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2015-10-14王春萍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师者新课程师生

王春萍

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送来了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切均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新课程全面铺开的今天,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媒体都在发生着改变,同时,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会顺应改革的要求,从传统的、固定的角色中冲破出来,尽快转变师者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全面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为教育教学服务。

新课程对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它要求我们教师注重自我审视,以较快的速度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给自己定位,以便适应新课程、新形势、新要求的快速发展之变化。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以学言教的先进理念,因为教师所面对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我们给学生所呈现的所有教育教学行为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为广大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的。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服务者。要将遗留下来的陋习及呆板的师者形象彻底改变,扔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陈旧模式,摒弃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找寻合理、恰当的最佳学习方式。为我们的学生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充分激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致,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要清楚,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师者知识的传输过程,而是那种学生自发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辅助人、指导者。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得到自主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充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调动师生的多边互动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明白这样的道理:教师教学的过程不只是师生之间的单一互动,而是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过程。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是知识构建的参与者,师生之间要有那份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师应该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有效形式,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合作互动,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树立创新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的形势、新的时代需要新型的创新人才。创新是民族之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民族的未来。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充分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全面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增强教育教学新理念,充分发展自身业务能力及素质,完善师者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拥有自己独到的教育经验及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要知道,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老师将知识原原本本、完完整整地传输给学生,也不是将知识的结果告诉学生而是要努力把属于人的创造力从学生身上挖掘出来。希望教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诱导学生的上进心,指导学生愉悦学习的方式,保持学生健康学习的情绪,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心态,让学生在这种自主探究中茁壮成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努力改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传统的教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谁是主体有些模糊,分辨不清。较常见的就是教师是学生课堂的主宰,掌控课堂。可是,新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明白,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是课堂的中心、主线。教学过程就应是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过程,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师者所担当的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知识探究的亲密朋友。教师要与学生相互合作,由传统的硬压式教学向“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转变,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教学所面对的教学情境、教学环节、教学设备等需要我们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可以这样说,我们老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又是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的真诚伙伴。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不断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及优良个性品质得到最佳的培养与发展。

五、用活教材,潜心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由静态的知识占有者转变成动态的探究者、学习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要求及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师者的工作目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传输,还要透彻地利用教材去教学生,把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构建学生学习的氛围,构建学生学习的框架,构建学生学习的内容,将教材知识转为活性的、富有探究性的教学方式。教材也不是全部的课程资源,凡是有利于学生掌控课程目标、实现课程学习的所有因素都是学生的课程资源,比如我们老师自身就是较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的实施,使课程及教材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利于多媒体网络形式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缔造极为宽广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温兰君.对新课程教学行为的再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6(06).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师者新课程师生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我只说给月光
陈俊玲 师者应有“常流水”
师者风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麻辣师生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江枫:诗人气质 师者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