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教学及其运用
2015-10-14龙震
龙震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能力的培养都与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课堂气氛也有密切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出一种融知识性、科学性、形象性、情感性等于一体的教学艺术气氛。作为语文教师,怎么才能创造出这种良好的、活泼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再创造能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呢?我认为教师的“激情”起着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激情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调节课堂气氛的教师情绪。激情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实际恰当运用这些激情因素的方法。它可以出现在一堂课的任何时间段,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调节课堂气氛的目的,它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共鸣,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教学中所倾注的情感、所创设的课堂氛围,能使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感人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升华。教学中要使一个“情”字贯穿始终,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这可以说是对激情教学的精辟论述。它要求教师无论在备课时还是在讲课中都要进入角色,倾注感情。要使学生入情,教师必须先入情,只有先动情于己,而后才会“辞发”。备课时“入得去”,要深入研究教材,深刻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使自己与作者同休戚、共哀乐,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全面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洞悉作者的生平思想,挖掘作者的写作匠心。当年于漪老师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时,课堂里出现悲咽之声,这与她备课时的情感投入不无关系。她说“我的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讲课时要“出得来”,要用情真意切的讲述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要紧扣教材特点,深切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沿着作者的旨趣,使课本无声的文字变得有声、有形,使人可听可见的动情语言,生动地再现文章思想感情的内涵。这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2)准确恰当再现备课时的情感体验;(3)新颖的、能扣开学生心扉的导入语;(4)适时的、生动的、有个性的动作模仿;(5)绘声绘色的朗读;(6)富有创意的提问;(7)教师相宜的形象、风格;(8)被感染后的风格形象。(1)是前提,(2)是过程,(3)(4)(5)(6)(7)(8)是过程中的具体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激情”教学这一技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语法知识”的教学,就其内容看,比较枯燥乏味,如果组织教学无激情,结果必将导致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局面,学生掌握的情况会很不理想。笔者曾听过一位老师上这部分内容的课,由于老师注意了用教师的激情引发学生的激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一走进课堂就放声高唱《血染的风采》这首歌的最后两句:“如果是这样,我不会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他这开场白用唱歌的形式引出一个句式,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也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加上整个教学过程的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的精选,有条理富有启发性的板书、抑扬顿挫的语言,使得课堂气氛融洽,教师讲解轻松,学生思维活跃、学得轻松。作业测试结果显示:95%的学生基本掌握了这部分内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的这节课是精心组织教学、用激情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积极思维的一个最好例证。
著名语文教育家袁微子曾经说过:“课堂教学中富有激情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如果不具有这方面的素养,哪怕你知识水平再高,也不能算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曾听一位老师教《七根火柴》,按理来说无论是曲折的故事情节,还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学生都会很感兴趣。但是由于这位老师整个课堂讲课的语言犹如念“讣告”,课堂氣氛死气沉沉,一点也不富有激情。课后就这节课的内容进行调查提问,准确率只有30%。相反,这位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一个用腋窝使劲夹“党证”的动作,90%以上的学生印象很深。
在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正确认识“激情”,不要把教师的“无名火”误认为是课堂教学中的激情;(2)避免无情而发、有情乱发,由于备课时不能入进去,没有情感的体验,而在课堂上要充满激情,这就是无情而发,有情乱发,这是疯子、是耍猴戏,是切忌的;(3)要针对学生实际。如:理解能力、体验能力、接受能力等,否则便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凡课堂上伴随着适时、恰当的教师激情的教学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反之,课堂教学质量、效益就差。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应具备相应的教学专业知识水平外,还应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不断探索实践课堂教学的新方法,真正把现代教育理念、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郑小锐.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激情作用.教育教学论坛,2013(02).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