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渗透策略研究

2015-10-14杨锦萍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氛围语文教学效果

杨锦萍

摘 要:具有职业精神是当下企业选择人才的必备因素之一,中职教育中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能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中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以高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氛围;效果;评价;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将职业精神贯穿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氛围中,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职业精神,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职业精神是德育体系课程的深化和补充,这才能充分实现语文课程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中职语文教学需要在其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以促进中职学生优质品行的形成,以此来促进学生整体精神风貌的提升。

一、职业精神概念及特征

职业精神与人们的职业紧密相关,具有职业特征,是社会主义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是为人民服务。它由多种因素组成,而且互相配合,构成严谨的职业精神模式。职业精神能够清晰地表达职业的根本利益,职业责任和行为上的精神要求。职业精神反映的是职业的特殊利益以及要求,是在特殊的职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具体、灵活多样等特点,存在原则性的要求,还具有具体、可操作性的要求。职业精神能使社会的精神原则职业化,还能让人们的个人精神成熟化。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的必要性

据调查显示,当代的企业和市场在选择适合的人才时不仅看重学生的文凭,还看重个人的基本素质、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精神等。职业精神是现代企业和市场特别注重的,他们在选择人才时会主要看是否具有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积极进取、敢冒风险、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这不仅是社会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要求,也是中职学校发展所必需的。职业精神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敬业精神以及合作态度。只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才能更加有效地加强学校和企业相互衔接的过程,以增强中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提升学校竞争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中职学校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办学环境中取胜,就必须具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中职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实现持久竞争优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只有不断地吸收众多企业的优秀文化,才能使学生具有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精神,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渗透现状

现在的中职生多数15岁左右进入学校,18岁左右就进入社会,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其身心都还不够成熟,除开一部分学生能够进入高职院校之外,其他的学生则通过在中职学习之后必须进入社会,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精神对这些学生来说就是必须的,但是在目前的中职学生中,这样的职业精神是他们所缺乏的。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1)职业精神渗透策略单一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开始关注职业精神的渗透,但在教学理念上仍旧比较落后,渗透的策略较为单一。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语文的课堂教学依旧是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还是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课堂学习存在应付的心理,轻视语文能力的提升,只是重视语文成绩的高低。当下这样的语文教学方式和考试模式,无法实现中职语文教学教书育人的目的,更加阻碍着学生创新能力、研究精神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

(2)职业精神没有纳入教学评价

在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中,没有将职业精神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对于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内容比较单一,偏重于对语文课本知识以及应用能力的考查,对于学生职业理想、职业操守、职业态度、职业纪律等职业精神的考查比较轻视。没有将团队合作、服务奉献、拼搏竞争等职业精神纳入教学的評价内容中,造成教师和学生对职业精神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不重视,失去了中职教育的教学特色,影响了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

综上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存在策略单一的问题,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程度不深刻,职业精神没有纳入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中,这些影响因素都对职业精神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4.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渗透策略

在中职语文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职业精神的渗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领悟职业精神,提高就业能力。

(1)强化职业意识,渗透职业精神

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首先要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而要强化其职业意识,首先得唤醒对于人的自我意识。只有充分唤醒自我意识,才能极大地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由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职业精神培养这样的观念来开展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充分认识自我,清楚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应该如何去发挥职业精神。其次还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认识他人,认清他人的优势,同时认清社会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利用语文教材,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双边合作,多进行提问,并且鼓励学生回答,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2)挖掘现有教材,渗透职业精神

教师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语文教材进行教学的大胆创新,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挖掘教材内容,渗透职业精神。语文教师要根据学校对学生职业的培养方向,勤于思考职业精神的渗透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质疑、分析、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为其将来能够适应社会,成为具有职业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好雪片片》课文时,让学生通过阅读描写流浪老人外貌动作的语句、段落,让学生体会到流浪老人在生活如此窘迫的情况下,仍旧具有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精神,而且在其善良本性的背后,还以微薄之力送给他人温暖。由此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从中找寻类似的人物和事件,交流自己的感受,感悟这些人所具有的精神态度。

在《项链》一文的教学中,从主人公的境遇以及课文最后的结尾让学生感悟,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当时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虚荣,许多人由此落入更悲惨的遭遇,从中让学生体会到诚信精神的可贵。

在《荷花淀》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白洋淀地区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中感受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由此进行积极主动精神的渗透。

在《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教学中,让学生由文中所写的母子三人战胜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经济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的事例,去感受只有一家人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才能战胜困难,由此引入职业精神中团结拼搏是不可或缺的。还可以将饭店老板人性化的经营之道作为职业精神渗透的主题,向学生传授职业精神的价值,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将来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指导。

(3)注重人文素养,渗透职业精神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渗透职业精神。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因此,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是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完成应有的学习任务之后就会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语文教师应该将语文课堂当作学生提升人文素养,体验人生的舞台。

在《士兵突击》的教学中,让学生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体会到在人物的个性中践行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最终取得了胜利。再从人物的个性延伸所体现出来的共性美,感受“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不是主角的独有性格,而是真正的士兵所共有的信念,只有具有这样的信念,才能使部队在绝望的境地中立于不败之地。由此让学生从对人物的感悟中找出答案:集体胜于一切的团队精神是真正的职业人所应该具有的。

如,在《卖白菜》一课的教学中,通过体会文中坚强而又诚信的母亲形象,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明白职业精神中需要诚信。在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解读文本,同学生一起赏析文中所提到的主题,激发学生产生共鸣,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平等的课堂氛围,这对净化学生心灵、磨砺学生的意志等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能更好地将职业精神渗透其中。

(4)利用教学资源,渗透职业精神

虽然现在的中职语文教材中所选定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或者小说,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在其中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出类拔萃的文学高度。但是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在数量上来说相对有限,而且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不好,对文化课的学习更加没有兴趣,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意志力比较弱。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资源,做到及时有效地向学生做一些知识的补充介绍,让学生能够在丰富语文知识、增强听说能力的同时,感受到培养职业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可以为学生选择阅读与语文教材配套的读本,如《真正的英雄》一课,同时要求学生谈谈对这些文章的认识。其次为学生介绍名人名言,一些成功人士的职业心得,让学生感悟这些话语的内涵。如“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再次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某个职业话题来展开辩论赛、演讲赛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明辨是非,提升对职业精神的认同感。

(5)实施读写结合,渗透职业精神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职业精神的渗透,要让学生内化成行动,不仅是让学生阅读文章,自身感悟,还需要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同阅读相互结合,以挖掘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从多角度去创新思维,渗透职业精神。

如,在《人生的境界》一文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这种带有较强思辨性和较浓哲理色彩的论说文,学习文中的浅言——文章内容从字句上看没有多少深奥之处,理解课文的深意——内容丰富,含意深刻,启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境界进行深入思考,树立远大、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文中所蕴含的深意,在课后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行练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还渗透着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深度理解。

如,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鉴赏文本所表现的诗化语言,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感受文本以托物言志的方式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在课后的练笔中,针对学生热爱自由的天性,提出积极乐观的职业精神,以此渗透到学生的文笔之中,使学生对职业精神的领悟更进一步。

如此设立话题让学生练习,也为学生探寻职业自立之路创设条件,让学生能通过阅读和写作相互结合的方式固化思想,有效地渗透了职业精神。

(6)丰富课外活动,渗透职业精神

语文的课外活动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培养集体协作精神的实践平台。课外活动能让学生之间取得信任,相互获得认同感,达成一致的目标进行努力奋斗,还能使学生彼此感情融洽、亲密合作,形成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学校根据语文的特色组织文学社团,举办课外阅读竞赛,征文比赛,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同时主动整合活动进行职业精神的渗透。针对不同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活动的内容、环节等提供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演讲比赛、出小报等等,语文综合素养比较优秀的学生则参加短剧演出,参与文学社团这样的活动。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将自己的协作能力充分展现出来,如在校园课本剧的排练中,学生能进行自由组合,通过节目的排练,对表演成败的共同关注,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团结拼搏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在这样充满创新合作、团队意识的集体中,在实践语文能力的同时渗透团结协作、积极乐观的职业精神。

语文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在教书育人、增强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功能上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实际,立足于语文教学实际,根据当下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语文教学阵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丹艳.浅谈关于中职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6).

[2]何玉芳.对当前职校学生职业精神匮乏的教育反思[J].教师,2013(11).

[3]赵丽萍.浅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03).

[4]夏静.职业精神内涵解析[J].学园:教育科研,2013(02).

[5]郭琴.新时期高职人才职业精神培育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24).

[6]解为.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思考[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氛围语文教学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