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多元识读能力设计研究
2015-10-14李萍宗雪萍
李萍 宗雪萍
摘 要 本研究首先探讨多元识读能力的类型,通过新伦敦小组的设计理论,用多元识读教学法引导学生熟悉情景操练、明确指导、批判性思维和改造式操练,达到多元识读和多模态交际目的;再通过多模态PPT演示教学和设计情境任务,指导学生发挥主体性和自主性,促进学习过程的多元交互,最后通过师生互评和自评进行多模态化综合评估。在这个多模态资源选择、优化的过程中,探索了基于多元识读能力的学习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 多元识读能力 多元识读教学法 多模态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9.060
On College English Class Multiliteracies Design
LI Ping, ZONG Xueping
(Faculty of Foreign Studies,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Abstract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Multiliteracies by design theory in New London Group, with Multiliteracies pedagogy to guide students familiar scenario drills, clear guidance, critical thinking and transform style drills, to Multiliteracies and multimodality communicative purposes; and through multimodal teaching and design scenarios PPT presentation tasks, guiding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subjectivity and autonomy, promote multiculturalism interactive learning process. Finally, teachers and peer assessment and self-assessment of the integrated multi-modal assessment. In this multi-modal resource selection,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ss,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multiple reading capabilities.
Key words multiple reading capabilities; Multiliteracies teaching; multi-mode; design
1 國内外研究现状
多元识读的概念源于新伦敦小组 。新伦敦小组从社会符号学角度,以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搭建多模态意义为教学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假设。Stein提出多模态教学法。Guichon 等则从机辅教学角度提出了课程设计原则与方法 。Gentle等认为多元识读能力由5种成分构成:语言、视觉、听觉、姿态和空间成分。国内学者对多元识读理论也进行了介绍和研究。韦红琴、张义君从实证角度探索多元识读教学。胡壮麟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将多元识读分为9个层次;朱永生介绍引进国外多元识读实践项目并辅以教学实例作说明,还要求改革;张德禄研究包括多模态选择的资源、过程和结果,多元读写能力培养及理论构架; 韦琴红剖析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本研究力图在学者们研究基础上,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明确两个主要问题:(1)学生多元读写能力包括哪些类型?学生需要重点发展哪些能力?(2)如何通过再设计来发展已有的资源,开发模态选择能力?
2 高校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探索
(1)信息识读和技术识读能力。随着多模态符号系统融入多元文化社会,传统的意义构建已经不能充分解释当前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多模态意义,多元识读能力不再局限于对语言符号的理解与使用。Gentle认为当今的识读不再只是功能水平上的读和写,而是指能通过电子网络获取资源、创造资源并利用资源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即学习者识读能力应当包含利用视频、音乐、动画等多模态在多媒体网络上进行信息识读和技术识读的能力。
(2)批判式理解媒介信息能力。新伦敦小组对多元识读的界定,引入了“设计”的概念,认为多元识读应该是一种能描述媒体文本和电子多媒体文本中多模态关系的“功能语法”,由“设计”将语言、视觉、听觉、空间等不同模态贯穿一起,解释语言、音像、文本、超文本等多种符号意义构建。简而言之,多元识读能力是指学习者基于自身经历和现有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信息通讯技术,通过语言、视觉、动画等多模态对多媒介提供的信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
(3)多元语言读写表达能力。在多模态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不仅要能识读语篇信息,也要有能力解释符号和图像,利用多媒体和其他技术工具如互联网构建意义、学习和与他人互动”,由此产生了多元识读教学法,它旨在改变以往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运用各种符号资源习得语言和文化。因此识读能力还包括多元语言读写表达能力。
3 多元识读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多元识读教学法强调从提高学习者多元识读能力的学习本质出发,注重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交替、丰富的感官刺激和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随着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呈现出动态、交替、多样的形态。多元识读教学法四要素包括情景操练、明确指导、批判性思维和改造式操练。第一步“情景操练”是将班级分组,将组员分配角色,各个角色设计不同的任务,有分工有目的地实现意义构建。第二步“明确指导”是指教师实行积极干预,在学生演练过程中起到支架和指点迷津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已知知识拓向未知知识。第三步“批判性框定”是指教师为改变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局面而做出的努力,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如历史、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知识体系或换位思考等对事物进行批判性思考。最后一步是“改造式操练”,是指教师通过有效课堂任务设定,将设计原则应用于不同的语境,生成新的意义。这四个步骤关系。
新伦敦小组认为这四要素既不是按线性组合,也不是代表不同阶段。四个要素有可能同时存在,或者只有其中两个要素最重要,或者在不同的层次中四个要素交替出现。在促进多模态意义产生的过程中,设计在这四个步骤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因此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等因素,用设计行为个性化、具体化地搭建这四个要素。
4 多元識读教学设计研究
鉴于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建构多模态英语课堂是多元识读教学法开展的前提。语言学中,“模态”指的是 “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多模态课堂就是调动不同的模态同时参与学习、认知、交际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不同模态的配合和互补来建构意义,设计包括可用设计、设计过程和再设计,它们是决定意义构建成功的关键因素。
4.1 基于精读课文的多模态识读能力设计
实景实践:大学英语课程面向大一和大二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者个体的语言能力存在差别,多元识读能力操作的四步骤,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学生语言能力差的学生,他们的“可利用资源设计”掌握很少。可利用资源的设计,即设计资源包括不同符号系统中的“语法”,如语言语法或短视频、图片等其他符号系统语法。他们需要补充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学可以更多地运用听说法、视听说法、直接法、语法翻译法、情景法等。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Unit2 Smart Cars课文讲解2学时的课程设计为范例:
“实景实践”步骤可通过上述设计,将学习者对智能车及设计的有关知识全连贯地展现出来,并结合生活知识和课本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了保证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小组成员分工要有序,每个组都有“leader, performer, reporter”三个角色,角色在不同的小组活动中需要轮换,给学生创造更多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4.2 基于主题的多模态媒体运用能力的设计过程
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积极调动不同模态的互补配合来建构意义、组织课堂,还需要搭建支架、明确指导学生调动不同的符号资源,在一个特定的文本、语境、情景中建构意义。以多种媒体技术和各种符号系统为支持的英语课堂可以帮助学生转变语言学习为中心的识读方向,发展成不同符号资源组合成的媒介多模态识读。
把学生学习视为一个连续过程,经历了初级阶段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培养后,学生有了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运用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暗示法等在实际语言环境中培养自身语言交际能力和概括能力,最终提高多模态媒体运用能力。
明确指导:主题式教学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盛行,因此,教师可以主题为线,布置学生制作相关的PPT作品,进行课堂展示,通过交互式、多元评价、多模态展示等手段,利用情感和动机调节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仍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Unit2 Smart Cars课文讲解2学时的课程设计为范例(表1):
拓展的主题可以自选也可以指定,如智能车的功能、技术支持、前景和展望。教师需提前对学生进行“明确指导”,让学生明白:(1)不论他们选择单模态还是多模态,每一种符号(文字、图像、声音)都是意义资源,作用都是完成或更好地完成信息和意义传递。(2)设计过程包括将不同符号资源转变成自己的声音(课堂陈述或课文复述),将已有材料有选择性、凸显性地服务于制作者在PPT中所要起到的新用途等。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读和听、写和说是进行设计的实践环节。(3)学生设计好的展示内容需具体化,设计过程不能是流水账,也不能照本宣科,要确保主题拓展的适度性,呈现内容的准确度及信息传递的丰满度。在明确教学程序和教学目标后,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在主题展示过程中,如遇到一些必须纠正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干预课堂(暗示、生生互评、生生互动)等来解决。展示结束后,还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1)与概念化和理论化相关的教学方法,运用在PPT展示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元语言的同时,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将图像、声音传播的知识现象理论化和概念化;(2)用鼓励和评价相关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对制作的多模态PPT进行互评打分,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鉴别能力、判断和评价能力。
4.3 基于社会交际融合能力的再设计
班级学生组合成不同的小组,完成与主题相关的实践项目,经历重新设计这一步骤,构建新的意义。“重新设计指由设计过程产生的资源或重新产生的意义又可成为一种新的可以利用的设计。”这个过程通过“论辩与反思法”和“转变式操练法实现”。论辩与反思法:首先,在教师的帮助下,不同项目小组批判性地评价其他小组多模态PPT展示的预期受众、多模态使用契合度、语言特征和语篇形式。其次,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收集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并学会批判性地识读这些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再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利用课外不同的符号资源,完成教师指定的进一步子任务。每个人都根据各自的兴趣和个人经验,运用可利用资源如网络、报纸、杂志等来产生意义,将所读到和听到的材料转化成意义。
再以Unit2 Smart Cars讲解2学时的课程设计为例: 教师将智能汽车的几个主题设置为需要模拟呈现的几个场景:智能机车设计介绍会;智能汽车公开发售会;汽车行业业内交流会等,小组成员按项目小组的各自任务,设定必须的角色(姓名、年龄、职业等),恰当利用各种符合系统、资源,尽量地营造出真实场景开展演说、主持会议、谈判、接待、产品推介等行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交际应用技能。
再设计过程中批评教学法和评价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不仅改造了已有的知识,改善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了新的认识。另外,再设计还可以将项目视频 “转变”为可再学习的新资源,项目小组成员需以视频的方式展示成果,所有学生将从多模态的配合、选取等角度批判性地识读每一个视频,共同推举视频中值得借鉴之处,如: 符号资源的合理分布,互动沟通技巧的熟练程度等。对于视频中的不足之处如过渡、信息量传递、人物的语言节奏等应转换为多元识读教学法中可再学习、再利用、再设计的新资源。教师可利用新的再生资源,给予学生及时回馈,并要求学生提交电子反思日志。
5 实践意义和启示
实践中发现: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在多元识读能力具体运用方面显得不够熟练,也不够规范;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更规范、熟练和多样化。但对于如何运用多元识读能力更好地表达整体意义方面,没有老师引导的情况下,学生基本缺乏很好的认知。因此,大学英语的课堂设计,除语言读写能力设计,教学重点还包括基于主题的多模态媒体运用能力设计、基于社会交际融合能力和开发学生思辨性能力的设计。且在已有教学方法上,增加与现实转换的相关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四个环节, 这是今后外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动力与新空间。
课题基金:
1、2014年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多模态化教育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识读教学模型的构建研究”(编号14YB044)
2、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卓越人才计划”背景下内容驱动型英语教学模式建构(编号:JXJG-14-7-7)
参考文献
[1] 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
[2] 胡壮麟.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
[3] 张德禄.多模态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研究,2012.
[4] 韦琴红.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
[5] 张义君.英语专业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