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10-15汤爱丽
【摘 要】阐述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分析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所存在的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层面缺乏重视和科研激励等问题,并提出教师应树立和加强科研意识,学校应大力支持教师科研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科研工作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108-02
伴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不断推进,科研工作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受到传统思维——“高职院校无科研”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现状堪忧。较多人认为高职院校教师没必要开展科研工作,曾有学者做过调查,调查中仅有19%的人认为高职院校教师应参与科学研究,这从侧面反映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意识比较薄弱。在现今社会,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无疑是具有重要性的,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针对这些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积极性,增强高职院校科研水平。
一、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但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保障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措施,更是学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具有如下方面的重要性:
第一,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客观需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只有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创新技术,才能更好地追求学术真理,从而促进自身内涵式发展。
第二,搞好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具备高技能、高端技术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而只有教学科研相结合才有可能培养出这样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不搞科研或缺乏科研能力,就缺少了知识创新的源泉,没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第三,开展科研工作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进行。高职院校教师不断积累科研工作业绩,就能从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这有利于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科研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教师整体上说科研意识不强,积极性也不高。“意识决定动机,动机决定行为”,高职教师没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对科研工作的认识也并不明确,正是意识上的不明確,导致科研行为的无目的性、无针对性、无规范性。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从事科研工作是一种无奈、被迫行为,更谈不上会主动去从事科研工作。也有一些教师仅仅是抱着随大流的态度从事科研工作,其科研质量可想而知。另外,也有相当部分教师功利性过强,仅仅是为了功利性目的去开展科研,往往缺乏创新性。
(二)科研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的素质水平不高,学历大都是本科水平,而专业背景上,很多教师所学与所教并不一致,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很小,很多教师的专业素质不符合高职教育实际的需求。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存在较大局限,他们开展科研工作的力量较为薄弱。
(三)学校层面缺乏重视、缺乏科研激励
高职院校学校领导往往对科研工作不够重视,大都是重教学、轻科研。高层领导不重视的直接后果是学校没有设立相关科研部门,即使设立有科研部门,大多数也是形同虚设。有的尽管设立了科研部门也配备有专职人员,但是科研管理制度、工作职责、评价机制等都不规范也未成体系,导致管理低效、混乱,未能真正发挥其功能,也未能充分地为教师提供科研方面的帮助和培训。
此外,由于学校层面缺乏重视,因而往往也缺乏相应的科研激励。美国学者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论,认为根据物质环境的变化以及满足精神文明的需要,人的需求会不断提升,从满足最基层的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再到社会需求以及到达高级层次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高校教师作为高知识分子,他们有着较高的自尊心,同时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他们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个人理想和抱负的信念,他们都期望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实现自己所期待的样子。高职教师虽然对科研的定位存在模糊,但并不能磨灭其渴望从事科研以达到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这种需求由于学校高层领导的漠视,学校内部缺乏相关科研激励政策,即使有政策,但激励机制不科学,激励力度不够,并未能从根本上激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这又进一步冷却了高职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
三、对策分析
(一)教师应树立和加强科研意识
高职教师应从如下方面树立和加强科研意识:首先,清楚认识到高职院校需要开展科研工作。《青年报》在网络上先后发表了《谁说高职院校不能搞科研》和《勿让科研成为高职院校的“短板”》两篇文章,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学者百家争鸣。争论结果是肯定的,借用学者徐士萍的一句“科研并非神秘尤物,高职应该搞科研”,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授业解惑者理应传承科研精神,将科学研究作为己任,不断提升自我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高职院校教师主观意识上应树立严谨的科研工作态度,改变以往“高职院校无科研”的观念,应该相信高职院校不但能搞科研,而且能创造出有特色创新的科研成果,只要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秉持了“要科研,能搞科研”的理念,久而久之,高职院校的科研氛围将会逐渐浓烈起来,进而影响辐射到社会各界。其次,应明确科研的真实本质,靠自己的主观努力不断追求学术真谛。主观努力又包括两点,一是教师意识层面的积极,表现在教师要有强烈的科研主体意识,要将科研工作视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是自己职业发展的需要;二是科研工作要做得好,这主要依靠老师自己的努力付出,扎实地深入研究,教学研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二)学校应大力支持教师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离不开学校层面的大力鼓励和支持,这种主要表现为来自领导层面的重视。高职院校领导应重视教师科研工作,建立规范的科研管理机制,并严格执行科研管理工作的各项活动。学校内部应设立專门的科研部门,配备专职的科研人员,负责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协助教师积极申请校内外的课题。高职院校教师的省级及以上的课题申请相对困难,能申请到国家级的课题更少。这是现实,但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应想方设法为教师们收集各级各类课题申请的信息,积极争取每一次课题申请,每一次尝试,教师们都会积累申请课题的能力,比如了解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要求,熟知课题申请程序,规范地撰写课题申请书,等等。针对校内课题,学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应下到各系部,认真调研来年的科研课题立项指南,了解各系部以及教师所需要研究的课题范围,使校内课题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更适合本校实际。
其二,协助各系部与外界进行校企合作、科研合作,争取更多更高层次的科研课题。这需要学校层面为各系部牵线搭桥,利用学校内部人员各种人脉关系,努力挖掘可合作的企业、科研机构,创造更多的校企合作、科研合作机会。
其三,为教师提供多层次、多元化、多途径的科研培训。在学校内部,大力开展各种各样的教研培训活动,每个系、部都应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或是座谈会,共同探讨社会热点、学术前沿、教学问题等,通过相互学习交流,达到共同进步、提升的目的。同时,积极拓展培训方式、加大教师培训频率。高职院校很多教师是希望学校能多找些专家来学校指导,学校应顺应教师需求,定期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到学校进行演讲培训。除此之外,通过各种方式把教师送出去学习,使教师能到实地去了解先进的经验、知识、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
其四,做好教师质量上的把关。在人才引进上,严把人才关,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同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意地引进企业人才以提升教师结构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三)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为了规范科研工作,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应重视建立行之有效的科研奖励机制。高职院校可根据教师不同阶段的需求,分阶段分层次有区别地进行激励,增强高职教师的科研意识,从而达到刺激教师从事科研的目的。例如,通过调查本校教师的科研需求以及满意度的情况来制定科研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做到科学规范。同时,学校层面应严格执行科研激励政策,使其成为一项长期、稳定的管理政策,在经费上持续给予保障,尽可能地为学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一切必要的物质条件,实现学校科研发展和教师的自我实现的相互统一。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职院校科研的内涵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
[2]李晓夫.学校教育科研与教研的区别及联系[J].吉林教育,2009(10)
[3]柳邃文.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几点认识[J].黄冈职业技术学报,2004(4)
[4]徐士萍.“高职院校要不要提倡搞科研”讨论:不要把高职科研神秘化[EB/OL](2009-12-21)[2015-01-02].http://www.tech.net.cn/page/N007/2009122100004.html
【作者简介】汤爱丽(1982- ),女,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讲师。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