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野下的成就动机研究:进展与问题困境的思考
2015-10-14费明娟
费明娟
摘 要:关于动机的研究由来已久,且一直经久不衰,可见其独特的魅力以及在心理学研究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因此首先便从心理学视野下成就动机的研究进展来梳理成就动机的主要理论流派,介绍最新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探究心理学视野下成就动机所面临的理论困境和实验困境。最后,希望可以在后现代心理学思潮的社会建构论中找到成就动机研究的突破口。
关键词:成就动机;情绪激发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就目标理论;社会建构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心理学家对动机提出各种不同的理论。其中,成就动机的研究是近代动机心理学的重要课题。关于成就动机的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默里,早在1938年,他就将人的基本需要分成20种,并认为其中最首要的就是成就动机,认为成就动机可以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可以尽快尽好地解决难题(陈琦,刘儒德,2007),并且默里还制定了评定需要状态的主题统觉测验。……而把成就动机具体化、系统化研究的要数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两人在1953年发表了《成就动机》,确立了成就动机在动机研究中的地位。
一、心理学视野下成就动机研究的进展
1.成就动机的理论
(1)麦克里兰的情绪激发理论
麦克里兰的情绪激发理论可以说是开创了系统研究成就动机的先河,他的研究将个体的追求与社会的发展进步联系起来,可谓是一大进步,他的研究方法更是为后来的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但是,麦克里兰却将成就动机看成是制约社会经济的唯一力量,很显然是不科学的,忽视了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进程,会受到诸如资源、人口、政治以及个体信仰等多方面的影响。另外,它的研究也受到了跨文化研究者的批评,他们认为麦克里兰的测量工具带有种族色彩,在跨文化的研究中会有失公平。
(2)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
阿特金森遵循托尔曼与勒温的足迹与逻辑,强调内部的认知过程,采用假设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王本法,2000)。个体都具有对成功的期待以及对失败的回避的冲突,个体便在这样的冲突中获取自己想要的平衡。
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动机理论,已经为大多数的心理学家所接受,他的理论向认知的方向迈入了一步,并且他使用了公式的方式来进行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导出清晰的结果,可是同样的公式化的心理学研究往往会忽视了心理学研究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忽视了复杂的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也正是其理论的不足之处。
虽然大部分的研究都显示,拥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在各方面成绩都要好于拥有成绩目标的学生,但是这样的结果也是根据不同的任务而言的,在一些的运动性的项目中有研究表明,学习目标的学生的成果并不如拥有成绩目标的学生。因此,理论的适用性方面还是有待提高的。
2.关于女性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1968年,霍纳为女性成就动机提供了一种弹性的解释,设想女性有一种“为成功担心”和“回避成功”的动机(李雪,陈旭,2004)。不少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男性的成就动机要高于女性。有调查还指出,在小学时期的女生成就动机水平稍高于男生,但从初中时期开始,女生成就动机水平开始低于男生,而且差别越来越大(李雪,陈旭,2004)。
以上研究都为霍纳的假设提供了依据,但近年来对于霍纳假设的批评也是越来越多。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的社会环境下,女性也逐渐开始追求属于自己的事业成功,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女性对追求成功也有较高的期望,而对失败的顾虑和担忧较少(梁丽萍,1997)。
3.成就动机的最新研究成果
之前的研究,心理学家们将关注的焦点都放在关于动机的理论模型的探讨中,近来的研究中,成就动机越来越为人用来探讨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者是以中介变量的身份出现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另外,家庭教养方式,近年来尤以父亲的角色定位为主来探讨与个体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也很多见(蒲少华,卢宁,贺婧,2012;刘晋红,2008;杨美荣,王婧艳,高志华,等,2010),结果也大多显示家庭教养方式或是父亲在位都会对个体的成就动机有影响。
在对成就动机的研究方法上,舒乐尔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洋葱模型,他认为成就动机分为四个维度,最里面的是核心,是成功的希望以及坚持等,第二层则是独立性和地位追求等,第三层是归因和自信等,最外的第四层则是背景变量的人格特质(魏莉莉,马和民,2013)。
二、心理学视野下成就动机研究的问题困境
1.成就动机理论创新的不足
在成就动机的理论研究方面,新的理论不再见到,多的是对于以往理论的一些拼凑重整。正所谓理论具有协助实验心理学开展研究、判断和鉴别概念、命题及理论、促进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理论交流以及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的作用(叶浩生,杨文登,2012)。理论的创新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后现代心理学崭露头角的今天,成就动机理论似乎没有紧紧地跟上这样的步伐。
2.成就动机实践的不足
成就动机的实验研究不多,在知网上以“成就动机”为关键词,检索出的心理学文章只有九百多篇,而且有的也只是水平调查或者一些零碎的变量间的实验研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研究大都是仿照性的研究,缺乏创新。其次,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也比较单一,大都是以学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的小样本研究,没有将样本扩大到更具有应用价值的、更广泛的不同群体的研究对象上去。最后,在研究的方法上一般都采用量表测量的方式,其中既有使用较多的AMS量表,又有研究者根据自身的需求自己制定的量表,这必然会导致不科学、不严谨的研究结果。
三、心理学视野下成就动机研究的展望
1.社会建构视角下的成就动机研究
成就动机的研究可以分为微观的研究取向和宏观的研究取向(张兴贵,2000)。微观的研究取向比较注重个体内在的体验,把个体当成是研究成就动机的对象,其中以阿特金森的理论为代表;宏观的研究取向则考虑到了社会因素,主要研究成就动机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跨文化的研究。但是两者似乎都只是在先前的认知框架中,没有摆脱掉经验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在这里,其实作为主体的人都还是被动的。
2.其他一些展望
(1)将来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可以将微观的研究结合宏观的研究,既考虑到在社会环境下不同个体的成就动机的影响,也可以考虑到不同个体本身特性对其成就动机的影响。(2)研究方向可以扩展到研究内隐的成就动机以及内外成就动机是如何相互转换的。(3)由美国和日本不同文化下成就动机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成就动机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跨文化的成就动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4)研究方法上可以不再使用单一的量表法,即使用量表法也尽可能地统一使用的量表,并且随着时代的推移,需要不断地更新量表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兴贵.成就动机的研究回顾与展望[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21(1):101.
[2]李雪,陈旭.我国成就动机实证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上海教育新研,2004(05):37.
[3]梁丽萍.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取向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01).
[4]蒲少华,卢宁,贺婧.大学生父亲在位与成就动机的关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06):193-197.
[5]刘晋红.大学生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2):157-159.
[6]杨美荣,王婧艳,高志华,等.初中生成就動机和自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4):440-442.
[7]魏莉莉,马和民.高中生成就动机理论模型的结构与验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04):87-96.
[8]叶浩生,杨文登.理论心理学:概念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心理学研究方法论,2012(27):228-230.
[9]王本法.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期望×价值模式论述评[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69-70.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