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

2015-10-15顾霞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微课信息技术

顾霞

【关键词】微课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A-

0065-01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是以短小精练的教学形式,在十分种以内讲解一个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题等的一种微型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是由若干个短小精悍的微课学习环节组合在一起的。如能将其中的教学环节制作成微课,学生就可以结合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弥补个性差异、查漏补缺的目的。本文以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第8章第1节《动画基础知识》中动画的原理为例来谈微课的设计方法。

一、深入分析,确定微课的教学内容

微课设计的核心是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选择能够突出学科特色的教学内容并加以分析,梳理出知识重点和难点;其次,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选取必须要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在《动画基础知识》这节课中,笔者立足于微课理念选择了理论性较强的“动画的原理”这一知识点来设计一节微课——《走进动画》。

二、依据内容,划分微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微课要依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内容不宜过多,要在短时间内让学习对象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有效学习。《走进动画》是针对八年级学生设计的,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学生间差异大,不想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学生占有一定数量。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因此,本微课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了解视觉暂留原理;认识动画的原理。重难点为:动画原理的理解。

三、精心设计,构建完整精练的教学过程

在本例中笔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先零散后系统。本微课以学习者的体验学习过程为线索展开,遵循学习发生、学习路径和深度学习的规律,从而保证了微课设计的科学性。围绕本节微课的教学,笔者充分挖掘学生所熟悉的场景,寻找并选取丰富的资源带入微课中,向学生展示了图像、视频、动画、实验,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使得本节微课的教学效果更好。

(一)设疑导入

考虑到微课时间较短,在设计中笔者通过让学生赏析思考“走路”Gif动态图片切入课题,力求新颖、迅速,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内容的讲授。

(二)视觉暂留现象

笔者首先引入一幅有似动知觉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感觉图中的小圆点在跳动,继而再介绍视觉暂留现象。其次,让学生亲自尝试“笼中鸟”实验,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发现问题:鸟进入笼子与转动速度有关,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动画的原理

这部分内容通过两个活动:一是视频欣赏,即播放学生制作并演示的手翻书效果。这样,既播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放映走路图片,使用PPT软件来完成连续播放的动画效果,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点击,让学生感受不同速率播放连续静态图片的动画效果。以上活动,学生通过主体的体验建构新知,避免了学习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

(四)知识回顾

微课的小结在于精。本微课以图表形式列出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四、潜心研究,探索微视频制作技术指标

(一)前期准备

在制作微视频前,教师应准备好配套的微课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教学课件和解说稿,以保证微视频的质量。

(二)录制视频

本微课中的微视频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PPT的模式录制。

1.PPT画面应清新淡雅,不应出现与内容无关的画面,文字言简意赅。

2.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将录制屏幕的大小和显示器的分辨率都设置为1024×768时,视频的清晰度最高。

3.如果后期做配音,视频与声音同步的工作量非常大,所以笔者采取音频和屏幕一起录制的方法,并将声音调节到90%。

(三)编辑视频

Camtasia Studio在时间轴上可以对视频进行剪切和合并等,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放大聚焦,鼠标跟随、字幕添加等特效。

(四)发布视频

在发布视频时,可选择“自定义设置——视频质量——更高质量”,确保视频的清晰。

以上是笔者在微课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实践证明,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微课,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微课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