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网络课程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
2015-10-15罗倩倩王美丹
罗倩倩,王美丹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内儿科护理教研室,山东 滨州 256603)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学科教学内容及其实施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学生自学的重要资源,是师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渠道,亦是加强教师教学针对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网络课程建设纳入教学重点,网络课程建设也成为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项必要条件。本研究探讨作为使用者主体的学生对网络课程使用的适用性及其影响因素,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某医学院护理学院一至四年级在读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样本50例,共抽取样本200例,最终入选180例。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包括两部分:(1)一般资料,由研究者通过查阅文献[1-2]自行设计。(2)本科护生网络课程学习适应性量表,该量表由国内研究者李鸿艳等[3]编制,共包括3个维度(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应对)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由高到低分别为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不确定、大部分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其中第3个维度学习应对采用反向计分法。由于各个维度具有不同的条目,因此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时采用得分指标表示,得分指标(%)=(量表的实际得分/该量表的可能最高得分)×100%。根据得分指标的高低将适应性水平分为良好、一般、差三个水平,其中>80%为良好,40%~80%为一般,<40%为差。本研究首次发放问卷38份进行预调查,各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85、0.922、0.673,总的Cronbachα系数为0.817,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用于本科护生对网络课程学习情况的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本组180例护生中:男9例(5.0%)、女171例(95%),年龄20~24岁,平均(22.51±0.787)岁。家庭经济状况:好9例(5.0%)、一般140 例 (77.8%)、差 29 例 (16.1%)、很 差 2 例(1.1%);现阶段自感学习压力:很小2例(1.1%)、小2例(1.1%)、一般66例(36.7%)、大97例(53.9%)、很大13例(7.2%);其他方面的压力情况:很小1例(0.6%)、小7例(3.9%)、一般99例(55.0%)、大63例(35.0%)、很大10例(5.6%);网络利用的便利性:很便利7 例 (3.9%)、便 利 28 例 (15.5%)、一 般 50 例(27.8%)、不便利58例(32.2%)、很不便利 37例(20.6%);自感网络课程的有用性:非常有用7例(3.9%)、有用59例(32.8%)、一般88例(48.9%)、没有用21例(11.6%)、完全没有用5例(2.8%);对自己使用网络课程的信心评价:非常自信4例(2.2%)、自信31例 (17.2%)、一 般 116 例 (64.4%)、不 自 信 25 例(13.9%)、非常不自信4例(2.2%);通过何种渠道得知网络课程:老师提醒102例(56.6%)、学校培训12例(6.7%)、同学互相学习50例(27.8%)、其他16例(8.9%);到目前为止网络课程的使用情况:没使用11例(6.1%)、偶尔使用157例(87.2%)、经常使用12例(6.7%);在网络课程的使用中,老师是否给予及时反馈:不会82例(45.6%)、会98例(54.4%)。
2.2 本科护生网络课程学习适应性现状 见表1。结果表明,本科护生各个维度的学习适应性大多处于一般及以下状态。
表1 本科护生网络课程学习适应性[n(%)]
2.3 本科护生网络课程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由表2看出,影响本科护生网络课程学习适应的因素主要有:自感网络课程的有用性,家庭经济状况,身边网络利用的便利性及老师是否会及时给予反馈。
表2 本科护生网络课程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
3 讨论
3.1 本科护生网络学习适应性有待提高 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本科护生对网络课程学习的适应性欠佳,大部分处于一般水平。在学习态度方面,处于良好的只占11.1%,而学习态度决定着学习行为。在学习策略方面,处于良好的只有3.3%,说明护生学习网络课程时处于盲目状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这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应对则反映了学生在利用网络课程中遇到困难情况时的态度,表1看出处于良好水平的只有8.3%,这说明一旦面临障碍,学生会终止网络课程的学习。
3.2 本科护生网络课程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
3.2.1 自感网络课程的有用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动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忽视那些对自身发展不利的课程。本调查显示,学生如感觉网络课程对他们是有用的,那么他们的学习适应性就会提高。Gaudine等[4]的研究显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课程应是那些对自身发展有利、符合自身需求的课程。这也提示我们在进行网络课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使用者即学生的需求,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设计网络资源。
3.2.2 家庭经济状况 本调查显示,护生对网络课程的适应性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则适应性强。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会影响学生对电子产品如电脑的拥有与否,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对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Mancuso等[5]指出技术操作困难或者缺乏必要的电脑知识会使学生感到受挫、焦虑和迷惑,也会扰乱学习和学生的满意度下降
3.2.3 网络使用的便利性 本调查人群大部分反映其身边网络利用不便利,这也是导致他们网络课程学习适应性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这也提示我们的学校管理者,为了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应做好互联网在校园中的普及和分配,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为学生进行网上学习提供基础保障。
3.2.4 老师是否给予及时反馈 网络课程中交流是基础,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等。老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正是与学生间交流的体现,但是目前由于交流版块建设不完善,交流主题选择不当,学生不能充分利用该工具与老师进行互动。
3.4 护理网络课程建设的建议
3.4.1 完善网络教学资源 目前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大部分来源于老师授课视频及互联网上现存的一些资源,内容与传统课堂存在重复,而且缺乏针对性,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有调查[6]显示,学生最希望增加的教学内容包括模拟技能实验室和模拟病房。这说明学生对网络课程的需求具有很大的针对性,他们希望通过网络课程来拓展他们的临床实践技能。目前,网络课程在形式上的建设大部分只是一些课件和视频等,形式相对呆板和单一,应挖掘多种形式的资源供同学们进行学习,如可以引入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2 对学生提供充分的支持帮助 正如上述讨论指出,必要的技术支持是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的关键,这可以通过学校统一培训,使学生在利用网络课程时不受限制于外部技术的障碍,从而提高对网络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3.4.3 加强网络课程互动版块的建设 有研究[7]指出,群体学习被证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网络课程学习参与度和坚持度、课程满意度和可感知的有用知识则具有正性作用。因此,如何成功建立互动版块是评价网络课程质量的必不可少环节。在讨论区的主题选择上,应与课程内容相符,防止一些无用的、无关的、不具讨论价值的主题出现在讨论区中,这要求我们的任课老师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1]Tung F C,Chang S C.Nursing students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online courses:A questionnaire survey[J].Int J Nurs Stud.2008,45(9):1299-1309.
[2]Avery M D,Cohen B A,Walker J D.Evaluation of an online graduate nursing curriculum:examining standards of quality[J].Int J Nurs Educ Scholarsh,2008,5(1):1-17.
[3]李鸿艳,刘宇,冯琼,等.本科护生网络课程学习适应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研究,2013,27(6):1651-1652.
[4]Gaudine A P,Moraleio D G.What can faculty members and programs do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J].ISRN Nurs,2011,11(3):1-6.
[5]Mancuso-Murphy J.Distance education in nursing:an integrated review of online nursing students experiences with technology-delivered instruction[J].J Nurs Educ,2007,46(6):252-260.
[6]田京京,张立力,陈晓霞.我校成人护理教育网络教学模式应用评价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49-52.
[7]Liu X,Magjuka R,Bonk C,et al.Does sense of community matter?An examination of participants perceptions of building learning communities in online courses[J].Q Rev Distance Educ,2007,8(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