与金狗的关系,即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同时还有下属对领导的忠诚的隐含含义。由于译文读者没有原作读者对此典故中人名、地名的认知语境,因此直译的翻译方法无法使译文读者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译文中bandit stronghold(土匪据点), bandit chief(土匪头)和henchman(徒狗帮凶)使用,不仅表明了原文中“梁山”、“宋江和李逵”二个词的隐含的语义关系,同时bandit词又给译文增添了一定的语境,使译文读者便于理解的同时获得了足够的语境效果,译文达到最佳关联。

例4中,“花和尚”一词的文化内涵在译语文化语境中不存在,因此,译者根据上下文语境,即原作者想用“花和尚”一词表达规劝的含义,意思是不要去狂欢饮酒,以免出现不可收拾的严重后果。译者将“花和尚”这个典故中的人物形象舍去,用carousing(狂饮)表达了规劝之意,译文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了原作者意图,获得最佳关联。

例2、3、4都涉及中国的历史事件和典故,都有喻义,喻义通过喻体引发联想,引申语义,达到以古喻今、以事述理的目的。这是汉语文化中独特的文化意象,译者根据上下文语境推导出作者的真实意图,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

例5“狼多肉少”是汉语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的俗语表达,根据上下文语境,原文作者试图传达的是一个普通的比喻,即“需求多供给少”,无意制造更多的语境效果,也无意突出“狼”这一文化意象。译者只需在译语文化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英语表达,就可满足译文读者对最佳关联性的要求。译者将其转译为译文读者熟知的plenty of pigs at the trough(猪多槽口小),其中将汉语中“狼”和“肉”分别以pig和trough(槽)替换,具有关联层次对应和关联度大小对应的最佳关联效果。译文读者便获得了与原文读者相似的语境效果。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化意象的翻译尤其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意象的翻译,获得最佳关联性仍然是译文读者所期盼的,如果一味直译显然无法让译文读者所理解。因此,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出原文作者的真实意图是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效果的关键。

[1]赵荣,班荣学.从关联理论看狼与Wolf的英译——《浮躁》译本个案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05.

[2]Gutt E A.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贾平四.浮躁[M].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

H059

A

1007-0125(2015)09-0247-02

王为桥(1985-),男,陕西西安,西安培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和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典故个案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放下偏执,路还很长——访谈两位个案医生及家长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中文阅读学习个案考察与分析
直派批评的理念与个案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