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标要求的落实策略

2015-10-14管玉敏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有情态度价值观

管玉敏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凸显了教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人文情怀的塑造。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怎样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完成这个目标呢?

一、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情感意蕴

“文以载道”,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皆是教材编纂者从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外书籍中精挑细选而来。每一篇小说、每一首诗歌,都是作者才华的凝聚,都满蕴着作者丰富的人文情怀,自然,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范本。教师在备课中,要仔细钻研教材,广泛阅读辅助资料,挖掘提炼作品中的情感意蕴,在课堂上,精彩讲解,调动学生的情感细胞,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世界,去感悟,去吸纳,从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如,学习《背影》,教师要精讲朱自清对父亲背影描写的那一片段,启发学生感悟父亲那无声的浓烈的爱子之情,以及朱自清那平淡描述之下的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由此及彼,感受自己身边的父爱,品味点滴生活细节中被自己忽略的亲情。

二、营造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细胞

“文贵有情”“无情不成文”,作者在写文章时,要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文字之中,写得动情。老师在给学生解读文本时,要融入自己的独特理解,教得有情。学生被文本感染,被老师引领,学要有情。三者结合,教学才会收到实效,达到高效,学生的情感才有体验过程,素养才会提高。

比如,在教学《我的母亲》一课时,我在课前开展了以“我的母亲”为话题的五分钟谈话活动,不少孩子说到了母亲的唠叨、母亲的专制等缺点,表达对母亲的不满,我正在思考该怎样引导,发现一个小女生在悄悄落泪,原来她的母亲早在几年前就因病去世了。我把这个孩子请到讲台上,让她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她母亲的回忆,她说到“我很羡慕有人唠叨你们管着你们”时,许多孩子都哭了,毋庸我多言,孩子们都意识到,母亲那看似烦人的唠叨,看似严厉的管教,原来都是一种关爱,而被爱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这节课,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理解了父母,消减了青春期对家庭管束的逆反思想,情感素养得到提升。

三、完善教师人格,以情育情

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更多的是来自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凡在一线的教师都知道,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课堂上,教师激情盎然,神采飞扬,投入教学之中,学生就会被深深感染,随着教师的引领,积极努力地学习。反之,教师表情淡然,语调无波无澜,一副照本宣科的样子,学生就会昏昏欲睡,如听催眠曲,谈何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好的语文教師,必须是一个洋溢着激情,学识渊博、充满人格魅力的人。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要求教师精心打造“情感与知识交融”的教学境界,只有这样,才能落实新课标要求,实现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培养的目标。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有情态度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浙”里有情,“宁”有大爱
愿你2020有情有钱没病没灾不后悔
落红有情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笔,是有情的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