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專車時代,我的出行誰做主

2015-10-15

澳门月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時代經濟社會

路邊,有人揮動雙手期待前面有一輛車會停下,這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出行方式之一了:打的,又叫打車。的士在這個社會中成為了公共交通的重要一環,它在公車的擁擠、緩慢特性之外開闢了新的需求。數十年來,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著這樣的打車經歷,這其中也許被拒載過,也許被欺騙過,也許被冷嘲熱諷過,也許也曾熱情與司機交談過……

然而,這個時代在悄然改變,我們成為電子一族。手機、電腦隨身攜帶,我們想要的聯絡,我們獲取的資訊只需要輕輕點擊即可得到,而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互聯網,從上個世紀發生到當下,互聯網不斷更新換代,如今更到了“互聯網+”的新時代,毫無疑問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四大件:食衣住行。有關“行”,便有了古人步行、騎馬、駕車的好不自在;今人公車、輕軌、高鐵、飛機的花樣繁多、舒適安逸,然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卻也給公眾的出行帶來了另一種改變,那就是“打車軟件”的出現,從滴滴打車再到如今的“專車”,出行的選擇似乎更加“私人定制”,看似我的出行真要我做主了,何時何地何種方式都將取決於“我”,可是這背後的利益角逐、創新洪流究竟要走向何方,尚未可知?一個個難題要靠各方的智慧逐一化解。

帶著這般的思考,我們邀請了兩岸三地的專家學者、社會領袖齊聚於此一同探討“專車時代,我的出行誰做主”的議題,一同思考互聯網時代裡新興交通服務形態與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來自首都的著名青年經濟學者北京大學薛兆豐教授以互聯網時代創新的成功經驗,呼籲政府更加積極主動開放專車市場,為“專車”正名,開啟出行革命;而來自大陸南京的東南大學顧大松教授則是在立足大陸各大城市異同的基礎上,鼓勵地方政府勇於創新引領改革潮流,提出互聯網+思維下的新治理;遠在台灣的社會觀察員楊孝先先生則是藉助國外專車軟件Uber在台灣引發的爭議為切入點,探討專車與傳統的士的衝突點繼而呼籲社會接受“共享經濟”的新思維;而在澳門,代表民間社會聲音的聚賢同心協會林宇滔副理事長則是立足澳門交通的發展現狀,分析專車市場對本澳的利弊得失,進而呼籲交通發展的新路徑。

當說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成為困難時,也希望一場說走就走的出行革命能在這個社會發生,無論是上學、上班還是出行購物,請讓“出行”變得“很行”。

猜你喜欢

時代經濟社會
經典是怎樣煉成的——重讀《中國5—10世紀的寺院經濟》
絲綢之路與唐西州經濟研究述略
絲綢之路與唐西州經濟研究述略
COMPLAINER’S CALAMITY
追求健康的时代,你喝啥
新時代の相互依存へ認識深めよ
余永定 中國經濟正向通縮區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