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初探
2015-10-14陈升雅
陈升雅
摘 要:教师职业倦怠一直以来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分析了边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进一步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边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一、教师职业倦怠概述
1974年美国精神医生 Herbert J. Freudenberger提出了职业倦怠(job burnout)这一概念,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情绪性耗竭的症状。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称为职业倦怠。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教师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師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因长期处于持续性的紧张状态,从而出现的一种情绪性衰竭的症状。它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和生活环境时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具体症状表现为对教学工作产生倦怠、烦躁、疲惫不堪,工作热情完全丧失,脾气变坏,情绪容易激动,以消极否定和麻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
教师职业倦怠如果得不到有效干预和控制,不仅会影响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及其专业化发展,还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成效,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边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社会各界对教师无论是在知识储备,还是在道德品行方面都有很高的期望,这种期望会演变成敦促教师不断地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压力。同时,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教师不同的期望,教师必须要扮演好多种不同的角色,妥善处理好不同角色间的矛盾和冲突,久而久之就容易增加教师的心理压力,产生无力感和情感衰竭。此外,虽然近年来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教育的偏见,社会上依然有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二三流教育、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不如其他专业技术课程,让不少边疆高职英语教师承受社会压力,缺乏社会支持和认同感,致使边疆高职英语教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
2.学校因素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英语教学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加强听说”的方针,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借助词典能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际。
边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隐性工作量较大,受学校区位局限、办学经费紧张等因素的制约,也很少有机会去进修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学科知识结构以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从而很难实现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目标。此外,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应对学历提升、科研、职称晋升、双师型等问题,部分英语教师感到精力衰竭,产生职业倦怠感。
3.学生因素
边疆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学生对英语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对学习的期望较低,边疆高职英语教师需付出更多的劳动,这种付出往往得不到回报,致使边疆高职学校英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较低,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心理。
4.自身因素
教师自身因素也是产生职业倦怠感的重要方面。边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除了扮演教师角色,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外,在生活中还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要处理各种生活事件。来自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压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此外,教师的人格特征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如,有的教师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方面存在不正确认识,或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压力时,容易产生挫折感,如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应对,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三、应对边疆高职学院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1.社会层面
对边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探索符合边疆高职实际的英语教学机制,给边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2.学校层面
学校应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提供进修、访学、在岗培训、出国交流等机会,满足英语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提升边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另外,学校还可举行相关讲座,宣传和普及职业倦怠的有关知识。
3.自我调节
边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要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树立自我调节的信心。重新审视自我,建立对自己与职业的正确认知,调整自我期望的水平,加强自我修养,以适应边疆高职院校教学发展变化的需要。此外,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情绪疏导,提高自身的承受力,建立和发展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等都可以有效缓解和应对职业倦怠心理。
参考文献:
陈慧.民族地区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