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对策探究
2015-10-14贾英晓
贾英晓
摘 要:学生参与度低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分析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低的原因,指出学生参与度低直接阻碍教学效果的提高,进而对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学生参与度;教学效果
1 引言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是上至教育部门下至一线教师研讨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所强调的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已成为共识。然而,实际中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却一直难以打破。这也造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成效甚微,学生逐渐偏离了语言学习的正确轨道,最终失去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势在必行。
2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低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笔者认为,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担心出错丢面子
对于年龄阶段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的当代大学生而言,强烈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具有很强的荣辱感。他们渴望得到社会和周围人的认可,而任何在众人面前的一点差错都会被认为是丢面子的事。因此,对于普遍英语水平不高的大学生来说,参与课堂活动就有丢面子的可能。这种本能的自我“保护”行为使得大多数学生不敢参与教学活动中来。
2.传统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限制
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占据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几乎没有学生主动发言,仅有的学生参与是在课文设定的问题回答环节。即使在这一设定的参与环节,学生大多是机械重复课文中的原句子,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参与其中。这就使得学生的参与没有了任何意义。另外,单一的、完全与实际能力相悖的考核方式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也没有任何作用。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是以学期末的笔试答卷为主,无法体现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实际运用。
3.第二课堂的缺失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与其语言能力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教高司[1998]2号(1998年4月10日)《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第二课堂主要是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可是,就目前来说,不少大学的第二课堂仅限于每周一次学生自主组织的英语角活动。第二课堂的丰富性完全没有得以体现。
3 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对策
1.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对于教师而言,研究所教授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出正确的对策,对提高教学效果意义重大。既然已经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爱面子,那么就要在平时教学包括生活中帮助其增强自我效能感,树立语言表达的信心。具体到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问题和任务设置的难易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鼓励为主,从而增添其参与课堂活动的勇气与信心。例如,每次课前为学生预留10分钟,请学生用英语做课前展示。具体内容可以是学生熟悉的话题,小故事,猜谜,或是小组排演的短话剧。这样既使学生的表现欲得以满足,也为后面课程的进行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2.改进教学模式,变更考核评估方式
(1)传统教学模式可以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传统的“黑板——粉笔”授课模式,有利于教师较好的掌控课堂活动,把握授课节奏;结合多媒体教学则可以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的界面,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记忆力,改进教学效果。以《综合英语教程4》第六单元Chinese Food 为例,在课文讲授之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中国八大菜系一一展示,同时穿插播放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面的精彩片段,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参与课堂活动做了铺垫。
(2)采用分组教学,将学习任务布置到每个小组。由于我们的班级学生人数较多,集体授课很难照顾的每位学生,采用分组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发展能力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三点。其一,每个小组都有一位组长,负责任务的分配以及学习过程的监督。在小组成员分配上,要体现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性。具体的做法是,把控好学优生和后进生的比例。其二,学习任务的布置要合理、开放、有深度,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第六单元Chinese Food的分组教学任务就是要求学生以自己喜爱的美食为主,讲述其发展和制作的过程,探究美食背后的文化根源;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其三,教师要把控全局,做好点评和总结。在这单元的分组教学结束时,笔者除了对每组的表现做了点评之外,还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体现的“天人合一”、“中和为美”、“以烹饪喻治国”的哲学思想。
(3)改变过去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转向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评估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
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其一,建立学习档案,对学生课堂参与做出评价,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在这一层面,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每次认真参与的活动,教师都要给出客观评价,并且在参考全班同学的意见下打分,做到公平公正。让学生看到参与课堂活动对其能力的发展以及成绩的影响,鞭策其自主自愿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其二,阶段测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综合给定学生成绩。在每学期中,可以布置一些实践任务,学生在实践结束后提交一篇以体现思考能力,调查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小论文。实践任务可以多样化,比如阅读原版英文小说,组织英文话剧表演,参加慈善义工,介绍一次旅行经历等等。当然,英语学习不能忽略平时对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积累,而学期末所进行的常规笔试也是对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检验。
3.开辟英语第二课堂
要想学好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不能忽视。英语学习是为了交流,学生不愿参与课堂活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更无从说起用英语与人交流。社会建构主义主张“我们通过使用语言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互动来掌握一门语言”(Williams,1997)。第二课堂的开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语言环境,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加学生用英语与人互动的机会。在校园营造课外学习英语的氛围:利用校园广播播放相关英语知识;组织英语协会和英语角;组织英语演讲比赛;学唱英语歌曲;观看英文原版电影;开展英语学习讲座等。只有在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建立起学习英语信心与热情,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找到学习的动力。
4 小结
打破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沉默,提高学生参与度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教师要研究学生心理,从课上和课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机会,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Williams, M.& Burden, R.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李海丽,公共英语课堂互动活动教学探讨[J],教育与人才,2010,04
[3]王滔,张大均,陈建文,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研究[J],2003,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高司.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S].199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