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独立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究
2015-10-15李明阳
【摘 要】分析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意义,针对广西独立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广西 独立学院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181-02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发展的重要产物,其办学方向明晰,办学形式更灵活,能够高效地实现与人才市场的对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独立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就业竞争力为建设目标,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当前,广西独立学院面临着教育部规范验收和转型发展的重大考验,推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抓手。
一、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保证。基地建设的水平和深度接影响了课程实践教学开展的效果和质量;基地建设的布局和规模对专业发展起到支持和补充的作用;基地建设自身发展的过程和成果也直接影响和折射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有利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能够使学生尽快了解单位(岗位)的具体需求,并客观的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学生在步入社会经济领域前,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培养了在岗位工作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有的放矢的系统学习,与用人单位形成良好的衔接,减少用人单位在新职工培养方面的成本,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三)有利于合作双方协同创新发展
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一个双向交流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基地的建设为合作双方提供了契机和平台,利用各自优势资源进行深度合作,弥补各自的缺陷,巩固各自发展优势,进一步结成协同发展的战略伙伴,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二、广西独立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和制度支持不够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其制度设计与其发展是相对滞后的。虽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強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但地方配套政策仍属空白,现有政策一直倾向对校内实验实训室(基地)的建设,对如何促进与社会资源的结合、如何协同创新缺乏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持。此外,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关的制度设计缺乏,合作的管理(尤其是人的管理)缺乏制度保障,容易引起责任纠纷。
(二)科学规划欠缺
广西各独立学院因其办学历史不长,社会资源的积累不足,社会缺乏对新生办学实体的认可和信任。所以,各独立学院选择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时主要依靠母体学校的渠道联系社会资源,迫使独立学院以与母体学校的亲密联系作为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的权宜之计。在这种情况下,基地的建设缺乏选择性,更难提出科学的规划,往往以解决实现问题(如学生实习、参观、见习等)为主要目标,对长远发展缺乏必要的考虑。
(三)合作方积极性和稳定性不足
1.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尚未认识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一项耗力费时的项目,在需要用人时再去人才市场挑选就能满足自身人力资源的需要,不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此外,在基地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容易使学生接触到单位的机密,对单位发展构成一定程度的管理风险,因此,合作方往往只希望开展一些较低水平的合作,降低经营的风险和成本。
2.由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流动性较大,与基地的联系经常因为特定联系人的离职造成中断,由此带来基地建设始终处在不断扩充数量,而不能更深入地进入到提高合作质量的高投入、低产出的重复建设阶段。
(四)建设资金缺乏
独立学院作为利用社会资金兴办的独立办学实体,以学费收入作为后续办学投入的主要来源,资金上一直以固定资产投资等教学硬件条件作为主要投资项目,对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投入在短视和功利思维的影响下变得非常有限。另一方面,财政资金通过项目等形式对独立学院建设给予支持的力度也非常有限,多是象征性的安排指标,没有考虑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绝大多数都进入到本地区的各个行业就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直接且明显的效果,在政策支持上反而存在一定的歧视。
三、推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争取政策支持,完善制度保障
1.独立学院需要通过政协提案、独立学院联盟、学术协会等各种平台和渠道反映独立学院面临的问题和诉求,引起社会舆论和制度设计者的重视,争取规范、有利、稳定的发展环境。
2.完善各项制度,对基地的选择、日常联系、教学组织、人员保障、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例如,设计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保险制度,通过商业保险进一步转移在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事故的风险,打消合作方对实践教学过程意外事故的担忧,保障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开展。
(二)科学规划,打造品牌
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基地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空间、时间、行业、覆盖范围、利用率、专业契合度等因素,突出优势学科和重点专业,集中有限资源打造品牌,在建设中寻找突破口,进而辐射和带动其他基地形成良好局面。建设规划在空间上要着力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重点拓展周边空间;时间上要分阶段实施,为合作、改革预留足够的时间;在行业上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拓展相关产业的各个环节,形成人才培养的差异化;优先建设具有高利用率、高契合度、学生覆盖面广的基地;在品牌建设上则要根据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突出优势,集中力量打造示范基地,逐渐形成资源群和具有校本特色的基地品牌。
(三)互利共赢,提高积极性与稳定性
1.始终把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合作双方的利益共同体,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独立学院需积极为合作方提供教育培训、技术支持、决策参考等服务,主动促进合作方事业发展;同时,严格管理实践教学活动,保障合作方的权益,以实效提高其积极性。
2.建立建设管理团队,对基地进行统筹管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拓展联系渠道,提高联系频率,以诚相待,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增强基地的稳定性。
(四)转变投入模式,加大资金投入
转变当前独立学院单一依靠自身收入投入基地建设的模式,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企业资源、个人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投入格局。政府资源方面,充分利用政府创新创业基金、产业孵化园等公共资源,推动学校与政府的互动;企业资源方面,可积极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咨询和服务,大力引进企业的优质资源,共建研发、教学培训基地,扩大双方的共同利益;在个人资源方面,独立学院应积极联系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拓展融资渠道,获取更多的建设资金。最终形成多元化投入促进独立学院事业发展、独立学院发展反哺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总之,广西各独立学院要在教育部规范验收过程中实现转型发展,应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建设完善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集群,需要多层次、多维度地去开展,不仅要重视直观、可见的硬件建设,还要同时抓制度、成果等软件建设。通过校外实践教学的建设,促进各独立学院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推动教育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实现独立学院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升独立学院核心竞爭力。
【参考文献】
[1]李艳艳,王中杰.独立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初探[J].中国今日论坛,2013(1)
[2]荣中玲.独立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业家,2013(1)
[3]刘茂灿.独立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4]杨程佳.独立学院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策略研究——以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13(5)
[5]沈秀,杨殷伟.独立学院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6]黄超叶.独立学院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改革研究[J].轻工科技,2013(3)
[7]唐蕙.论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实施的系统性原则——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中心的考察[J].大学教育,2013(2)
【基金项目】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规范验收专项课题
【作者简介】李明阳(1984- ),男,四川苍溪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干事,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