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行、建、创”教学模式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15-10-14陈庆文
陈庆文
摘 要: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课程,枯燥、深奥、难学。为改善这一教学现象,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实践能力、方法构建、创造力方面阐述了“情、行、建、创”四段教学模式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学模式;电工基础;师生关系
电工基础课程是介绍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电气维修等专业的一门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它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主干课,主要以基本原理、基本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为主,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深奥、难学。为改善这一教学现象,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实际教学现象,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实践能力、方法构建、创造力等方面阐述了“情、行、建、创”四段教学模式,这对该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也为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情
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要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普高扩招的大背景下,技工学校学生的素质有一定的下降,受老师和家长表扬的机会少,挨批评的时候多,学生对那些“责罚学生”“没有爱心和责任心”“处事不公正”的教师特别反感,他们把与教师间的人际关系看得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常常因为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上,课堂上就会认真地听课,积极地回答问题,努力完成作业。所以,学生对教师的喜爱,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重要因素。作为技工学校的教师,必须要关心尊重学生,耐心指导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另一方面是教学手段上通过创设情境诱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创设情境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触景生情,教师就在此景此情中进行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或多媒体手段模拟展示现象,例如,在讲授“磁场的分布情况”时,展示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引导学生猜想这两种形状磁铁磁场的分布情况,然后在一块透明的塑料板上均匀地撒一层细铁销,分别将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放在透明的塑料板下面,轻敲塑料板几下,铁销从无规则变成有规则地排列起来,且靠近两极附近的铁销密集,非常直观地显示出磁场分布情况。
2.由生活中的實际事例引出疑问进行设疑,例如,在讲授“自感”时,教师可以介绍生活中常用的日光灯,日光灯的启动必须靠镇流器和启动器,教师可以提出“那么它们是如何使日光灯亮起来的?”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设疑吸引学生的兴趣。
3.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例如,在讲授“直流电桥”时,先复习欧姆法测电阻,用内接法测电阻时,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用外接法测量时,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小,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要使测量电阻的误差更小,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测量电阻呢?”的问题,通过这样一个旧知识提出新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行
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自己通过实验进行论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以导学为主,在课堂上可以临时组建学习小组,采用分组讨论法。通过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广开言路、交流思想、集思广益,给予学生发表意见和相互交流的时间,共同体会探索和创新的艰辛与喜悦。例如,在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可行性实验电路图、实验需要的测量数据和实验的注意事项。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测量,测量对电路中某一节点的三个支路的电流,在学生设计的表格上记录下三个支路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改变电流大小进行多组测量并记录探索基尔霍夫第一定律。通过这样主动探究的行为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知识的能力。
实践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增加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实践学习的兴趣。在电工基础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发觉“任务实训”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任务实训”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课题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任务,在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任务实训”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教师提出明确的课题任务;第二步,教师分析和分配课题任务;第三步,实施课题任务;第四步,教师对学生课题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例如,在三相交流负载连接的实训教学过程中,首先明确课题任务,按实训要求制作三相负载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两个电路面板及测相应的负载相电压和线电压及相电流和线电流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对称负载作星行连接时中线的作用;接着,教师讲解实训器材选用的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将四个学生分为一组,每组中每两个学生制作一个电路面板,实验完成后要求同组的学生对实训过程的体会和心得进行交流;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完成电路板的制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每一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通电;最后,教师对学生电路板制作的工艺和实训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分和评价。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任务实训”教学法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
三、建
建是学生在自己的观察、实验和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方法及策略的构建,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探究“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对这次自己实验探究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和构建,即按“探究实验设计、数据测量、数据分析、规律总结”,使学生养成科学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在讲授戴维南定理时注意引导学生按“断开待求支路、画出等效电源、求出等效内阻、求支路电流”的顺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讲授电容器的串联、并联过程中引导学生与电阻的并联、串联进行类比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构建和策略构建,逐步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开发。
四、创
“创”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打破思维定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从不同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发散思维是指某一个问题可能有多个解决的方案,即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维的方向就像“辐射”一样,向外发散,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越多越好。收敛思维是指某一个问题只有一种解决方案,为了获得正确的解决方案,思维方向指向这个方案上。
例如,在题图所示电路中,已知E1=60 V,E2=10 V,r1=2 Ω,r2=5 Ω,R1=8 Ω,R2=R3=15 Ω,求R3支路上的电流?
这道题可以鼓励学生用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三种方法来试着解决问题,求R3支路上的电流,用基尔霍夫定律解题如下:
第一种方法:由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得:I1+I2-I3=0
由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得:
E1-I1R1-I3R3-I1r1=0
E2-I2R2-I3R3-I2r2=0
代入數据解方程组得:I3=2 A
第二种方法:由叠加原理得:
将原来电路分解为E1和E2分别作用的两个简单电路,如下图:
E1独立作用时,
E2独立作用时,
将两支路电流叠加得,
I3=I′3+I″3=2A
第三种方法:由戴维南定理得,先移开R3支路得下图所示,求开路UAB的电压,
再将电源除去,求等效电阻rAB,如下图,
将R3接入电路后,等效电路如下,E=UAB,
将以上三种方法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和比较,学生清楚地发现,用基尔霍夫定律求R3支路上的电流只要列出一个节点电流方程和两个回路电压方程就可以,而且代入数据的计算过程也比较简单。用叠加原理求解,必须列出五个方程,用戴维南定理求解必须列出四个方程,而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也比较复杂。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找到了最佳的解题方法,经过这一“发散—收敛”的思维训练过程,学生对各种分析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具体应用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探究过程,把握好引导度和引导方式,对学生进行“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的循环往复、层层深入的思维引导有很大帮助,使认识逐步逼近目标,最终达到开发学生思维创造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情,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是培养学生方法和策略的构建;创,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情”是“创”的动力,“行”是“创”的基础,“建”是“创”的准备。“情、行、建、创”四段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教学为导学,有利于学生实现由做“学答”向做“学问”转化,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兵,杨奇.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昌吉学院学报,2008(04).
[2]陈立勇.工厂实习背景下的中职电工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4(10).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