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在“灵性”和“纪律”之间

2015-10-14姚启云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灵性纪律教育

姚启云

摘 要:以教育教学的实际为依据,经过反思加工而成,主要论述了在教育过程中处理孩子的“灵性”发展与智育、纪律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灵性;纪律;教育

【必要说明】

以下所涉及的事情都是我親身经历,但不针对任何班级或个人,只是为了教育事业的进步,作为案例,读者千万别对号入座,纯属学术需要。

【案例与论据】

我是一线教师,从实习到现在已辗转几所学校,经历了一些事情,促使我不得不写下面的文字,以之为我们的教育贡献点自己的绵薄之劳。以下是根据我的经历整理的一些案例或者说是论据。

案例1:一次平时的监考,结束时我找一个学生帮助收试卷,(我们是按着高考的标准收的,试卷必须按小号在上、大号在下的顺序整放,页数必须整好,学生的信息必须填完整。我认为这是很锻炼人的事情,所以我会寻一位学生帮忙。)这是一位女生,做题速度比较快,题目做得也比较好。可是开始她竟然不相信自己会收试卷,战战兢兢很害怕的样子,而我对她的要求仅仅是将试卷按小号在上、大号在下的顺序收好,然后我来做剩余的工作。于是我鼓励她,我说我相信她一定能收好,也请她自己要相信自己,然后我给她做个示范。基本上是我在前收答题卡,她在后收试卷,慢慢地她收得很好了,也很快,没出现什么错误,不过就是不敢超过我,有时候在我后面等着都不越过我。我示意她可以到我的前面去,她才敢,然后我就像对待自己同事那样对待她,经过六场考试,我们配合得很好,她也不像以前那样拘束了,胆子也大了,人也活泛了,很灵性的一个姑娘。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很灵性的一个姑娘,怎么就变成一个木讷讷的人来呢?于是我做了个小调查,有老师告诉我,她所在的班就那样,为了文化课成绩,整天压着,班主任把学生弄得死气沉沉的,失去了灵性。

案例2:我曾经教过这么一个班级,学生超有“灵性”,似猿猴般精灵古怪。我上课总是一遍遍地强调纪律,就是这样也不行,在别的班一课时的内容在这个班至少要一个半课时才能完成。我试过好多办法,都很难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再有趣的内容,再有探究性的问题,再生动的表述……都不行,他们的注意稳定性很差,对事物的专注能力还没有小学生好,对新奇事物的专注能力甚至还不如幼儿园的孩子。更有甚者,有几回我上课,当我板书时,有学生竟然在那几乎一瞬的时间里进行换位置。他们就那么“淘”,我采取了一个措施就是“唐生念经法”天天变着法的讲道理、讲什么是集体等,起了一点效果,效果的直接体现就是上着课,某班干部成员突然“一嗓子”让大家注意纪律,我反而感觉不爽,有被惊吓的感觉。后来我以为是我的能力不行,或者说我的课不是高考科目,于是我就询问了其他老师,他们上课的课堂气氛如何,他们跟我有同感。我也观察过其他教师给他们上课的情形,包括他们的班主任,发现情形差不多,他们班主任上课只是好那么一点点而已。后来我才了解到,这是他们班主任的思想,他们班主任认为现在的教育为了所谓的应试和成就,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上了,“灵性”都没有了,天性都磨灭了,所以……

案例3:这里说的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班级了,这个班级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很不出众。这又是一个很特殊的班级,这个班级的学生每一个都不是想只通过文化课成绩去念大学,但是他们都是想要念大学的,他们要么是学体育的,要么是学音乐的,要么是学美术的。这就是传说中的“艺体班”。其实大部分一线教师都知道“艺体生”不好管,管不住,甚至有些“责任心”很重的教师认为“艺体生”就是“害群之马”。然而这个班再一次颠覆了人们的眼球,震撼了人们的大脑。我并不带这个班的课,只是有一段时间有个教师有事,我替他带了一个多月。我的感受出奇的好,他们纪律性很高,在这方面不需要教师操一点心,觉悟很高,犯了错自己就会按着班规接受惩罚,在我上课期间没有出现一次纪律问题。学习积极性很高,有如饥似渴的感觉,课堂气氛很好,有序而活泼。他们很有“灵性”,讲一件事,我是一个喜欢用生活来讲授知识的人,结果是尽管他们基础很薄,竟然有一点即通的痛快!我很喜欢这个班,或者说我很喜欢这个班上课的感觉。于是我就私下做了个调查,其他科目的教师竟然跟我有同感,很有意思的是他们平时就是没有老师上课也是这样,有序而活泼,做上课外的其他活动也是这样。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班主任由于在班级里的时间很少,不像其他的班主任如同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于是我更加的好奇,这几乎就是在大学里老师所说的那个理想的班级,就是活教材。

【观点核心论述】

这么多年的时间,我教育经历里有这么三个典型案例,我心里很是高兴,也深感庆幸。它给了我比较充足的内容让我来分析班级管理的真谛。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什么?是不是让每个人最后都成为像“猴子”那样精灵古怪的人?还是让每个人最后都成为呆板的只会用理性很规则、很纪律地生活的人呢?我想,这两者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更不是家长和社会所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活泛而又规矩的人,我们需要一个有序而又活泼、和谐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班级管理要两者兼顾,既要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很纪律很理性地学好文化课,又要在非智力的灵性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上面的三个案例中,第一个案例是目前高中教育普遍采取的一种麦田守望者的方式,它充分地发展了一部分人的智力,也充分地打击了一部分人的智力发育,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第二个案例是目前高中教育所不允许的,但是我们的教师为了让第一个案例的教育方式普遍实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社会问题降到最低,顶风冒雨所进行的大胆地变革的那种精神值得我们发扬,但是这种方式我们是不能再继续用了;第三个案例里的故事,让我们感到为之一振,心情愉悦,这正是我们所要的教育,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呢?我与这位班主任曾经的交流告诉我,具体地可操作性的措施很难总结,就是把他的方法拿来我们也不一定用的如他那般效果,况且这些方法会随时改变的。那要怎么做才好呢?我最后的总结是我们要牢记“教育要在‘灵性和‘纪律之间”这个理念,因境而变地用心地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去实现案例三的那种教育梦想(或者说境界)。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灵性纪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纪律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美国家长怎样理解“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