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爱心之炬 激活责任之心
2015-10-14羊英君
羊英君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
——俄国作家、思想家托尔斯泰
确实如此,人生在世,将面对着种种责任,责任心强的人,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在当今的独生子女时代,“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在孩子身上比比皆是,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有人侍候穿衣洗脸,有人张罗吃喝玩乐。大多数父母都会认为好好学习就是孩子的一切,只要学习成绩好,对于孩子其他方面,比如爱心、责任心、独立能力等都无所谓。因此,孩子会淡化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在小学阶段,因学生责任心的缺失,造成的学习、生活障碍就不胜枚举了:没带学习用品,怪父母没帮他收拾;作业错误多,是家长没帮他检查;家庭作业没做,是爸爸妈妈没有提醒……面对一连串的责任心问题,作为班主任的我不得不思考如何正面引导学生树立责任心,做事有责任感。
教育回放:一次感动小融的体验活动
镜头一:同学状告小融 老师决定罚扫
“老师,小融今天放学又没值日就跑回家了。”放学时,值日班长小引一边替小融打扫卫生,一边向我打着小报告。
“是的,老师。小融这几个星期总是不打扫就回去!”其他的同学也都附和着。
“前个星期,他说打扫了,但地面好像根本没打扫过似的,垃圾还是很多。”说着,值日小组长把目光投向了我。
显然,同小融一起值日的同学对小融不打扫或不认真打扫卫生的事极为不满,他们似乎正等着我如何处置小融。
一讲到这个小融,每个任课老师都头疼。他的父母一直忙于做生意,他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带着,生活上百般依顺,是我们班里有名的“懒人”之一,不是三天两头不做作业,就是做一点就“交差”。假如老师不催他交作业,他是不会主动交作业的。如果不抓住机会好好教育他一下,这孩子恐怕就会一直懒散下去了,甚至还要影响其他同学的思想情绪。看着同学们的不满情绪,我赶紧回应道:“好的,明天咱们一起好好教育他一下,罚他一个人扫地。”
镜头二:同学帮忙打扫 小融完成任务
第二天上午第四节课,离放学还有几分钟,我把前一天小融没扫地就回家,全组同学帮他打扫的事向全班同学作了讲述,在批评小融的同时,也表扬了帮助小融打扫的同学。放学铃一响,我立即宣布:“经过老师郑重的思考,决定今天中午让小融一个人打扫整个教室,要求做好三件事:扫完地,拖好地,放好桌椅。没做好其中的一项就先不能吃饭,我也会在此陪着小融。”话音刚落,有不少同学就瞪大了眼睛说:“哇,惨了,小融。”这的确是够惨的,学校要求四年级学生放学的时间是11:40,比低年级晚10分钟,平时,如果稍晚一点去,食堂的饭菜就会凉了,这寒冬里,冷饭菜怎么下得了口啊!于是我立刻补充了一句:“请全班同学配合一下,把各自的凳子翻到桌子上再离开。放学!”
“放学”两个字刚一脱口,班里的好几个同学就已快速地冲到了教室外,开始排队,等候去食堂了。我陪着小融留在了教室,只见他拿来扫帚,毫不懈怠地扫起了地。趁他打扫时心情慢慢放松下来,我开始与他聊了起来,从昨天的扫地说到了昨天的作业,从学校的课堂常规说到了家里的做作业习惯,小融一边扫地,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回答着。大约过了七八分钟,小融才完成第二个任务的一半——只拖了两个组的地。照他现在的速度打扫下去,估计中午的饭我们是吃不上了。我正犹豫是不是要让小融继续打扫下去时,教室里陆陆续续地进来了好几个同学。他们有的拿起了拖把,跟小融一起拖起来;有的两人一组,拉起了教室里的桌椅;还有的蹲下身子,俯身捡起地上零零星星残留的碎屑……看着不言不语、一丝不苟干活的同学,我心里不免感到无比的欣慰,同时,一串问号也在我脑子冒出来:他们怎么会吃得这么快?怎么我没叫他们干,他们也来帮忙了?不一会儿,小融就基本完成了任务。
镜头三:同学吐露原因 小融深受教育
下午第一节是品德与社会课,想到中午发生的事,我临时改掉了上课的内容,把事情的经过跟全班同学进行了交流,同时叫中午这几个前来“助阵”的同学起立,向他们了解回来帮忙的原因。
“今天本来是我值日的,我觉得我还是应该自己来做。”小希轻轻地说。小煜也跟着点头。
“我在想,老师、小融这么晚了还没吃过饭,等会儿可能要没饭吃了,帮他一下,也许老师和小融还能吃到饭。”小森不好意思地说。
“我进教室看到同学们在劳动,垃圾筒边还有一些纸屑,就想把它们捡进垃圾筒。”小毅淡淡地说。
听了同学们的想法,我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对小融说:“小融,同学们是这样想的你知道了吗?此时,你心里又怎么想的呢?”小融沉默了好久,艰难地张开嘴,轻声说:“我也要向他们学习!”于是,我对小融说:“你说得很好,看得出你对这几个同学充满了佩服和感激,那么你会用什么动作向他们表示你的心意呢?”小融愣了一下,然后,慢慢地走到同学身边,向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地看着,教室里出奇的安静。末了,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当堂宣布:“老师表扬这七名同学,他们是我所见过的最美学生,他们也正是我们学校所要寻找的阳光少年!”同学们纷纷向他们投去了敬佩的眼光。我用肯定的目光看着小融:“小融,老师相信你会用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的!”
反思分析:用“感化+尊重+坚持”来浇灌责任心
半个多学期下来我和小融成了不错的朋友,平时常常一起谈心,畅谈人生,展望未来。也有几个优秀学生加入了对小融的情感感化,我们一起共同成长着。看着小融一周周下来都能及时地完成自己的值日工作, 一次次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我的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更让我高兴的是,一次班里因有同学忘带红领巾而被扣分时,小融居然主动默默去捡垃圾,为班级拉回了所扣的分数。小融的巨大转变,带给了我深深的思考。
一、责任心的培养不是责罚,而是感化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要付出更多的爱来感化学生,要做到多鼓励,少挑剔;多赏识,少责骂;做到用爱心、真心、诚心、耐心,真诚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那些经常惹恼你的学生。我们话虽能说,理虽懂得,但在处理具体的班级事务中,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却会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去责罚学生,试图通过严肃的批评、严厉的惩罚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过失,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而结果往往是得到学生在被批被罚后的一瞬间安宁,过后学生又会故伎重演,重蹈覆辙。稍不留意,有的学生甚至会因长期被老师责罚,而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心理障碍。
结合小融的事例来看,假设没有几个有责任心同学的引领,没有有爱心的同学的感召,小融会有明显转变吗?我想结果不是不可能,但显而易见,同学的责任心和爱心更让小融感到无比的惭愧,使其产生一种被“折服”的心理感受。同伴的影响,环境的熏陶,出现了受教育的契机,从而促使他在今后的值日工作中一改懒惰、逃避的行为,学会了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更可贵的是以后的学习及行为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教育的态度不是服从,而是尊重
要求学生整理物品、写好作业、吃完饭菜、清理垃圾等等,希望学生通过日常琐事学会负责,这是许多老师或家长惯用的手法。而如果这些事情是通过专制“命令”让孩子去完成,强制坚持的结果只能换来孩子的服从。负责是不可以被予以强加的,责任意识的源泉来自尊重,尤其是对孩子发言权和选择权的尊重。吃什么是“我”的事情,玩什么是“我”的事情,怎么做作业是“我”的事情……只有产生了自我意识,孩子才有可能进一步作出对自我负责的行动。结合小融的事情,假如在小融艰难地张开嘴,轻声说“我也要向他们学习”这句话之后,老师当众批评小融说得不深刻,不诚心,并命令小融向这几个伸出援助之手的同学道谢、致敬等,教育的效果可能就大相径庭了。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认可的需要”,教师如果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尊重学生,遇到特别的学生、特殊的事情时能冷静处理,相信孩子会在选择中学会对自己负责。
三、责任心的培养不争朝夕,贵在坚持
培养学生责任心的教育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工作,对于孩子来说,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句简单的话落实到行动上来是不容易的,在磕磕绊绊中我们的学生难免会有厌烦、抗拒、反复的情绪。老师应以体谅宽容、平静礼貌的态度,允许学生有“出位”甚至反复的现象。美国的一个实验证明,一个习惯意识的形成大约需要21天,成为稳固的习惯则需要90天,老师及家长可以根据这个原理试着逐步放手,循序引导。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反复的情况,就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承担后果。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所言极是:“孩子的责任感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也不是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自动获得的,它需要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抓住细节,及时点拨,有意识地训练,如同学习钢琴演奏那样慢慢获得。”
小融的进步是受到众人的感化而成功的,虽然小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只是他成长中的一个起步,教育需要我们有耐心,静等花开!走进孩子的心灵,与他们一起成长,才是教育的本义所在。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3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