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明理学与官德修养

2015-10-14黄亮

学理论·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宋明理学官德修养

黄亮

摘 要:官德修养不仅对于官员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官员的道德水平也关乎执政党执政的能力、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道德取向。宋明理学具有一套系统而又完备的道德修养方法,这些道德修养方法对于官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宋明理学强调的立志、内省、改过、慎独等道德修养方法对于提高官德修养、改善官员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官德;修养;宋明理学

中图分类号:B22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4-0037-02

习近平于2004年在《求是》上发表的《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的文章中对官德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习近平认为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修养。官德修养对于官员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官德是预防官员走向腐败道路的第一道防线,官德缺失往往是官员步入腐败深渊的第一道溃口。同时,官德修养决不仅仅是官员个人的私事,更重要的是,官员的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安危,党和政府的形象是由官员的道德水平体现出来的,某些官员的官德缺失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官员的道德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代表了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而且,官员的道德水平也关乎政党执政的能力、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道德取向等重要方面。

宋明理学是传统儒学在整合儒道释三家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宋明理学诞生的重要背景之一就是出于伦理道德建设的迫切需求,因此,理学具有鲜明的伦理学色彩。理学虽然分为不同的派别,但是,宋明理学家都非常重视伦理道德的功能,为了整顿社会道德、改善社会风气,他们提出了系统而又完备的道德修养方法,这些道德修养方法对于官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宋明理学家强调的道德修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立志

立志是官德修养的第一步,一个官员能否做到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关键取决于他的为官之志。宋明理学家对立志是非常重视的,陆九渊说:“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五,《语录》下)。立志会使主体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促使主体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确立的价值目标,并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反之,如果不立志,主体就会缺乏奋斗的目标与方向,终将一事无成,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阳明:《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续编一》)立志固然重要,但立什么样的志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官员立志用手中的权力获取更多的权与钱,那么则会贻害无穷,宋明理学家一再强调立志要以圣贤、君子为目标,“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王阳明:《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一个官员只有立志成为清官,才会尽力克制自己的私欲,做到廉洁奉公。此外,立志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切不可立志不真切,王阳明说:“所谓困忘之病,亦只是志欠真切。今好色之人未尝病于困忘,只是一真切耳。自家痛痒,自家须会知得,自家须会搔摩得。……二他人总难与力,亦更无别法可设也。”(王阳明:《王阳明全集》卷二,《传习录》中)

内省

内省是指主体通过对自己言行的反思,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使道德修养不断取得进步。内省对于官德修养至关重要,一个官员只有经常内省,才能对自身保持清醒的认识,从而在官德上保持自律,如果不及时内省,则难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朱熹说:“人不自知其病者,是未尝去体察警省也。”(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二)内省是主体进行的自我道德反思,这种自我道德反思是应建立在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善恶观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官员的荣辱观、是非观、善恶观出现偏差或错位,他对于不择手段追求高位厚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那么内省的结果只能是觉得自己还不够卑鄙、无耻,因此,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善恶观对于官德修养非常重要。此外,要做到内省,不仅要主动、及时,而且态度要坚决。对于内省,王阳明做过一番精辟的论述。他说:“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王阳明:《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上》)可见,王阳明认为内省要做到及时、主动、自觉,无事时要反复省察自己是否存有追求功名利禄等私心杂念,如果一旦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思想萌动,那么务必要及时克去,把私心杂念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态度要斩钉截铁,决不姑息纵容,要像对待敌人、盗贼一般,要做到扫除廓清、斩草除根。

改过

所谓改过,是指主体能意识到自身的过失,并积极改正自己的错误、过失。改过是官德修养的重要步骤,只有通过改过,才能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从而在官德修养中不断取得进步。一个人在一生中难免不犯错误,对于官员而言,由于官场的复杂性以及官员手中掌握着或多或少的权力,而且官员经常面临各种权、钱、色的诱惑,所以,官员更容易犯错误,即使是圣贤也不可能没有一点过失。王阳明说:“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王阳明:《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教条示龙场诸生·改过》)圣贤超出常人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不犯错,而在于能及时发现过错,并勇于承认过错、改正过错。王阳明说:“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阳明:《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教条示龙场诸生·改过》)对于改过,宋明理学家认为要态度坚决。朱熹说:“迁善如风之迅,改过如雷之烈。”(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五)能够改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真切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所犯的过失中汲取教训,做到不再犯同样的过失,朱熹说:“过于前者不复于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三)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在道德修养中不断取得进步。对于过失应采取何种态度,陆九渊说:“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陆九渊集》卷六,《与傅全美》二)陆九渊对于人们闻过、知过、改过应采取何种态度指明了方向,值得我们借鉴。要做到“闻过则喜”,就要求我们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批评不应狡辩,而应虚心接受。

慎独

慎独是指主体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自律、恪守道德,不做任何违反道德的事。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要做到慎独,首先要真诚、不自欺欺人。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四,《语录》上)一个人只有出于诚意,才可能对道德修养产生高度的自觉,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做到“表里内外,精粗隐微”。有些人能够在有人监督时约束自己,遵守道德,但是,一旦处于无人监督的环境中,便会放纵自己,无所不为,这就是在道德修养上缺乏真诚、自觉的表现。只有在道德修养上充满诚意,才能将外在的道德规范、道德约束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信念,就能做到自我约束,人前人后一个样,自然就可以避免表里不一的双重人格。朱熹对慎独做过一番精辟的论述:“非特明显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明显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精粗隐显,无不慎之。”(朱熹:《朱子语类》卷六十二)朱熹所强调的至微至隐出,并不仅仅指他人所不知道之地,而且也包括他人所无从发现的内心思想。朱熹说:“如与众人对坐,自心中发一念,或正或不正,此亦是独处。”(朱熹:《朱子语类》卷六十二)一个人只有做到了慎独,才能在道德修养上取得真正的进步,达到崇高的道德境界。对于官员而言,慎独功夫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有些官员在公开场合穿着朴素,保持一副勤政爱民的公仆形象,但在无人监督时,却是生活奢靡,大搞权钱交易,典型的双重人格,所以,要想提高官德修养,慎独功夫是非常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将社会舆论的监督转化为内心信念的监督,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避免表里不一的双重人格。

宋明理学强调的立志、内省、改过、慎独等道德修养方法对于当时官员道德水平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时,出现了一些廉洁奉公的名臣,明代清官海瑞在任知县时,“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海瑞的母亲过生日时,也不过“市肉二斤”,海瑞过世后,没有留下任何家产,“有寒士所不堪者”。(《明史》卷二白二十六,《海瑞传》)这样廉洁自律的官员还有很多,如吕蒙、范仲淹、司马光、包拯等。这些官员廉洁奉公的高尚道德品质与严于自律的官德修养是密不可分的。

宋明理学强调的立志、内省、改过、慎独等道德修养方法对于当下的官德修养也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官员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为官之志,所谓正确的为官之志,就是要坚定为国为民的理想和信念,有了这样的为官之志作为奋斗的方向,才能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坚定理想信念,没有这样的为官之志作为前进的旗帜,难免会在为官之路上误入歧途,迷失方向。同时,还应在内心深处不断进行体察警醒,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反思自己是否有好名、好利之心,以便及时克去。反思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为了改正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及时改正过失,才能在官德修养中不断取得进步。此外,还应在过失中吸取教训,做到“不贰过”,也就是不再犯同样的过失。良好的官德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靠官员个人的道德自律不断养成,慎独功夫对官员道德自律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做到慎独,才能不再依赖制度的管理和外在舆论的监督,而是依靠个人的道德自觉和自律来不断提高官德修养。

猜你喜欢

宋明理学官德修养
宋明理学的美育之道
——《宋明理学人格美育论》评介
孟子的官德思想及当代启示
大唐宰相狄仁杰的官德
全面从严治党需加强官德建设
《周易》中的官德修养思想探析
以士之道升修养
以自身经验分析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与对策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企业政工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中国哲学“四大主潮”之一的新儒家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