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2015-10-14李雨姝甘在燕
李雨姝 甘在燕
摘 要:教育部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指的是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因此,本文提出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策略:明确目标,重视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完善内容,全方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丰富形式,多途径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以期能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促进幼儿的终生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幼儿;学习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137-02
随着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学习品质”一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指南》中明确指出,在对幼儿实施教育时应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具体包括: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1]。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对于幼儿终生学习与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在明确学习品质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建议。
一、明确目标,重视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首先应明确幼儿发展的目标。《指南》中明确指出:应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1]。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其最终目的是为幼儿后续发展打下基础,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石。
第一,教师应转变重知识技能轻态度情感的传统观念,充分意识到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性,将培养幼儿学习品质作为首要目标。知识是暂时的,习惯是永久的,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将使幼儿受益终生。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比获取知识重要百倍。第二,教师应明确学习品质的内涵。通过加强对《指南》的学习,深入领会学习品质的内涵,明确学习品质的内容。只有在充分了解学习品质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明确幼儿教育的目标,从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完善的内容和丰富的形式促使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二、完善内容,全方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帮助幼儿自发自主地学习。幼儿天生就充满着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应着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第一,在日常生活中提问是幼儿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主要表达形式。因此,在幼儿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耐心地解答,而不是敷衍了事。若幼儿发现大自然中的有趣现象,教师应就该话题引导幼儿进行学习讨论,从而保护他们的求知欲,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强行制止。例如外出散步时,幼儿会围在一起讨论花坛里的蚂蚁、蜗牛等小动物,教师可在此时随机生成教育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从而为幼儿解答困惑,以此保持幼儿的兴趣。第二,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挖掘和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在设计活动时从贴近幼儿实际生活中取材,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导入,运用游戏的方式维持幼儿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学习品质的培养。
(二)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主动性反映着幼儿在面对任务时的积极程度。在幼儿园中,部分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部分幼儿却时常游离在活动之外。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使幼儿在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各种活动。一方面,教师应多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游戏对幼儿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能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另一方面,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给予孩子自己动手尝试的机会。填鸭式的教育不能提升幼儿的积极性,包办代替的处理方式也不能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唯有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和尝试,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经验,才能提高他们下一次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为了让幼儿了解浮沉的基本原理,教师设计了科学活动《浮浮沉沉》,分别为每一位幼儿提供了一盆水以及苹果、钥匙、雪花片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将材料投入水中,随后将所观察到的浮沉结果记录在观察表上。在幼儿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幼儿进行实验和记录观察结果。整个实验过程以幼儿的操作为主,每位幼儿都在积极地实验主动地记录,教师并未直接告诉幼儿什么东西会浮起来或沉下去,而是通过让幼儿实验操作的方式了解浮沉的基本原理。
(三)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专注性
坚持性和专注性是学习品质中的重要成分,当一个人在面对任务时能专注于此事并坚持到底,有助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克服重重困难。当前许多孩子对做事情只有“三分钟热度”,正是由于学习品质中坚持性和专注性的缺乏。幼儿阶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专注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以游戏为导向,激发并维持幼儿的兴趣。幼儿只有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注意力才会持续较长时间,因此,运用游戏的方式来使幼儿保持坚持性和专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二,经常鼓励幼儿,引导幼儿克服困难。幼儿在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容易放弃任务,这时教师应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教给幼儿完成任务的方法,引导幼儿克服重重困难。
(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是指幼儿能够主动地研究,发现自然事物的某些规律、联系、属性等的心理倾向。具有探索精神的幼儿,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进行尝试并克服困难。要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抓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相应的任务。太简单的任务容易使幼儿缺乏兴趣,太难的任务容易使幼儿丧失信心。因此,只有处在最近发展区的任务才能对幼儿构成挑战,既不易使幼儿丧失兴趣,又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第二,营造有益于幼儿学习的环境。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又包括心理环境。幼儿的许多探索活动是通过与环境材料互动来完成的。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提供给幼儿可操作的材料用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另一方面应营造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来保护孩子探究的欲望。在面对幼儿的提问时,教师应鼓励表扬幼儿提问的行为,并给予耐心地解答。
(五)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样是学习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意味着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创造,运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一方面,幼儿天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注重保护幼儿的想象力。当幼儿回答问题给出不一样的答案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多元思维。另一方面,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应通过专门的训练。幼儿园可开展一些创新思维游戏专门训练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绘画活动中,只给幼儿提供一个圆圈图案,让幼儿把圆圈作为自己图画的一部分自由地作画。在此过程中不限制孩子的思维,只要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想象自由作画,教师就及时地给予鼓励。
三、丰富形式,多途径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
(一)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集体教学活动主要是指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集体教学活动这一途径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坚决摒弃“小学化”的教育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或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开展一些项目活动。可围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师幼共同讨论和建构,共同完成某一项活动。例如国外的瑞吉欧课程模式,其重点就在于培养幼儿探索与发现、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二)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占据着幼儿的生活。因此,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能与幼儿的兴趣相吻合。幼儿天生爱玩游戏,多开展游戏活动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小班开学初期,幼儿彼此不熟悉。为了使幼儿互相了解,并尽快喜欢幼儿园的生活。教师设计了游戏“我的飞机就要开”,幼儿嘴里念着“开呀开呀开飞机,我的飞机就要开”假装开着飞机飞到同伴的椅子上,两个幼儿互相拥抱一下,然后彼此熟悉。接着同伴又将“飞机”开到其他幼儿的座位上,连续不断地去认识其他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全班幼儿精力高度集中,对“开飞机”认识朋友兴趣高涨,多名幼儿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开飞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
(三)通过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始终。在幼儿吃饭、上厕所、喝水、午睡等生活环节中,同样蕴藏着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契机。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对孩子的一切事务包办代替,致使部分幼儿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小班幼儿如厕和午睡的过程中,不会自己穿脱衣物的幼儿往往等待着老师的帮助。大部分老师见状会直接帮助幼儿穿脱衣物,久而久之幼儿对老师形成依赖,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不能对幼儿的所有事情一手操办,应逐渐引导幼儿独立穿脱衣物,独立进行生活自理服务。例如在喝水环节许多幼儿经常在排队的时候因为不能长时等候而嬉戏打闹,部分老师无暇顾及、部分老师置之不理,从而错失教育良机。此时,教师可抓住机会进行随机教育,引导幼儿学会耐心排队等候,学会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学会专注于排队而不是中途打闹。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
[2]徐启丽.重视幼儿学习品质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J].贵阳学院学报,2013(4).
[3]张霞.幼儿园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J].都市家教,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