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立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的思考

2015-10-14孙湘华杨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

孙湘华+杨敏

摘 要:剖析当前的辅导员考核制度,发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的设计完善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为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设计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9003002

绩效考核制度是指在阶段性的工作时间内,对员工个人工作的量与质进行考评,对于工作态度认真且工作质量高效的员工给予奖励,反之给予惩罚的考核制度。通过全面的考核,综合评价员工的个人工作能力,反映出员工能否适应目前的工作岗位。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不但具有普通绩效考核的特点,由于辅导员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其绩效考核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是提高学校整体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初析

(一)绩效考核的三大职能

1管理职能

管理者通过绩效考核可以获得员工的工作信息,由此来制定公司的人事政策,根据规定进行人事调整,最终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管理者对于在绩效考核中成果优异的员工,提出奖励,增加他们的企业荣誉感和薪资报酬,激励他们更加敬业爱岗,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2培训职能

绩效考核除了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行分级评定,还能反映出企业岗位安排和人事规定中的问题。管理者可以根据考核中反映出的不合理与不科学的地方,制定培训计划,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改善和提高,有助于企业迅速地完善自我培训管理。

3促进沟通

绩效考核的结果会在公司上下层之间进行反馈,这样就有助于领导层和员工层之间的互相沟通与了解,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团结员工,建立平等规范、轻松友好的企业氛围。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意义

调查显示,许多高校的在职辅导员对目前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表示不满,仅有不到10%的辅导员比较满意目前的考核制度。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发现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之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第一,辅导员的工作责任规定不明确;第二,许多考核制度只注重最后的成绩却轻视了过程;第三,考核指标主要规定了常规性质的工作要求,对于工作中的创新难以把握;第四,有些学校为了考核而考核,忽视了对最后结果的总结与思考。

既然考核中存在着众多问题,我们在制定制度之前要明确考核的意义所在,从根本出发,才能解决问题完善制度。首先通过考核可以把学校长期发展目标很好地融入到辅导员日常工作之中;其次可以通过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鼓励和鞭策,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第三,可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1]。

(三)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许多年轻的高校辅导员正值青春年华,对未来有理想,对工作有热情,需要广阔的教育发展平台。有关报告显示教育工作者的流动性相比一般工作者要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工作成果以及个人发展没有得到认可和保障。现在部分高校的考核制度把辅导员工作与专业教师的考核混为一谈,致使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岗位无法得到学校的重视,不得不把辅导员岗位当作“职业跳板”,不能长期稳定地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按照岗位内容性质的不同,进行合理地划分,分别重点开展考核工作。这样才能发挥考核的作用,优化岗位组合分配,留住优秀人才,增强教学力量,不断完善发展。

改革后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有别于传统的绩效考核,应使辅导员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通过考核让辅导员对自身工作发展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改善工作方法,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使学校、辅导员、同学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创造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对高校辅导员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对辅导员考核不仅要关注量的变化,还要注重质的发展。学校要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具体内容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不仅要对工作中出勤、成绩等指标进行量化的考核,还要重视辅导员能力、品德、创新等方面的评审。唯有质、量考核相结合,互补长短才能对辅导员作出全面的评价。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要负责管理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等众多方面的事情,日常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繁琐复杂。在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部分因素的变化就会影响最后的工作结果。所以针对辅导员工作绩效的考核,不但要关注最后的结果,更要注重日常工作过程中他们的表现和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日常工作的热情,使辅导员能够感觉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使命感,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奉献,收获感谢,得到尊重[2]。

二、当前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高校对于辅导员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也更加专业化、制度化、科学化。但同时,伴随着发展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一)一票否决制度,缺乏合理性

有些高校在辅导员考核过程中只是制定了几个单调古板的规定,根据几个简单的硬性指标来评定辅导员工作的情况。例如,某些高校非常重视学生在校人身安全,这本来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校方把学生安全零事故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唯一重心,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论谁的责任,一票否决辅导员的工作成绩。在这样有悖于教育发展宗旨的制度之下,迫使很多辅导员为了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禁止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或者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等,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

(二)脱离主体

学生才是辅导员工作的主体,也应该是辅导员工作绩效的考核主体。目前许多高校对于辅导员的绩效考核脱离了根本的主体,采用领导评价,辅导员之间互评和辅导员自我评价的方法进行考核。这样容易造成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工作脱节。甚至一些辅导员怀着功利的心态,觉得学生对自己考核结果、奖惩升级没有实质性的决定作用,常常忽视对学生的关心,对自己负责的学生根本不了解不认识。这严重阻碍了辅导员工作的发展,在学生中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三)考核结果处理不当

高校不但要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科学的考核,对于考核结果也要进行合理地分析与运用。一方面,有些高校对于最后的考核结果不予公示,也不能及时地反馈给辅导员老师;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所谓的奖惩机制形同虚设,对于辅导员的奖惩和晋升也不是根据考核结果而来。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辅导员考核制度被严重忽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无法促进工作发展。

三、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的设计思路

总结出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的种种问题,我们就要针对这些问题,理清设计思路,制定合理有效的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发挥考核制度的激励作用,以此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实现学校、个人、学生的共同发展。

首先,要以素质考核为本。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众多方面的事情,其工作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关心与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辅导员的工作绩效考核中不能仅凭简单呆板的指标进行衡量,要从辅导员个人素质的高低来判断日常工作的态度。一个高素质的辅导员必然能够在工作中以学生为重心,以关爱负责、积极有效的方式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其次,要把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目标与学校教学发展的整体目标相结合,使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建立在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之上,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强化与管理,使之与学校和谐发展。

第三,加大学生在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中的决定作用。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学生也是他们平时最应该关心与交流的群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辅导员工作与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所在。所以把学生作为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的主体才是最为公平、合理、有效的方式之一。

第四,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建立奖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的作用之一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自我。所以学校对于工作绩效的考核结果要给予公示,及时反馈给辅导员,让辅导员充分了解学生的心声,不断地改善工作方式,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同时,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辅导员要根据规定提出表扬,给予奖励,感谢他们的辛勤奉献,鼓励他们不断努力,更加敬业爱岗;再则可以激励表现欠佳的辅导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错误,努力进步,创造良性竞争、公平发展的工作环境[3]。

四、结束语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目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不断地完善考核制度,力争做到权威、公正。尤其是要在考核制度中体现出学生的意愿,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们期待,学校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良好的三方交流平台,最终促进学校、辅导员、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史仕羽,陈秋余.关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机制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2).

[2]张登高,戴荣四,周笑妮.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问题浅探[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9,(5).

[3]匡玉梅.专业化趋势下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度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责任编辑:朱 岚)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北京市属医院绩效考核有新规
绩效考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