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在生命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2015-10-14李文静
李文静
摘 要 本文以教育生态学内涵的阐述为基点,分析教育生态学对生命道德教育的适用性,通过当今我国生命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 生命道德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9.032
Use of Education Ecology in Life Moral Education
LI Wenj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anchored educational ecology, ecology suitability analysis of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for life, through life moral education problem facing our country today, the us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cology educatio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education ecology; life moral; use
1 教育生态学的内涵以及对生命道德教育的适用性
1.1 教育生态学的内涵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一词,并且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主席托斯顿·胡森对他的研究给予高度评价,胡森认为是对教育科学新领域是个重要贡献。我国的教育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方炳林先生率先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我国大陆学者于20世纪末才开始对教育生态学进行大量的研究。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①它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新兴性的学科,它将教育与生态紧密结合起来,并利用多门学科的优势,超越单一学科思维方式的局限,对教育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②
1.2 教育生态学对生命道德教育的适用性
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任务是在生态系统中研究教育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可以说是在生态的大环境下,研究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而生命道德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个人对生命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基本看法,并能调整个人与他人生命、人类生命与他类生命之间的关系。将教育生态学的理论知识引入到生命道德教育的研究中,是为生命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就是为了运用教育生态学中整体、动态、和谐的理念运用到生命道德教育上来。
生命道德教育现在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教育环境持静态性的问题,还有内容很单一,不丰富的问题等。这些都是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如何有效解决问题,运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教育生态学作为跨越两个领域的一门独立性的学科,它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借鉴生态学和教育学这两门学科的研究方法,运用整体论与系统观对存在问题进行全面的宏观的思考,以教育的生态平衡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最后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就能有效解决我们目前生命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
2 运用教育生态学基本原理解决生命道德教育中的问题
2.1 克服“花盆效应”,优化教育的环境
生态学中的“花盆效应”又称为局部生境效应。在花盆这个小生境中,人为地给它创造出一个适宜的环境,但是这只是短期的行为,一旦离开这个环境,就会变得很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花盆效应”很适合用在生命道德的教育中,生命道德教育目前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育环境封闭,持静态性。我国受传统教育体制长期的影响,学生在半封闭的教育环境中,整天在教室或者在家里小范围活动,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学生从小到大都处于这种状态中,在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课程以灌输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道德教育有的只作为思想道德课的一部分来上,学期结束进行笔试,学生坐在教室中,拿着书本死记硬背,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在家庭教育中,中国式的家长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关起门来读书”,将孩子禁锢在家里,抱着书背诵,只要考试考得好,其他什么事都不用管,独生子女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受尽父母的溺爱,让孩子滋生“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甚至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遇到挫折,只会逃避甚至轻生,与他人发生矛盾只会走极端。
要在生命道德教育过程中克服“花盆效应”,首先就要优化教育的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学校应该打破封闭的传统教学,除了书本上的教学,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同实际生活相接触,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同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以及尊重生命的伦理道德,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以及尊重他人生命的基本道德素养,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其次,改变家庭成长环境。家长改变传统观念,打破两个极端思想,一方面不能溺爱孩子,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多苛责孩子。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生命的珍贵,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将生命放在第一位,无论是自己的生命还是他人的生命;家长应该让孩子走出家门,多与社会接触,通过社会实践学会观察事物,领悟所见所闻,培养孩子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才不至于不知所措,甚至发生悲剧。最后,将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相结合。教育生态学中整体互存的理念,告诉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需要以一种全面的宏观的视野作为指导,将一切有利因素相结合,生命道德教育更是如此,形成学校、家庭以及社区三位一体的整体性网络。学校应该经常将学生的心理状况向家长反映,开设家长学校,家长经常跟教师沟通,并且让学生多参加社区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将生命道德教育贯穿其中。
2.2 重视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增加教育的内容
谢尔福德(Shelford)在1911年提出了耐度定律,他认为,一个生物能够出现,并且能够成功地生存下来,必须要依赖各种复杂的条件全盘地存在。③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过”或“不及”都是有害的。我国的生命道德教育现在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内容太少,太过单一,不丰富。耐度定律给我们教育启示就是,对于教育个体而言,他们受教育内容某一方面太多或者太少,都不利于教育个体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④规定中明显表示德育是放在首位的,说明德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德育教化就是在个人的灵魂中,培养正义、智慧、自制、勇敢的品格。⑤目前我国生命道德教育受到忽视,有些学校只将生命道德只作为道德教育的一小部分内容,有些学校只将生命道德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来教,还有些学校只将生命道德视作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小到大,学校与家长关注的就是智育,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这类的课程被安排得满满的,各种补习班也让学生不堪重负,而对于德育的教育就几节课草草带过,甚至连德育课也被拿来补习智育的内容。这显然就忽视了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智育的教育太过,而德育的内容又不及,所以有必要改变这种现状。
增加生命道德教育的内容,首先是增加关于生命道德教育的基本课程,关于生命的教育,包括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不仅在书本中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通过体验来认识,通过在生活中遭到的境遇以及挫折来认识自己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更好地看待生命的意义,真正地尊重生命,从而关爱生命,承担起生命的责任。其次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加生命道德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可以增加死亡教育和挫折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这些直观的问题,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以后面对各种困难时以勇敢者的姿态去面对,不至于发生悲剧。还可以增加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很多高校只有心理学相关学科才设置心理健康课程,或者设置心理诊所,有了心理疾病才去治疗,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就能增加这类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关注自身以及他人心理的变化。最后,增加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当我们面对暴力伤害、食物中毒以及意外伤亡等一系列突发事件时,我们如何去应对,提高自救能力,必须得到学校的重视。⑥所以,学校不仅要开设这类课程;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设讲座或者咨询会;面对突发事件进行各种模拟演练,发动学生进行实际模拟。
2.3 遵循“一潭活水效应”,缓解教育主客体的关系
教育生态学的“一潭活水效应”给生命道德教育的启示是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最近,媒体频频爆出教师侮辱、体罚及殴打学生事件,学生伤害教师事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如何改善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避免如此惨案继续发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生命道德问题。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我国古代,老师体罚学生的确是天经地义的,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谐社会”这个名词的出现就表明着这种绝对权威的关系必须改变,教师更多的是要教育学生,还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教师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装满“一谭水”,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摒弃陈旧的观念,变成“活水”。
缓解主客体之间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生命道德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教师自己更要学习,很多教师漠视学生生命,没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更别谈耐心和爱心了,在这样的老师的影响下如何能培养一名优秀的学生。其次,开设教师课堂,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生命道德教育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学校应该在校内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知识,开设相关讲座,还要组织教师走出校门,通过社会实践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摆正自己的态度。再次,树立榜样的力量。榜样可以对人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之间有竞争的心理,身边有优秀的教师,就会向榜样靠近,多些优秀的教师,才能让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最后,明确教师责任。学校应该出台相关的条例并要严格执行,教师要有基本的道德素养,对生命有正确的认识,对教师殴打学生的行为绝不姑息,采取严厉的手段杜绝此类悲剧发生。
注释
① 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2.
② 王玲,胡涌,粟俊红,柳小玲.教育生态学研究进展概述[J].中国林业教育,2009(2):1.
③ 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161.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EB/OL].http://www.gov.cn/banshi/2005-05/25/content_918.htm.
⑤ 金生肱.德性教化乃心灵转向——解读柏拉图的德性教化理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2):14.
⑥ 叶华松.大学生生命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