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延迟退休的劳动力市场效应分析

2015-10-15麻昊昱

中国经贸 2015年18期
关键词:延迟退休人口老龄化就业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延迟退休年龄已成为不少国家的应对策略,但这一政策的推行对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延迟退休年龄会影响劳动力市场,加剧就业问题;二是认为延迟退休年龄不会对劳动力市场和就业造成消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延迟退休年龄在短期和长期内分别对劳动力市场和就业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劳动力市场效应;就业

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争议主要有两派:“延退派”和“否延派”。前者认为太早退休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加上当前预期寿命延长和生育率极低的情况,延迟退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后者则认为延长退休年龄不利于就业,挤占了年轻人的就业空间。因此,本文就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进行了评价,以判断延迟退休年龄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一、延迟退休的提出背景

1.人口老龄化加剧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这是一个比重增加的问题,而不是数量提升的问题。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7%。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60岁以上(含60岁)人口达1.78亿,占总人口数的13.26%,65岁以上(含65岁)人口达1.19亿,占总人口数的8.87%。与2000年的人口普查相比,60岁和65岁的人口分别上升了2.93和1.91个百分点,到202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将达到17.4%,工作一代的负担会逐渐加重。究其原因,在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巨大改善,生育率水平降低,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人口年龄结构出现较大的变化。依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我国人口老龄化矛盾会更加严重。在未来的十年内我国或将迎来老龄化社会阶段,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出速度快、基数广的特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段内中国人口的社会特性。

2.人口寿命延长

根据《世界人口展望:2010版》的数据可了解到,从1975年到1980年,我国男女平均预期寿命达到66.3岁,其中,女性为67.8岁,男性为64.8岁。从2010到2015年,我国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到73.8岁,其中女性为75.6岁,男性为72.1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男女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比2000年提高3.43岁,其中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7.37岁,男性为72.38岁,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4.04岁和2.75岁。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事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呈延长趋势。

3.退休年龄政策落伍

我国退休年龄是依据197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来执行的,具体规定如下:“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退休条件为: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工作年限满10年的;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因公致残,经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的退休条件为: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口结构和预期寿命都出现变化,但退休年龄却未有更改。

4.延迟退休的国际趋势

近年来,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在推迟退休年龄,比如,法国原退休年龄为60岁,2012年延长到60岁零4个月,德国将2001年起实施弹性退休年龄为60-65岁之间,改为65岁退休,2007年的法案规定2012年-2029年之间的退休年龄为67岁;英国将女性退休年龄从60岁延长到65岁,2024年-2046年男性退休年龄将从65岁增加到68岁。可见,世界各国已根据本国实际情况相应调整了退休年龄,退休年龄延迟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国际趋势。

二、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争议

1.延迟退休年龄会影响待业劳动者就业

当前,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加剧,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被解放出来,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便是就业问题。近年来,高校又连续扩招,导致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涌入市场,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面对如此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必须有更多的工作岗位来适应。但是,延迟退休年龄会在很大程度上挤占有限的工作岗位,对年轻劳动力的就业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延迟退休给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进一步扩大。

2.延迟退休年龄不会加剧就业困难

部分学者认为,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关键点不在于退休年龄的延迟,而在于我国的各种制度以及经济发展力度方面,延迟退休年龄不会对劳动力市场和就业造成负面影响。范围便指出:“延长退休年龄不一定会占用年轻劳动者的就业岗位”。 同时,李珍也提出:“低龄退休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经济是不利的,应当走出‘低龄退休对于年轻人的就业是不利的理论误区”。

三、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

1.短期分析

(1)挤占就业岗位,特别是影响年轻劳动力就业。我国现阶段适龄劳动力人口不断增多,而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来说要低于劳动力增加的速度,不能满足庞大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而年轻劳动力,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应届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及时获得就业岗位。延迟退休年龄会让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的老龄工作者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社会价值。但是,这样便会挤占年轻劳动者的就业岗位。有许多研究者指出,延迟退休年龄会对劳动力市场形成挤出效应,会占用更多的劳动岗位,让待业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endprint

(2)老年劳动者处于竞争劣势。随着现代产业的不断发展,多数行业呈现出专业化和高端化的现象。相对于年轻人来说,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老年劳动者在新技能、创新能力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总体上处于劣势,这必然导致他们在劳动力资源市场中处于竞争劣势。在我国现阶段,老年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于计算机、互联网等电子技术的掌握水平也较低,而年轻劳动者则在以上方面具备更大的优势,竞争力自然更强。此外,我国老龄劳动者大多数是从事重体力的劳动者,进入老年后他们的身体状况已经很难从事以前的工作。因此,延迟退休年龄,对于老龄劳动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让他们陷入更加不利的竞争劣势。

(3)隐性就业显性化。当前,我国的退休年龄是上世纪50年代所规定的,这种规定已经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问题。尤以退休年龄偏低,提前退休以及退休年龄差异大等问题最为突出。这些问题导致我国现在的就业模式呈现了一种“退而不休”的现象:退休者仅仅是名义上的退休,实际上仍处在工作岗位上,而延迟退休年龄则可使隐性就业显性化。

2.长期分析

(1)缓解劳动力不足的局面。从短期来说,延迟退休年龄会增加年轻人的就业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却可以有效的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从长远来说,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必然导致我国的劳动力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而延迟退休年龄会增加老龄工作者的劳动年限,减少老龄工作者离开工作岗位。通过这两个方面可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且相关经验也表明,延迟退休年龄能够有效的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2)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利用。人力资本是指劳动力受到教育培训、保健、迁移、实践等投资而获取的技能与知识积累。人力资本会为劳动者带来工资等各种收益,进一步形成特定资本。延迟退休年龄能够有效的增加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有效延长教育投资的收益,进而刺激劳动者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通过增加劳动者的教育年限来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通过培训,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另外,在同一行业、同一岗位上,老年人群积累的经验比较丰富,继续工作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收益,同时也大幅度节约了新员工培训成本。从整体上来说,延迟退休年龄能够充分利用老龄劳动者的余热,促进人力资本的利用。

(3)老年人不会替代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实际上,老年人的就业率多年来并无明显波动,反而是年轻人的就业率波动幅度较大。老年人的第一次就业一般是由当时的社会情况决定的,多数情况下服从于“组织安排”或者“国家需要”,且工作变动的情况也较少。而由于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以及就业形势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年轻一代在职业的选择上也更加挑剔和善变,常常会出现毕业后不就业后者频繁变动工作的情况。从对老年人和年轻人多年的就业率情况比较分析来看,老年人就业率一直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幅度内,而年轻人的就业率则越来越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可以看出,老年人并没有直接替代年轻人的就业机会。

四、延迟退休的建议

1.延迟退休的原则

延迟退休的原则如下:(1)民主原则。延迟退休关系到每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要想进行改革,必须广泛听取民意、按照民主原则,提高政策改革透明度,进一步提高政策改革效果。通过更全面的调查了解,制定妥善的对应措施,获取更具代表性的意见,使民众充分意识到政策意图。(2)弹性原则。综合考虑我国地域差异、群体差异、行业差异等因素,延迟退休应按照弹性原则灵活考虑,给予劳动者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对于自愿提前退休或者迟延退休的劳动力,也要有对应的福利减增,在政策上实现更公平合理的引导措施。(3)循序渐进原则。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延迟退休的具体实施需要经过科学、缜密的计算。可以在特殊的行业和地区先进行迟延退休实验,根据行业和地区差异制定不同的迟延退休制度,不要盲目大范围实行。

2.延迟退休的操作路径

在确定延迟退休方向的基础上,应综合人口结构、就业情况、收入增长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确定具体操作路径。

首先,通过技术方式推算最优退休年龄。在本文研究中,65岁为退休年龄。对于高温、高空及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可将法定退休年龄设为60岁。普通劳动力人群,60岁为弹性退休年龄下限,65岁为基础退休年龄。对于特殊劳动力人群,55岁为弹性退休年龄下限,60岁为基础退休年龄。政府部门可通过养老金激励政策鼓励晚退休。

其次,确定该政策实施的具体时间。若65岁为最佳退休年龄,男性每6年推迟一岁,则需30年时间才可延迟到65岁。假设从2025年开始实施该政策,则需到2055年实现。目前,女性退休年龄要想与男性退休同步,每年应推迟0.5岁,每三、四年推迟一岁。假设从2020年开始实施该政策,则需到2065或2080年才能实现。

再次,综合不同群体的退休差异。不同区域人口的老龄化水平差异较大,从东往西逐渐下降,因此,延迟退休也需从东往西逐步展开。另外,不同行业的延迟退休也需要进一步斟酌。

3.延迟退休的相关改革措施

首先,改革养老金双轨制。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也是制约延迟退休的一大障碍。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双轨制弊端日益突出。国家养老不仅导致就业失衡,也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引发社会不公。改革养老金双轨制,重点在于打破现阶段既定群体的利益优势。1991年,我国开始进行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企业职工养老逐步转变为社会保障,而机关事业单位依然是双轨制。目前,延迟退休首先应改革事业机关单位的养老制度,消除该部分群体的既得利益,真正促进社会公平。

其次,完善现行工作制度。现行工作制度太累也是反对延迟退休的重要因素,部分群众担心无法支“撑到”退休年龄。完善现行工作制度,改善人们工作环境,积极实施带薪休假、提高人们工资收入等改革,会有效促进延迟退休制度的顺利进行。我国各类企业普遍存在工作环境差的问题,相关研究资料统计,国企、合资企业、私企等企业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辐射污染、粉尘危害、高低温作业、噪音污染等问题。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势必会损害员工身体健康,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改善工作环境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立法保护。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③强化外部监督,奖罚分明。④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⑤严格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我国职工队伍调查统计显示,约70.3%的职工不满意现阶段工资收入水平。从根本上来说,我国职工平均收入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工资增幅比例远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全面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是关系到收入分配的重要举措。另外,带薪休假制度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在2007年就已颁发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该条例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2013年,国务院颁布《休闲纲要》,提出截止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另外,降低免费加班、固定加班等各种额外加班,也是改善现行工作制度的重要方面。⑥在实行延长老年工作者的工作年限的同时,要保证离开工作岗位的人数不会减少。这样才能增加社会总体劳动力,确保劳动力供给充足。endprint

再次,全面提升老年人群的再就业能力,增加多种就业模式。在延迟退休制度改革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年轻群体就业问题,忽略了老年人群的再就业问题。在延迟退休中,老年人群是真正的弱势群体,老年人群就业能力比较低,一旦失去工作,则很难进入劳动市场。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降低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一方面应积极调整就业结构,综合考虑教育水平、产业、地域等多方面因素,平衡就业。要积极发挥第三产业优势,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最大幅度转移富余劳动力。继续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发展中西部经济,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更多劳动者到中小城市、中西部城市就业。加强农民工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全体提高其再就业能力。继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高等教学内容与社会岗位需求相吻合。另一方面应全面强化老年人群再就业能力,特别是受教育水平低的人群与劳动能力低的群体。可通过免费培训等方式,积极鼓励老年人群参与到技能培训、知识学习中来,全面提高其再就业水平。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不仅城镇居民可以享受,只要是缴纳养老保险的人群都应该享受。与此同时,提高农民工群体失业保障力度,更好的促进其再就业。积极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与求职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中老年人群不善于上网,其寻找工作会付出更高的资金成本与时间。通过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能更快、更准的帮其匹配工作信息,进一步降低搜寻成本。另外,用人单位也应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群的再就业水平,政府部门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积极鼓励用人企业组织老年人群工作技能培训,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同时为缓解迟延退休对总体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应当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各适龄就业人员的就业优势。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促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努力开拓新的就业领域,对不同要求的劳动者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水平和就业待遇,鼓励广大劳动者积极就业。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我国延迟退休的提出背景、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争议入手,深入分析了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从四方面:延迟退休的原则,延迟退休的操作路径,延迟退休的相关改革措施,对我国延迟退休提出了具体建议,旨在为一线改革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刘秀红.制度,利益与观念:男女同龄退休政策研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J].理论导刊,2010(12)

[2]郭正模.对制度安排的劳动力市场退出和退休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0(2)

[3]Kalwij A., A. Kapteyn & K. de Vos, Retirement of older workers and employment of the young [J]. De Economist,2010(3)

[4]鲍丹.延迟退休要分步走一一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N].人民日报,2013(10)

[5]韩文丽.当代中国人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风险分析与道路选择[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5)

[6]张明丽,李方,秦笑梅.我国退休制度的历史沿革与创新发展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7)

[7]李雪.延长退休年龄解决养老金“空账”问题的可行性研究[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4(1)

[8]袁廿一.我国延长退休年龄的探究——基于人力资本的研究视角[J].劳动经济评论,2013(4)

[9]沈燕.社会保障对退休行为及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1(2)

[10]黎文武,唐代盛.弹性退休制度与养老保险保障制度整合初论[J].西北人口,2010(3)

[11]刘晴晴.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影响[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2(9)

[12]郑春荣,杨欣然.退休年龄对女性基本养老金影响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3(2)

[13]陈卫民.李莹.退休年龄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性别差异的影响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4(11)

[14]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0(2)

作者简介:

麻昊昱,北京大学毕业,香港中文大学在读。endprint

猜你喜欢

延迟退休人口老龄化就业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障碍分析及相关保障机制的完善建议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