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视域下《法国中尉的女人》不确定性研究
2015-10-14王英
王英
摘 要:后现代主义小说是在西方文学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面临衰竭的境况下发展起来的,其以全新的思路及另类的视角,为西方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法国中尉的女人》作为代表之作,其凭借通俗易懂的语言、英雄好汉的故事构思、高度的反传统意识及独特的叙事手法获得读者的青睐及学术界的普遍赞誉。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即是不确定性,这个特征在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也得以很好体现。文中对后现代主义文学进行了解读,并进一步对《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后现代文论不确定性的体现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学;人物形象;叙事方式;不确定性
中图分类号:I10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088-02
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西方文学陷入了日益没落的窘困境地,开始普遍提倡文化上的多元性,这也使支撑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准则不复存在。在文化转型过程中,后现代小说开始发展起来。《法国中尉的女人》就是后现代小说对文化转型的积极回应,在其内容中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进行了完美地诠释,获得一致的好评和推崇。
一、解读后现代主义文学
在20世纪60年代时后现代主义开始产生,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社会后现代主义文学得到了较快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学虽然是由现代主义文学发展演变而来的,但其提倡新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主要是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批判,在人物、叙事及结局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一)文学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反传统的创作,不仅对原有的旧传统进行反对,而且对现代主义文学建立的新传统也加以否定。同时在后现代主义作家思维中,其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崇高事物和信息都是由人的话语派生出来的产物,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对与社会、政治、道德和美学有关的一些问题采取无视的态度。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主张进行零度写作,文学作品需要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进行靠拢,打破传统文学高深的壁垒。
(二)写作特点
后现代主义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普遍惯用一些写作手法。首先是矛盾手法,即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利用后面的话来推翻前面的话,挑战叙述者的权威性。其次是排列手法,在作者进行叙事时,往往将多种可能性进行组合排列,从而显得故事极其荒谬,这从《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所安排的三种不同结局即有效地将这种排列手法的运用更好地体现出来。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作家还喜欢利用不连贯的手法来对每个片段的独立性进行强调,在写作手法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更在于简单、自由的创作作品,利用极度引申的手法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材料,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段来增强作品的神秘感和艺术感。
二、《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后现代文论不确定性的体现
(一)人物形象的不确定
后现代主义著名评论家伊哈布·哈桑对不确定性进行了具体的评价,其利用不确定的概念来对不确定性进行概念定义,这对于后现代文论不确定性的彻底性进行了更好地体现。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其女主人公萨拉的身上,更是很好地将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出来。
在《法国中尉的女人》女主人公萨拉的身上,其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其神秘性和颠覆性上。(1)神秘性。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女主人公萨拉的真实身份和真实自我一直处于不确定和神秘化的状态,作者从头到尾都没有对萨拉的身份进行明确说明,读者对萨拉身份的了解也只能从传闻和谣言中有所了解。特别是在作者对查尔期与萨拉会面场景中,对于萨拉的描写所用的词语以“好像”“似乎”“几乎”为主,这就为其行为的神秘性给予了更强渲染。在整篇文章中,萨拉的语言都十分简洁,多数情况下对其内心感受都是通过意味深长的眼神和体势来进行表现。作者为了能够为萨拉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故事中的人物、叙述者及萨拉自己都对其不了解,不清楚她到底是谁。(2)颠覆性。在文章中萨拉与当时的时代规则背道而驰,具有抬头、神秘、大明、深沉及野情的美,在深深吸引查尔斯的同时,萨拉也无法摆脱对查尔斯的诱惑之嫌,但当查尔斯抛弃一切想要娶她时,她又不辞而别,杳无音信。在整篇作品中,萨拉这一人物形象的身份支离破碎,将确定性完全肢解,将人物形象的不确定性更好地体现出来。
(二)叙事方式的不确定性
在传统的小说叙事方式上更多的是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运用单一的叙事人物来将小说的始终贯穿起来。但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则打破了叙事的单一性,其采用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叙事方式,利用三个不同的叙述者来将小说叙事的不确定性更好地表现出来。在小说中,第一个叙事者构建了整个小说的故事基础,将小说的基本框架向读者进行了交代,在整篇小说中,其作为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对故事情节进行掌控,对故事进程进行操控,利用各种手段来向读者证明小说故事的真实性。但在第二位叙述者出现时,则使读者完全颠覆了对第一叙述者的所有优生优育,揭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二位叙述者以历史和现代的双重身份,通过对史实的解释及对人物的主观评价,从而将新旧思想在小说中进行碰撞。而小说中的第三位叙述者则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评述,在不断强调小说虚构性的同时,更主张让人物更真实的存在在小说中。小说中的三个叙述者都对对方的叙述进行拆解,这就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不断开动自己的思维,利用自己的经验来对叙述者的可信度进行辨别,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对作品进行诠释,不同的读者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这本文学作品会有不同的解读,更好地体现了作品意义的多元化特征。
(三)情节的不确定性
在后现代文学作品中,作者情节的不确定性作为创作的首要条件。其觉得连贯性和逻辑性完整统一的结构并不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是作者一厢情愿的想象,所以后现代文学作品的结构往往是一种充满错位式的开放情节结构,情节具有不确定性。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在写作技巧上采用的是时空穿插和开放式的结尾,有效地体现了真实生活的跳跃性和不确定性。在其作品中,作品对故事发生的时间进行了明确交代,但随后又将读者完全地引入到真实的维多利亚时代中,但作者在维多利亚背景下欣赏故事情节时,又让作者在该背景下看到了20世纪常见的事物。如在第3章,作者在描写了查尔斯百无聊赖后评论到:“虽然查尔斯喜欢把自己看作是一位热爱科学的青年,而且,倘若他能听到关于飞机、喷气发动机、电视、雷达等未来科学发展方面的情景,他也不会过于惊奇。”于是,我们也可发现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们的行为与现代社会思潮有影响的弗洛伊德、萨特、希特勒、马歇尔等的理论互为关照。在第13章,福尔斯说:“我所讲的这个故事纯粹是想象”,让读者一下回到现实中。在大肆地讨论了他的创作后,福尔斯又笔锋一转:“我只报导了事情的表面现象,即萨拉在黑暗中哭泣……”,开始继续他所写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故事。在后面的章节,福尔斯反复自如地进行这样的时空穿插,这种虚拟与真实的不断穿插使得整个情节变得不确定。
另外在福尔期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其为作者提供了三个不同的开放式结尾,给读者进行选择和思考,并没有利用结尾为读者澄清一个因果关系。这种不确定的故事情节完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确定、统一的写作手法,读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参与到故事的编造和想象中来,从而得到不同解释的故事。
(四)主题的不确定性
在后现代小说创作过程中,作者在创作时更强调随意性,更重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参与与创造,在小说中一切都在同一平面上,没有主题也没有副题,在小说中读者很难得到一个确定不变的全文主题,作者可以自己选择和从不同角度对小说进行阐释。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其具有多个主题,将自由、女权主义及人类解放等多元化的意义在小说中表现出来。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自由主题首先表现在作者拥有创作的自由,正如福尔斯所说,“我们的第一个原则是自由,而不是权威”。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福尔斯自由地编排故事,不受以往的小说创作传统的束缚,他可以自由地出入自己的故事,而且不加任何掩饰地告诉读者那个人就是自己,这是以往的作家从来没有尝试过的。除了作者拥有的自由外,福尔斯还把更多地自由给了故事中的人物,作者在小说中不遗余力地为其中的人物创造自由。小说中的人物自己也在不懈地追求自由,一种无拘无束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自由。
《法国中尉的女人》还可以从“女权主义”角度去解读,女主人公萨拉是一个具有女权主义意识的旧时代的叛逆者,是一个在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已步入20世纪的新型女性,她对查尔斯自始至终的“操纵”集中体现了女性反抗男权统治的个人意志和自由。小说作者试图以文学虚构的方式对当今女权主义者的努力做出回应。而“人类的解放”这一主题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也得到了回应,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围绕查尔斯和萨拉不断发展的关系建构起来的,但是通过仆人山姆和查尔斯次要情节所表现的阶级斗争却是小说关注的主要焦点。
三、结束语
《法国中尉的女人》这篇后现代文学作品中,对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特征从多个角度进行了体现,这可以说是福尔斯小说技巧的一种大胆创新,也正是这种创新性和超越性,从而使《法国中尉的女人》成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之作,其不仅让读者更好地对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有了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为后现代小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慕娅林.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法国中尉的女人》叙事结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0).
[2]张小彩,刘陈艳.《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后现代主义解构视角[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3]杨秀萍.从《法国中尉的女人》解读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J].理论观察,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