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体系构建思考

2015-10-14桂诚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桂诚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长沙410200)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体系构建思考

桂诚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长沙410200)

摘要: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每年会有大量学生涌入人才市场,这对国家人才资源储备本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人才供过于求,最终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出现。基于此,对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政策体系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体系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 09-0010-02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5.09.005

收稿日期:2015-05-26

作者简介:桂诚(1967—),男,湖南永州人,高级政工师,从事高教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随着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升学率也在随之走高。高校的门槛降低了,大学生的数量也就升高了,高校从以前的精英教育变成了现在的大众教育。每年都会有数以百万的大学生步入社会,为我国各个岗位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但是这也随之产生了市场人才过剩,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高校的扩招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

我国目前仍就处于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高校的扩招政策给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依然不及一些发达国家。我国是人口大国,主要还是依靠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来支撑经济[1]。相对发达国家已经把注意力集中在服务业和科技产业上,也正是这一领域得到高校毕业生的青睐。由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产业结构不是很合理,体制还不是很完善,整体实力还有所欠缺,导致了高校教育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例如,据统计,2006年全国高校就有403.06万人毕业进入社会,这一年的毕业人数比上年上升了23.73%,但是全国这一年的就业岗位也就166.50万人,就业率比上年降低了22%。这一数据表明,2006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就业问题。

2.我国地域以及城乡经济存在差异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地域跨度较大的国家,我国有平原、高原、盆地、沙漠等多种地质形态,也正是这些地域环境限制或是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珠江区域、长江区域以及渤海区域由于得天独厚的优势,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地提升,然而我国的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发展就要落后许多,这一点就从东西部的乡村农民每年的人均收入差异就可以体现出来[2]。随着东部区域的经济不断发展,推动区域的整体结构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东部区域的发展潜力、便利的交通还是丰富的资源都是大学生比较倾向的就业选择。在这种趋势下,西部人才资源的流失会慢慢拉大东西部经济差距。此外,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还有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比如,我国的大中型城市相对小型城市有较大的吸引力,这些大中型城市的市场需求量大,提供给大学生就业岗位也较多,岗位对他们开出的待遇也是比较诱人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在这里有更多的机会得到升迁;除此之外,大中型城市的交通、环境、医疗等硬件设施对于小型城市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一般都会选择有优势的东部区域。而对于城乡二级市场,大学生的选择意愿则少之又少。

3.金融危机对高校毕生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也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就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讲,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有所放缓,对外出口也变得较为困难,这导致了一些沿海城市的许多企业倒闭,一些企业的产量比往年要减产许多。除了倒闭的企业,那些没有倒闭的企业内部的资金周转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导致了不能及时给员工发工资或是拖欠工资,甚至内部裁员的情况发生。这些情况对于当时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带来的影响是有连锁发应的,由大型公司到小型公司,由东部区域到西部区域等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因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构建基层就业政策体系

1.针对不同地区制定有效政策

国家需要对国内各个领域都进行宏观调控,高校教育也不例外,针对不同地区高校颁布有效的政策加以引导,这体现出了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通过中央决议颁布一项可以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有长久发展战略的政策[3]。该政策从整体上概述了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中心思想、工作流程、待遇保障、部门管理以及主要内容等方面。根据各高校各地域条件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要负责任地将工作内容细化,确保大学生有具体的就业岗位。虽然,大中型城市的条件设施都远远优于小型城市,但是大中型城市的房价太高,人们的平均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工作强度较大等都是其不足之处;小型城市的房价不高,生活成本较低,工作压力不强,但是,它的交通不发达,经济发展缓慢。这些是大学生较为重视的因素,所以很难得到高校毕业生的青睐。就大学生本身而言,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很少吃苦,他们内心并不想到基层工作;从小在乡村长大的孩子,考大学就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情况,然而,基层工作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可观的利益。此外,就社会而言,往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存在严重的偏见,传统地认为进入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在学校表现平平,没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因此,从这点看出,要想让高校毕业生进入基层工作的难度很大。因此,目前急需要颁布一项可以解决毕业生对步入基层工作有所顾虑的有效政策。该政策可以从基层生活待遇、助学贷款以及工作补助等方面排除大学生对基层工作的负担。该政策要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对基层具有的积极作用,在基层工作也可以更好地磨练大学生,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让他们成为基层快速发展的有效动力。最终,实现改变社会偏见,增强毕业生自信的目标。

2.增添就业方向

党十八大精神指出,就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应当把重点放在提高就业质量上来,努力解决好青年就业问题。自从金融危机至今,我国的经济结构还不是十分牢固,全国整体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2001—2010年,这10年来我国在实行扩招政策下,高校毕业生人数从110万人飞速增长到610万人,每年增加50万人。以这样的增长速度来推测2013年就会有699万人从高校走进社会,如此庞大的应届毕业生还要与待业的往届毕业生共同竞争岗位资源,所产生的就业难问题则非常严重。目前调查,大中型城市的人才就业情况已达到饱和状态,再加上大中型城市的生活成本会很高。在这种形势下,人们也已经认识到基层区域的小型城市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基层地区的优势正在慢慢体现出来。随着国家对基层地区实行照顾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进入基层工作,增添大学生在基层的就业方向,引导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这样不仅有效缓解了就业难的问题,而且也缓解了大量人才拥进大中型城市带来的就业压力,充分利用了人才资源。

3.提供更多发展平台

建设新农村政策颁布以来,国家着力发展基层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基层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也逐渐得到改善。然而,我国依然存在着一些未被开发的地区,那里的发展相对落后,各个领域严重缺乏人才。高校毕业生无论是专业知识、文化素养还是思维观念、创新能力都是基层地区迫切需要的人才。高校毕业生通过四年的努力学习,已经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高校毕业生所生活的城市,他们可以根据城市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对于城市的发展趋势具有时代的眼光和创新动力;正处于青春时期,高校毕业生展现出自身对工作的热情,他们怀揣抱负就想做出一番贡献。高校毕业生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而在大中型城市人才饱和情况下,想要实现自身价值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基层地区就不同了,对于基层地区的发展,高校毕业生能够为之注入新思想和新动力,让基层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工业等多方面得到提高。而对于高校毕业生,基层地区可以为他们做出的贡献加以表彰,给他们提供竭尽全力的支持,让他们在基层地区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平台。高校毕业生虽然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学校不是社会,他们对社会没有充分的认知,在社会中遇到问题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愿意吃苦的精神。然而,到基层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在基层里他们可以学会与人接触,锻炼他们遇事妥善解决的能力并从中积累经验和教训。这对高校毕业生以后的工作和对人生的感悟都有积极的作用。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地区工作可以磨练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基层地区条件艰苦,设备缺乏,又是集合不同文化层次的社会形态。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会学会吃苦,能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习惯以及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在基层地区,学会与当地群众接触,要解决群众存在的问题。秉着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热爱祖国的工作态度为基层地区贡献自身力量。从而在基层的工作中,确立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我国长久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三、结语

综上所述,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为基层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展现自身价值的广阔平台,让他们从工作中了解国情,培养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政策实现了基层地区整体发展和高校毕业生整体素质提升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杜丽华.国外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经验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9,(11).

[2]梁梅,熊孝梅.对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若干问题的调查分析[J].高教论坛,2009,(1).

[3]安锦.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责任编辑:朱岚)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
试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
基于创业教育角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浅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分析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激励机制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