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5-10-15黄翠玲
黄翠玲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039)
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黄翠玲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039)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内分泌科门诊采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实验组)和阿卡波糖组(对照组)各32例,进行为期12周的临床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体重的影响方面,阿卡波糖降低体重的效果明显强于那格列奈,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组的胃肠道不适明显高于那格列奈组(是那格列奈组的10倍);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相比,虽然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在数值上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均有明显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HbA1c的作用;与阿卡波糖相比,那格列奈引起胃肠道不适要少,依从性、耐受性和安全性要好。
2型糖尿病;阿卡波糖;那格列奈;临床疗效
在2型糖尿病的病机中,多存在胰岛素分泌早期时相丧失,从而引起高血糖特别是餐后高血糖,而餐后高血糖是发生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1],因此餐后血糖控制达标也是至关重要的。那格列奈可以刺激2型糖尿病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2],主要降低餐后血糖水平,由于刺激作用快速而短暂使胰岛素在两餐之间恢复至基线的水平,所以较少发生低血糖,同时也能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本研究观察了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1)入选标准:入选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门诊2013年10月~2014年10月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制定[3];入组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在40~85岁;男女不限;入选前1个月内未使用磺脲类和非磺脲类促泌剂及胰岛素治疗,通过饮食和运动血糖控制不佳者,其中2次空腹血糖(FBG)值在8.0~12.0 mmol/L。(2)排除标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能合作的患者;有血液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亢、皮质醇增多症等);需要胰岛素治疗或伴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手术等应激状态及肝功异常(肝转氨酶在正常上线2倍以上)的患者。
1.2用药及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那格列奈组为实验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65.4±6.2)岁。阿卡波糖组为对照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66.2±6.4)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控制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那格列奈(国药准字H20030504),初始用药剂量60 mg/次,每天3次,1周后增至120 mg/次,每天3次,餐前15 min口服。阿卡波糖组加服阿卡波糖(国药准字H19990205),初始用药剂量50 mg/次,每天3次,1周后增至100 mg/次,每天3次,随餐嚼服。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FBG、2 h PG及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卡波糖组患者体重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的变化(±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的变化(±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那格列奈组比较,ΔP<0.05。
组别n时间FBG(mmol/L)2 h PG(mmol/L)HbA1c(%)BMI(kg/m2)那格列奈组阿卡波糖组32 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8.73±0.92 6.54±0.83*8.73±0.89 6.72±o.75*13.50±2.24 9.32±1.86*13.60±2.04 9.26±1.76*7.84±0.86 6.29±0.64*7.86±0.95 6.32±0.71*24.92±0.55 25.01±0.52 25.04±0.56 23.95±0.62*Δ
2.2药物不良反应观察阿卡波糖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高于那格列奈组,其中有2例不能耐受退出实验,2例发生低血糖反应。那格列奈组胃肠道反应轻,有3例患者发生过低血糖。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那格列奈是苯丙氨酸衍生物,是唯一天然氨基酸来源的口服降糖药物。它的降糖机理与磺脲类不同,是优先刺激初相胰岛素分泌,降低早餐后血糖,不会导致基础胰岛素分泌或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升高,从而抑制餐后胰升糖素的释放及由之引起的内源性餐后高血糖,使餐时及总体血糖获得更好的控制[4]。在临床上,对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在应用磺脲类降糖药物时亦常出现过敏反应,由此可见,根据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降糖机理可以选用那格列奈治疗。研究表明[5~6]对于中度至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轻、中度肝病患者那格列奈无需调整剂量。因此,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的病程也随之延长,对于肝肾功能不全、依从性差不能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以给予那格列奈治疗。
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是竞争性地抑制小肠绒毛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迟并减少葡萄糖在小肠中的吸收,主要控制餐后血糖的异常升高,同时也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
从实验结果来看,那格列奈降低空腹血糖较阿卡波糖明显,而阿卡波糖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较那格列奈明显,但两组在统计学比较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上二者疗效相当。阿卡波糖降低体重上较那格列奈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阿卡波糖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是那格列奈组的10倍。那格列奈的低血糖症状发生比例略高于阿卡波糖组,但在监测血糖时无一例血糖水平低于3.0 m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那格列奈临床13项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显示,在64岁以上的人群中,胃肠道不良反应及确诊低血糖发生率均与安慰剂相似。因此良好的安全性是那格列奈用于不同年龄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原因之一[7]。本实验结果表明,那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疗效肯定,与阿卡波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相当,有较少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临床上值得推广。
[1]傅绪栋,王海彦,郭健飞,等.冠心病合并单纯餐后高血糖的患病情况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 5048-5051
[2]郭铁成,钟晓红,鄢燕琼.那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时相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9-11
[3]中国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4-5
[4]蔡晓凌,罗樱樱,韩学尧,等.那格列奈在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及安全性的荟萃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0):913-917
[5]InoueT,ShibaharaN,MiyagawaK,etal.Pharmacokineticsof nateglinide and its metabolites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renal failure[J].Clin Nephrol,2003,60(2):90-95
[6]DevineniD,WalterYH,SmithHT,etal.Pharmacokineticsof nateglinide in renally impaired diabetic patients[J].J Clin Pharmacol,2003,43(2):163-170
[7]Del Prato S,Heine RJ,Keilson L,et al.Treatment of patients over 64 years of age with type 2 diabetes:experience from nateglinide pooled databaseretrospectiveanalysis[J].DiabetesCare,2003,26(7): 2075-2080
R587.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12.015
201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