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
2015-10-14孙媛宏
孙媛宏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099-0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叶圣陶也曾说过:“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沦没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注出真正的活水来。”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习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和同事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得出作文源于生活的“五步”教学法,让学生作文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一、让学生体验生活
小学生的作文姓“小”,名字叫“真实”。也就是说,小学生的作文所写的都应该是一些小事,而且是发生在小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归纳起来,这些“小事”无外乎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写留言条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造文”,我会根据作文的内容和要求,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然后与学生一起去实践: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双手去做一做,用脑袋去想一想等等。这样,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有了生活的体验,有了要写作的素材和语言。
二、让学生话说生活
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真真切切地为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把这种“真实的东西”延续下去,表达出来,老师就要使用大智慧指导学生灵活使用平时的积累,具体完整地用语言表达出意思来。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说”的功效。学生体验生活,快乐都写在脸上,大多数学生想把心中的话表达出来时,就来一次“话说xx”口语展示赛。每当这时候,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高高举起小手,信心满满地上台。台上的孩子讲的声情并茂;台下的孩子时而凝神倾听,时而挥笔记录,时刻准备上台露一手,哪怕是一次小小的点评也值得期待。可以说,每一次的口语交流,都是生活中的活水从孩子的心中涓涓流淌,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认知能力都得到了质的提高。
三、让学生节选生活
生活就像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又多姿多彩。学生展示赛中呈现的内容虽然与所要写的范围相关联,但时常是太广太宽,想要整理成作文,并且详略得当地表达出来,还需要有一个创造性的节选过程。在指导描写场景的习作时,学生口语交流中的相关内容相当多,而且十分精彩,到选取素材的时候,许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取舍。我问学生:“你们最近喜欢看的动画片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孩子们回答的片名不尽相同,但原因却大同小异一一那就是有趣昧呗!而且里面故事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里面的人物就像自己身边的某人,活生生的。这时就要告诉孩子们,动画片是一种艺术,艺术又来源于生活。当然,作文也是一种艺术,是生活中的精华。可以说,一篇作文就像是一集动画片,我们要善于精挑细选一些我们认为最美的“镜头”,呈现在我们的艺术中,就是一篇好作文啦!孩子们听了我的指点,一个个好像有所悟,灵感也随之而来,纷纷举手交流“精彩生活镜头”。
四、让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的作文激情被点燃了,又有了可以写的生活素材,真人真事真感情全装在学生的心中,真可谓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好像是只要老师一声令下,学生就会下笔如流水,一篇篇的佳作马上就要诞生了。其实不然,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卡壳”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原因也是千奇百怪。
追其根源,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简单理由: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记得在《冬天的早晨》习作描写时,许多学生写着写着就停了下来:有的学生不能快速形成通畅的语句;有的学生不能用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意思;有的学生不知道段与段之间如何衔接等等。他们或冥思苦想,或虚心请教,或查找资料。在这时,老师就应“闪亮登场”,来到学生之中,进行个别辅导。。
五、让学生升华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作文又高于生活”,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学生完成作文初稿以后,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反复的“推敲”:文章中的词语是否搭配得当?句子是否生动传神?开头和结尾是否为主题镶上了应有的色彩……通过引导学生反复修改,会给作文注入更多的生活灵性,也会让学生真善美的品德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总之,我们要努力构建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的大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走近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作文,这样就会让每个孩子喜爱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实感的好习作来。
责任编辑 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