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边缘二人转”

2015-10-16徐云鹏

戏剧之家 2015年18期
关键词:评剧豫剧剧种

徐云鹏

(辽宁省曲艺家协会 辽宁 沈阳 110000)

浅谈“边缘二人转”

徐云鹏

(辽宁省曲艺家协会 辽宁 沈阳 110000)

边缘二人转指的是在传统二人转内容以外,但却与二人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表演形式。边缘二人转是许多现代二人转演员的主要表演内容。

边缘;二人转;二人戏;评剧

一、评剧

评剧是东北地区的一大地方剧种,一度风靡全国,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新凤霞、赵丽蓉、小白玉霜等;代表作品有《刘巧儿》《花为媒》等。许多演员在演唱中都会选择评剧《刘巧儿》中的“巧儿交线”一段,一些演员甚至将它改编成了小品,然后再附加上几句经典唱词。在二人转改革的今天,在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所推广的一些剧目中加入“巧儿交线”这段唱腔,也并不为过,毕竟评剧与二人转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那种打着二人转的旗号唱着评剧选段的手法实在是卑劣至极。再有就是一些演员喜欢唱《花为媒》中“张五可打量李月娥”以及“报花名”等唱段。

二、二人戏

二人戏不同于二人转的唯一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人物是固定不变的。比较出名的就是当年赵本山跟李静的经典代表作品《双送鳖》,而许多演员在演唱的时候会说这是赵本山跟高秀敏的代表作品,这是极为不妥的。还有一些电视台和音像公司在字幕上打出二人转选段《墙里墙外》,这不仅仅是对二人转知识的亵渎,更是对于媒体自身文化素质的一大羞辱。二人戏不是二人转,虽然它们有很多共性。

三、萨满“神调”

神调也称“跳大神”,源于东北地区满族的一种祭祀形式。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被一些二人转艺人吸收并且运用到正戏中,但是单独的神调表演,并非是二人转。比如大家熟知的翟波的《报站名》、唐鉴军的《报山名》、吉忠利的《请神》等等。这些满族神调说唱虽然对二人转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绝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四、京剧

京剧的发展历史虽然没有二人转长,但京剧却享有“国粹”的美称,它汲取百家之精华,与二人转的起源有着相同的共性,那就是京剧的起源得益于“百戏之祖”昆曲,而二人转的起源得益于莲花落。

在一些剧场表演中,除了选择唱一些小帽外,还会有人选择唱一些京剧,却站在台上大言不惭地说给大家表演一段二人转。二人转演员比较喜欢唱的几段经典作品有《沙家浜・智斗》《铡美案・驸马爷近前看端详》《打龙袍・一见皇儿跪埃尘》《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等。这些剧目吸引人的地方一是西皮流水,其形式类似于二人转的抱板,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二是唱腔的高亢粗犷,以及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都引得戏迷的追捧及热爱。

五、黄梅戏

黄梅戏是一种源于安徽的地方剧种,与二人转同为地方剧种,而且在现代二人转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黄梅戏中的两大曲牌也被移植到二人转中来,一是《女驸马・为救李郎离家园》,二是《天仙配》。

六、豫剧

豫剧是河南的地方剧种,人们对于豫剧的熟知,应该是从常香玉开始的。常香玉的豫剧唱腔独树一帜,享有盛誉。她浑厚圆润的唱腔是非常见唱功的。

豫剧也是一些二人转演员的偏好,一些中老年演员习惯将豫剧唱腔移植到传统二人转剧目中,比起那些失传的二人转原有唱腔来说,豫剧的唱腔更适宜于观众欣赏和接受。

七、吉剧

吉剧是现代产物,是建国后吉林省打造的经典地方剧种,类似于黑龙江省的龙江剧。而吉剧的产生乃至于它的一些唱腔都是从二人转中借鉴和吸收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二人转为吉剧的诞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必要条件,龙江剧也一样。

吉剧中比较典型的代表作品有《包公赔情》《桃李梅》等,其中《包公赔情》选段“孀居半世寒”是许多二人转演员的拿手段子,这段唱的唱词和唱腔非常勾人心,其作用类似于二人转中的大段曲牌“红柳子”。

八、歌曲

在一些演员的表演中,歌曲是必不可少的。第一类是东北民歌,这里的民歌指的是具有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的歌曲;第二类是具有现代流行文化的歌曲;第三类是曾经红极一时的经典名曲。

这三类歌曲有着不同的特点:第一类通俗易懂,而且朗朗上口,是许多东北人都耳熟能详的歌曲,所以深受观众的喜爱;第二类歌曲是年轻人的最爱,演员往往为了照顾年轻的观众在不断地学习新的歌曲;第三类很显然是为了照顾中老年观众,那些曾经在他们心目中影响几代人的歌曲,当然是最优美的旋律。

综上所述,边缘二人转的演出过热,对传统二人转的演出市场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这些所谓的绝活表演都已经开始危及传统二人转的发展。边缘二人转如果从其各自的发展方向而言,那将会是极好的,但如果是从传统二人转的角度讲,那将是极大的危害,所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边缘二人转一定要适时适度去表演。

徐云鹏,男,汉族,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人,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沈阳市曲艺家协会会员,网络名人。

J826

A

1007-0125(2015)09-0047-01

猜你喜欢

评剧豫剧剧种
评剧《女儿》
评剧《花为媒》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
评剧《大山里》剧照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乱谭小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