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亨利·菲尔丁的散文体喜剧史诗理论

2015-10-14刘亚菲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艺术创新亨利

刘亚菲

摘 要:亨利·菲尔丁是英国18世纪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艺术理论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创新性地提出“散文体喜剧史诗”这种新的文体形式,并在作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中得以完善与体现。

关键词:亨利·菲尔丁;小说理论;艺术创新;散文体喜剧史诗

亨利·菲尔丁是英国18世纪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写于1749年的《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社会讽刺小说,本文关注菲尔丁在小说创作方面重要的理论成就—散文体喜剧史诗,选取菲尔丁最能体现其“散文体喜剧史诗”理论的作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为对象,旨在研究其理论体系的逐步建构和完善过程、核心内容、在作品中的具体展现,从而为菲尔丁的研究提供新思路,站在新的角度看现代小说文体建立的脉络。

1 什么是散文体喜剧史诗

菲尔丁认为古代史诗的容量很大,但写的是神和英雄,英雄自有神助,故能逢凶化吉,这不符合生活真实。悲剧是写高贵人物的,不写平民。喜剧包含最多的真实人性,可惜范围太窄。至于当代作品,真实的人性在作家笔下并不多见。他便把“史诗”与“喜剧”结合起来,借史诗的容量,装喜剧的人性。

1.散文体

欧洲散文小说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奠定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从薄迦丘的《十日谈》,到拉伯雷的《卡冈图与庞大个儿》的共同特征是注重人的作用,以现实的生活为主题,否定了中世纪传奇中的神秘主义,以平凡人物的普通事来表现主题。菲尔丁认为“史诗可以不是诗歌的形式,即不用韵文使用散文,仍不失为史诗。”。

2.散文体喜剧史诗的史诗性

在他的第一部小说《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的序言里里,菲尔丁就提出了他的“散文体喜剧史诗”理论。

首先菲尔丁指出:史诗也包括戏剧,被划分为悲剧色彩与喜剧色彩两类:“当任何作品包涵了史诗所有的别的成分,例如:结构、情节、人物、情操、措辞,而只缺韵律的时候,我想它仍旧可以称为史诗。”

第二步他利用史诗的其中一个特点—具有“教益或乐趣”—来给文学作品分类。

最后他使用亚里士多德的对严肃与滑稽模式的区分标准,将“散文体喜剧史诗”与严肃史诗做对比加以区别。

3.散文体喜剧史诗的喜剧性

散文体喜剧史诗是喜剧性的,关于这一点,菲尔丁无论在小说创作中还是在理论表述中都表现的十分明确。

小说“必须严格地将作品局限于对自然的模仿之中,并以此将欢愉传递给敏感的读者。”小说通过揭露做作、显露可笑的事情来引发读者的惊奇和快感,为读者提供愉悦。

2 散文体史诗理论在《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中的实践

(一)史诗特点的运用

史诗与小说在题材和形式上大相径庭的,它们文学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两者的共同特点是“篇幅长”且都是“叙事文体”。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菲尔丁创造性地嫁接文学品种,在传统文学的土壤中开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篇幅长”意味着小说的形式规模宏伟,跨越了巨大的历史空间。菲尔丁借鉴荷马的《奥德塞》和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的艺术创作技巧,把小说的主要人物放在旅途中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

1.模仿史诗建构精致巧妙的故事框架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虽然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但作者学习借鉴史诗的大型叙事方式,布局精巧,层次井然。小说的整体结构是按时间为顺序来布局谋篇,同时采取“多线并行”的方法。主线是弃儿汤姆的身世之谜,以及他与苏菲亚两人的爱情之路,而辅线则有伪善的布利非对汤姆的陷害以及汤姆和几个女人的风流韵事。

2.对史诗中重要的“故事插段”手法的使用

为了使《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的故事情节建立在史诗的框架之上,菲尔丁在小说中有意安排,许多的“故事插段”“仿英雄战斗”和“意外发现”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3.对史诗中重要的“意外发现”手法的使用

在菲尔丁的《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中,他正是从情节出发,把史诗与小说联系了起来。伊恩·瓦特称之为“对奇异的运用,和对滑稽式英雄的战斗的采用。”菲尔丁设计出一系列的巧合来达到“奇异”的效果。作者的精心构思了这一系列的巧合,使得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4.史诗般绚丽的语言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在语言风格上的绚丽夸张,也区别于一般小说的平实琐细,却更接近于史诗的语言特点。在描绘苏菲亚的美貌的第四卷第二章,其中的语言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小说语言风格,作者承认,“我们无非是想尽量严肃地,用高雅的文体以及其它足以在读者心中引起敬意的境况下来介绍我们的女主人公。”

(二)喜剧性的运用

1.喜剧性的情节

菲尔丁的散文体喜剧史诗与一般的喜剧不同在于它不是简单的诙谐作品,而是拥有广泛绵密的情节和五花八门的细节的。

2.喜剧性的悬念设置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喜剧性情节结构还表现在悬念的设置。小说中汤姆的身世始终像一个谜团。作品以来历不明的私生子汤姆的发现为故事的开端,以汤姆身世的真相大白为结尾。这一悬念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是把一系列情节片断串起来的隐性因果关系。

3.以讽刺为基调的喜剧性语言风格

讽刺也是贯穿菲尔丁小说的一种重要手法,他善于出人意料地将统治阶级的表、里进行强烈对照,把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进行高度概括,在揭示真理的同时取得最大的讽刺效果。幼年时期的汤姆就有一个死敌布利非,作者带着幽默的笔调,将孩提时代的布利非的心机深沉描画出来:“上帝在上,那样下流的字眼儿绝不会从我嘴里吐出来!”布利非少年老成,虽才16岁,却有本领在两位水火不容的老师之间两面讨好。而汤姆·琼斯,与布利非的深沉老到相反,他“确实是轻率、浮躁的少年,举止随便,嬉皮笑脸,时常肆无忌惮地嘲笑他的学伴那副道貌岸然的神态。”

3 结语

正如菲尔丁自己所定义的那样:《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是一部“散文体滑稽史诗”。事实上,《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最突出的特点却并不是表现在作品的史诗性质方面,而是喜剧性质方面。讥讽又幽默的笔调和恰当的喜剧氛围,让这本书淋漓尽致的表现了18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全貌。

注释

1.周文妮:《菲尔丁的散文体喜剧史诗理论及在<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中的运用》

2.亨利·菲尔丁:《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第1页。

3.亨利·菲尔丁:《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第6页。

4.伊恩·P·瓦特:《小说的兴起—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研究》,288页。

5.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萧乾、李从弼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 4 月第一版。第四卷,第一章,第150 页(本文中引自此书的部分皆出自此版本)

6.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第25页

7.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第38页。

引用书目

1. 亨利·菲尔丁:《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王仲年译,上海:平明出版社,1955年。

2. 周文妮:《菲尔丁的散文体喜剧史诗理论及在<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中的运用》。

3. 亨利·菲尔丁:《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

4. 伊恩·瓦特:《小说的兴起》,高原,董红钧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92年。5. 亨利·菲尔丁:《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

6. 张月超:《欧洲文学论集》,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50年。

7. 蒋承勇:《英国小说发展史》,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8. 伊恩·P·瓦特:《小说的兴起—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研究》,高原,董红钧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92年。

9--12. 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萧乾、李从弼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 4 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艺术创新亨利
找找看
亨利园丁和小怪物
大公鸡亨利
创新是艺术的长青树
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及发展趋势
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的艺术创新及其延伸思考
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创新路径研究
亨利.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