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是最好的师生关系

2015-10-14曹宇煌

科教导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平等理性师生关系

曹宇煌

摘 要 能充分实现传道与受道的平衡便是最好的师生关系,而这又需要师生,特别是老师坚守理性并在情感上有所克制,让情感自然流露而不过分渲染。同时,最好的师生关系还应是最平等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般的平等对话与彼此守望,是最为理想的状态。

关键词 师生关系 传道 理性 平等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9.041

What is the Bes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CAO Yuhua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Preaching and balance can be fully realized by the channel is the bes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which in turn requir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especially teachers adhere to the rational and the emotional restraint, so that the natural 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not exaggerated. Meanwhile, the bes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hould be the most eq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Mentor equal dialogue with each other like a watch, it is the most ideal state.

Key word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eaching; rational; equality

1 最好的师生关系寓于传道与受道的平衡中

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永恒话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师生,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有什么样的师生观。教育尽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研究对象,但它总归存在于师生相处之中。哪里有师生,哪里就有教育。我们有理由相信,最好的教育便在最好的师生关系之中。那么,什么又是最好的师生关系呢?当孔子与子路、曾皙等人围坐在一起,畅谈志向时;当苏格拉底询问希庇阿斯“美”的本质时;当陶行知先后掏出四颗糖果结束与学生的交谈时,我们似乎从中发现了能充分实现传道与受道的平衡便是最好的师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依赖源于自身对知识的渴求与崇敬,而老师就如同知识与真理的化身,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主要途径。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韩愈也认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可见,老师的威信来自于对真理的掌握与传授。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点,师生之间尤其是老师在情感上应有所克制,以免知识附着上主观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色彩从而有损其准确性与客观性。一些中小学老师上课,以及一些所谓的励志家到学校宣讲孝道感恩时,用极尽夸张的肢体和极富煽动性的语言,惹得同学们一个个哭得泪流满面,然而搞教育不是搞传销,老师应教导学生保持冷静与克制,而非不理性的激昂与亢奋。当然,节制并不意味着压抑情感,而是为了强调别刻意张扬。走向过于理性以至于冷漠,否则那又是另一种极端了。师生相处中,情感不经意间地自然流淌才是最好的状态。这是一种怎样的“不经意”呢?在武汉某大学的一次课堂上,一位同学迟到了几分钟才进来,课堂里的坐位都坐满了,这时老师却走了出去,过了一会儿他从外头搬了张椅子进来,说“同学,请坐,以后不要迟到了。”这位同学的眼泪马上流了下来。在这件事情中,老师表面冷静而内心对学生充满关怀的形象深入人心。师生相处中,特别是老师,拿捏好理性与感性的分寸尤为重要,过于感性,甚至是盲目、狂热的情绪,将使教育贬值;过于理性,甚至是压抑个人情感,同样是坏的教育。我们也有看到过一个很难说是正面的例子,一名教师收到了女儿的病危通知书,但她强忍悲痛的心情,坚持把课上完,才赶去医院,错过了见女儿的最后一面,遗憾终生。我们无法否认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更没有资格去过多评论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只是倘若她班上的学生知道了事情的缘由,这是否又是一个积极的影响呢?

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借此表达对老师的特殊情感。首先,这种情感既是对教师的肯定,其本身也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如果不是对教师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人们又怎么会用一种血浓于水的关系来比拟师生关系呢?学生时代的诸多知识点总是不免遗忘,但与老师的那份情谊和感动,却能让学生铭记一生。夸美纽斯也曾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近些年来,常发生老师打骂、虐待和猥亵学生等等的事情,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人们对于教育,对于老师的印象更是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些还是显性的。隐性层面的冷嘲热讽等语言暴力,歧视、轻视学生的事情也许由于其隐蔽性而更具有危害。诸如家长没给老师送礼,老师给学生脸色看;学生没报老师的辅导班,老师从此在课堂上将学生边缘化,耀武扬威地行使着自己的“权力”,这类事情极有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师生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变成了上下级的服从关系。

“在事实世界中,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教师把教书看作一个赖以养家糊口的职业。教书对他来说是一桩苦业,因为教书不是他的生命追求。如果教师感觉他有更好的养家糊口技能,他会离开这个职业。教师之所以还在干这个职业,一方面是因为他没有更好的谋生技能,另一方面是因为有各种规章制度束缚他必须干,他抽不出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技能。教师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从事这个职业,导致他对这个职业没有任何认同感,并以此为苦。”①老师究竟怎么了?坚持教育理想的老师被当成了傻子和迂腐之人,大肆捞钱的反倒被誉为成功者。教育并不排斥金钱,在很大程度上,教育也需要在金钱的滋润下,才能办得更好,老师也不是被要求就做一个淡泊名利之人,好的老师配得上更优渥的福利待遇,这也是对教育的一种尊重。我们反对的是,老师将教育视为个人上位的手段,将学生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将学生物化、客体化就是对人性的违背,就是反人性的。教育界的人们一谈起这类问题,总免不了归因于师德败坏,真的只是师德吗?他们忘了我们正处在商品经济时代,也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很多所谓的教育问题其实都是社会问题,很多传统的教育问题,也不再是强调教师奉献和改进教学方法就能解决得了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再一味地谈师德,似乎让人感觉苍白了些。学校师范生的培养以及教师资格考试,可能更多的是侧重于教师的学科能力,这固然有利于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科人,可这种从知识本位出发的逻辑,不免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在于“人”。教育工作者首先也应该成为一名“老师”,然后才是一名“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

老师确实是需要浪漫情怀和奉献精神的,但当这一职业变得过于崇高了,不仅会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压力,学生的位置又应该摆在哪儿?社会和学校都对老师寄予厚望,同时也提出了太多要求,教育理想和残酷现实的碰撞,将老师挤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老师在苦苦的探寻中,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智慧地处理好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然而更多的老师,往往只能陷于苦闷中,屈从于养家糊口的现实。老师毕竟是老师,一味强调“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牺牲奉献倒不如回归职业道德,学生也不是可以任由园丁剪裁的花朵,学生会长成他们自己想要的模样。只有首先明确了师生是人与人的关系,才可能实现师生平等。这种平等关系又正是教育的精髓,因而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不说“教育犹如植树育林”这类中国式思维的话。所以一定要打比喻的话,只能说最好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大树与小树之间彼此独立地站着,却又互相守望。这一切都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亦是平等对话的,只有看问题的深浅,没有身份上的限制,学生和老师都有充分表达思想的权利和自由,实现了平等对话,才能有彼此真正的倾听和尊重。

2 最好的师生关系寓于师生相处之间的平等状态

最好的师生关系还应是最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人格方面是完全平等的,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是天赋的‘人权或基本权利。教师要摆正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正如一些后现代主义教育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教师可能会在教育活动中承担领导者的角色,但他实际上仅仅是作为学习群体中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教师在这个群体中处于‘平等中的首席的地位。”②然而为平等而平等,是实现不了平等的。即便所谓的实现了,也很可能停留在形式上,因为平等的内核少不了理解、尊重和善意。如果老师不能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以足够的善意来相处,老师就算俯下身子,也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无法实现心灵上的平等。事实上,打开心扉比俯下身子更为重要,不先让学生走进老师的心扉,又如何让学生指明自己的内心之路?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束缚着老师们的思维,不愿意甚至是害怕学生看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用教师权威的面具去伪装自己,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学生产生了疏远感,又何尝不使老师活得更累?

老师应该如何摆正心态呢?首先意味着不要将自己的奉献与付出视为一种施恩。“施”这个动作就蕴含着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赠予,学生不是老师的下位者。学生的成长历程正如一段旅行,老师扮演的角色只不过是旅行者途中的引路人,旅行者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如果他愿意,可以将旅途得以顺利进行归功于引路人,但他也可以不这么做。师生本质上是平等的,老师不会高人一等,按自己的想法去塑造一个学生,只能些许点拨到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成长。“师恩浩荡”只是语言修辞上的用法。然而有德行的老师,越是将学生取得的成就视为学生个人的功劳,学生越会对他充满感激之情。此外,不可能要求每一位老师都与学生打成一片,毕竟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性格和教学风格。但无论何种性格的老师,都应该心向着学生,愿意去亲近学生,与学生真诚相处,而这些都是实现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而言,首先则是要承认在学识和阅历上远不如老师,是不平等的。知识上的不平等,正是“教”和“学”的基础。但在虚心学习的同时,也要有敢于质疑、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的勇气,不应像颜回那样,“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从不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也不应像明代学者宋濂求学时,“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那般过于小心翼翼。现代的师生关系应保持着自然舒展的状态。这也是自然教育所一直推崇的,学生应有充分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空间,而不至于被老师的表现欲所挤占,或摄于老师的权威而畏手畏脚,有所保留,学生应该敬畏的是真理,而不是老师,亦师亦友的师生状态,更能触碰到教育的真谛。

老师与学生在交往中,能充分实现传道与受道,保持理性克制又在情感上自然流露;彼此平等对话而又相互守望——便是最好的师生关系。

注释

① 熊华军.师生关系的三重境界[J].大学教育科学,2010(6):62-65.

② 曹建江.应到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J].上海教育,2004(10):33-34.

猜你喜欢

平等理性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情人的烦恼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