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闻评论分析

2015-10-14袁先剑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新闻评论传播效果

袁先剑

摘 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媒体的兴起,网络新闻评论成为了众多网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播形式。网络新闻评论是一种新的评论形式,是指在网络上发表的,就当前新闻事件或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 作为网络这一新兴媒体与新闻评论相结合的产物,网络新闻评论在传播上已形成自身的特色,并且越来越受到广大网民的关注。本文将运用传播学、新闻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分析网络新闻评论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以给新闻评论工作者以启示,弥补传统新闻评论之不足。

关键词:网络新闻评论;新闻评论;传播效果

近年来网络媒体在我国的发展形势十分迅猛,网络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传播载体也迅速崛起,新闻评论的威力也更大程度的被释放了出来。网络媒体具有快速高效、互动性强以及容量大等诸多优势,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媒介形式而言,网络媒介能够更好的激发大众的信息交换兴趣。网络新闻评论是传统新闻评论与互联网载体一种完美的结合,使得新闻评论的内容更加广泛,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新闻评论的时效性。网络新闻评论在运用先进互联网技术的同时吸收传统新闻评论的长处,使新闻评论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是目前意见表达最为自由开放的媒介评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网民正在以几何倍数增长,传统新闻评论是非常专业化的,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专业化的新闻评论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网民的信息需求,网络新闻评论让新闻评论从专业化走向了大众化,单向传递的传统新闻评论形式已经逐渐被双向交互的网络新闻评论形式所替代。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网络新闻评论会受到大众如此的偏爱呢?本文通过对传播主体、内容和效果三个方面去分析这个问题,以期为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做出系统性、规律性的总结。

1 传播主体分析

网络新闻评论就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载体针对新闻事件或者社会热点所发表的意见性评价,这当中的参与者包括媒体本身以及与媒体所邀请的专家,还包括原本是新闻评论受众的网民。网络新闻评论的主体可以分为编辑记者评论、专家评论和网民评论三种类型。编辑记者评论是指由与网站相关的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所撰写的针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意见和看法,其舆论导向代表整个网站的立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专家评论与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特约评论员评论是同一种主体类型,是指网站针对某个新闻事件或者社会热点邀请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做出的意见评价,专家评论形式比较多样化,其中网民直接与专家交流的形式尤其受到新闻受众的喜爱。传统新闻评论中也包含上述两种主体类型,融入了互联网技术之后,这两种主体类型的传播形式更加多元化了,新闻评论内容也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

网民评论当中还包含网络论坛评论的形式,是目前参与度最高、互动性最强以及开放尺度最大的一种网络新闻评论主体。与编辑记者评论和专家评论所具有的权威性不同,网民评论显得更加自由随意,其形式更加的机动灵活。网民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事件之后可以迅速的用一两句话做出自己的评论,这种自由和便捷事传统新闻评论媒体所不能提供的,网络传播互动性强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网络论坛评论是网民评论当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互动性强的特点,改变了媒体与受众以往单向传递的关系,双向交流的互动关系让受众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享有者,彻底突破了传统新闻评论媒体条条框框的限制。总而言之,无论是以何种主体类型传播的网络新闻评论,与传统的新闻评论相比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网络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互动性以及灵活性都远远强于传统新闻评论形式。

2 传播内容分析

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内容与传统新闻评论相比有话题广泛、动态连续性强以及内容交互性强的特点。网络新闻评论的话题涉及面非常的广泛,几乎可以涵盖政治生活、政策法规、民生热点以及日常生活中小事等各个领域。由于传统新闻评论媒体在硬件设备上的诸多限制,其在新闻评论传播的过程中时间和空间都会具有一定的间隔性,也只能是一种相对静态的新闻评论,而网络新闻评论的动态连续性非常强,大大增强了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杜骏飞教授在《网络新闻学》书中提到全时写作时这样描述道:“全天候的滚动新闻是网络媒体独有的新闻形式,在网络上,新闻文本的时间已经细化到了几分几秒。”由此可见,只有网络新闻评论才能实现无时不评的受众信息需求,连续动态性是保证受众信息需求和互动需求的基础。

互联网的发展抹平了主流、精英和大众的人类社会三分法界限,单向传递的传统新闻评论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受众兼有接受者和传播者两种身份的双向交流才是新闻评论发展的新方向。交互性是一个非常正式的传播学概念,不仅体现在参与者交互作用的行为上,还表现在评论的内容上。网络媒体是一个容量巨大的容器,众多的信息都在这里交汇,以超链接的形式把针对同一事件的新闻评论链接起来,可以对某一热点新闻事件形成强势的传播效果,这样可以让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效果大大的增强。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不断发展,网民对新闻评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消费者,而是想更多的参与其中作为发布者,网络新闻评论强大的互动性往往可以吸引更多的网民参与到热点新闻的评论之中,从而迅速针对某一热点新闻事件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这样就能让新闻事件的传播效果更好。舆论共识的形成和集中会引领社会的整体立场和导向,也是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风向标,网络新闻评论内容的交互性可以让事关道德立场的好人好事新闻事件迅速成为新闻热点,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受众参与进来接受并传播信息。

3 传播效果分析

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很强的开放自由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来民众的意愿和声音,很多的社会职能部门都把网络当成民意调查所。网络本身的隐秘性让网民在说话时可以无所顾忌,并且网民本身的地域、行业以及阶层分布十分广泛,所以网络新闻评论是最接近网民心声的多元化声音,也为上下沟通搭建了一座桥梁。传统媒介缺乏让持不同观点的表达意见的有效途径,而网络媒体则可以让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乃至不同意识形态的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少数群体的观点也能被看到。

舆论监督职能是所有媒体都要履行的基本职能,网络媒体当然也不能例外,社会舆论共识的形成要靠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交互作用去推动,舆论共识的形成与集中对行政职能部门具有非常强大的监督作用。网络新闻评论可以把发言权交到代表各个阶层的网民手里,公众通过网络新闻评论可以起到监督舆论的作用,而舆论导向可以监督社会,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建立对国家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还可以起到道德批判的作用,由于网络新闻评论有互动性强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针对热点社会事件聚集起来强大的舆论力量,这样就可以针对日常生活中有悖道德却又不违反法律的行为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从而达到净化社会引领道德风向的作用。

4 结束语

网络新闻评论由于其传播载体的先进性,与传统新闻评论媒体相比有其非常独特的特点,不过网络新闻评论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新闻评论,因为网络有随意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人数成几何倍数增长的网民难免鱼龙混杂,整体素质也是良莠不齐,所以网络新闻评论虽然能代表大众的意愿,却还不全是理性的思考。任何一种有目的的传播活动都希望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网络新闻评论也是如此,承载着塑造舆论环境、监督社会以及引领道德风向的重播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世海,孙光海. 网络评论的疏与导[J]. 网络传播,2014,(2).

[2]金梦玉. 网络新闻实务[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3.

[3]张海鹰,滕谦.网络传播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传播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风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