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践教学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5-10-14何建平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设想实践课程

何建平

摘 要:本文对现有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研究不足、教材落后、知识掌握不透彻、教学模式单一、实践与教学内容不配套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实践教学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提出现场教学、实验教学、学生自主教学、系统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思路,合理安排各环节学时,做到环环相扣。

关键词:实践;课程;教学;设想

1. 引言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学科。该学科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后接触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它与给排水管网和水质工程学一起构成完整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体系,是城市健康水循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建筑给排水工程研究的“水”局限于建筑或小区内部,与通风及空调系统、建筑电气等学科共同组成建筑设备工程[1],具有创造卫生、安全、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提高建筑使用质量的功能属性。

2. 主要问题分析

2.1 理论研究不足

建筑给排水工程既与供热、通风、空调、供电和燃气等工程共同组成建筑设备工程,又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共同组成了水工业学科中的水工程学科。因此,建筑给排水学科以水力学、传热学、环境污染控制(水、噪声、臭味)以及自动控制等跨学科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但目前所说的基本理论仅限于各种理论的罗列式介绍,还远远没有形成自己严密的理论体系。

就建筑给排水工程这门学科而言,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建筑给排水基础及设计部分,而建筑给排水的施工与管理等安装工程的内容较少。另外,建筑给排水工程与建筑电气、通风空调、供热、供燃气等学科有密切关系,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并没有包含在内。

2.2 教材内容相对落后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崛起,住宅小区的大量兴建,舒适、健康、节约水资源等观念日益普及,建筑给排水工程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建筑给排水工程领域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已广泛应用,相关规范规程不断更新,一本教材要想及时反映这些技术的发展有相当的难度[2]。需要不断的补充和更新现有教材内容。

2.3 知识掌握不透彻,设计程序不明确

大部分学生的反馈意见是,对建筑各个系统的主要内容基本了解,但只处于应付考试状态,不能灵活应用。虽然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介绍过如何进行设计以及设计的主要步骤,但事后学生的印象不深刻,课本又无资料显示。有的设计基本上是照猫画虎,似像非像,结果还是不明白[3]。

2.4 教学模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目前,教师的教学基本上用“多媒体”代替了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减少了教师板书的书写量。但是现在所谓的“多媒体”大部分采用的是ppt课件形式,课件中的大部分内容只是简单的将书本中的文字罗列到多媒体屏幕上。一节课下来,学生会感觉很疲惫,只是感觉老师在不停的说,不停的翻ppt,但是关掉多媒体,学生在脑海中所能记忆的东西很少,学习效果不明显。

2.5 学生实践与教学内容不配套

建筑给排水工程实践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内容。对于建筑给排水的实验而言,目前国内外大部分高校都没进行。由于受经费和实习时间的影响,大部分实习都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收效甚微。建筑给排水的课程设计通常安排一到两周的时间,由于时间短,学生通常无法深入到分配的设计课题中去,造成最终的设计计算成果较差。

3 教学改革设想

3.1 改变单一课堂理论教学,增加现场教学

课堂讲解知识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然其收效甚微。尤其对于建水课来说更加不合适,因此需要针对实物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更有实物的概念。根据各个系统,将本应课堂讲解的系统组成、设置方式、管道附件等内容改成1~2学时现场教学。比如,在讲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雨水系统及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选用的管材、管材的连接方式时,可要求学生到教学楼、办公楼、寝室等地实地观察,如果教学条件许可,可把课堂移到这些地方,进行现场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这样现场教学需要18~20学时。

3.2 改变单一理论教学,增加视屏、图片及模型教学

在现场教学的同时,有时候很多细节由于现场很难看到,因此,需要积累施工阶段视屏及某些特殊场所的视屏。例如卫生间管道施工视频、消防管道安装视频、太阳能安装视频等。在课堂上针对视屏、图片和模型讲解。这无疑是增加信息量和立体感。减少理论教学的枯燥性,增加课堂教学的立体感。

3.3 改变单一教师传授,增加学生自主认识

某些章节以主题形式进行设计,例如给水设计秒流量计算、消火栓位置设计、水景概述等。可由学生备课进行0.5学时讲解,再由教师进行讲解。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更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并印象深刻。最终将此课某些章节做成主题讲座形式的教学方式。

3.4 改变单一书本讲解,增加课外知识讲解及组织专家面向学生讲解

邀请知名专家或业内人士,以讲座形式给学生讲解某方面知识,以此来拓展课程知识并接轨实际工程。例如:排水检查井的构造、给水阀门的构造、锅炉的构造、无负压给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游泳池水处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中水处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等。邀请设计院工程师讲解建水系统的设计、邀请规划院高工讲解城市管网的规划等。

3.5 改变单一分块分章节式讲解,增加实际工程一体化式讲解

建水课本是分模块分章节对建水各系统进行讲解,一旦面对课程设计和实际工程,很多同学一脸茫然。因此,需设定一典型例子,从第一个系统讲到最后一个系统。此种授课需在计算机房讲解,并在讲解的同时要求学生动手做。在学期末,设置2周的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设计,以进一步将所学知识一体化。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方法、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通过以强化实践教学为主,以课堂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改革,旨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对应,所学知识和实际工程相对应。实现从重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培养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方法和实践为主的“能力目标观”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观”向“培养卓越工程人才观”转变。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创新型、实践型的复合式人才。

参考文献

[1] 戚玉丽. 关于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中地位的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04,(4):8-10.

[2] 蒋蒙宾.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技术与市场,2010,17(7):81-82.

[3] 陆燕勤,曾鸿鹄,许立巍. 对修订《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的建议[J]. 高教论坛,2008,(2):83-84.

[4] 韩苗苗. 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J]. 安徽建筑,2011,(4):43-44.

猜你喜欢

设想实践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对驼峰测长的改进设想
跟踪导练(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