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5-10-14张连海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时事互动性时政

张连海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088-0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在于学生学得是否辛苦、老师教的多或少,而在于学生在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有无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新课堂创建背景下,如何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

一、政治学科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要求教师打造“生活化”课堂

政治课堂生活化就是教师设置生活情景,使政治理论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使学习内容能较顺利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体系,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并激发其学习兴趣。

政治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而教材受时空等因素的制约,难免会滞后,这就要求教师打造“生活化”课堂。教师可以选择时政要闻、社会热点和身边趣事,把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素材整合到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互交融。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重组,以问题的形式切入,让学生运用所学加以解决。这种课堂既能将复杂枯燥的知识变得简单生动,又能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二、新形势、新课改的背景要求教师打造“互动性”课堂

政治课堂的互动性主要表现为教师通过设计课堂提问、自主探究等教学环节指导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建立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政治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填鸭式”教学,单方面灌输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的有效性难以落实。这就要求教师打造“互动性”课堂。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能够引发思维的碰撞、点燃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他们在敢想、敢说中发展自己的主体意识、增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课堂有利于改变政治课堂沉闷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要求教师打造“差异性”课堂

政治课堂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教师通过分层教学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体需要,使其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政治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了学生成绩的分化。这就要求教师打造“差异性”课堂。教师应对授课进行分层,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内容,又要有兼顾优等生、后进生的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时应对中等生进行提问,做到“抓中间、促两边”。教师还应对作业和辅导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这种课堂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政治教学必须关注时事,要求教师打造“时政性”课堂

时政性是政治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政治课堂的时政性主要表现为教师将当前的时政要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增强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现在的政治教学如果还不关注时事,不渗透时政的话,课堂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变得枯燥而乏味。这就要求教师打造“时政性”课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成立“时事沙龙”,引导他们多看新闻,多读报纸;举行课前“新闻大家说”,促进时事信息的交流;开展时政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每周进行“时事辩论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精神。这种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强化本学科的德育功能;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此外,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次革命,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又能将古今中外、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和时代信息请进课堂,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深度和广度,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教育区域环境信息相对闭塞的局限。同时,也能多角度扣动学生心弦,多方位调动学生感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从而使课堂更具开放气息,更富时代特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继续研究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治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地方。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变课堂的主宰者为与学生地位平等的研究者,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突破传统的束缚,转变陈旧的理念,立足于教改实践,打造“生活化、互动性、差异性、时政性”的政治课堂。

责任编辑 刘馨

猜你喜欢

时事互动性时政
时事半月谈
时事政策
玩转表演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
城市户外广告互动性设计及发展趋势研究
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互动性的测度及其与碳生产率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