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双灵动的翅膀
2015-10-13朱任辉王慧
朱任辉 王慧
南昌市松柏小学,自1937年建校以来,薪火相承,犹如学校入门处根深叶茂的雪松般,深深地扎根沃土,吐故纳新。历史的沉淀给它带来了敦厚的姿态,更让其明白求新求变、保持创造力与活力的可贵。
近年来,松柏小学以“收放式”习作教学实践为抓手,从习作教学自身的规律出发,从儿童作文的心理出发,从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出发,重新审视传统习作教学的得与失,“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努力为小学习作教学探索出一条新路。
让习作教学重获自由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困扰师生的头等难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吕叔湘先生就曾以“少、慢、差、费”来概括当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突出问题。而从当下小学生作文的现状来看,用这四个字来描述习作教学的流弊,依然十分恰当。
传统习作教学是以课本为依托,学生就课本中某个题目展开练笔,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教师可以将传统习作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即“作前” “作中” “作后”。“作前”,教师给出“命题”并针对“命题”做初步讲解。学生通常兴趣不大,在没动力的状态下缓慢地进入写作。“作中”,学生往往会苦思冥想,揣摩“命题”暗示的要求,按照教师要求的作文内容、作文结构以及语言表达方式作文。“作后”,学生将作文交给老师,老师批改。教师往往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作文常常被束之高阁。在这种传统习作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常常难以产生写作的兴趣,甚至“谈写色变”。松柏小学运用综合调查及与语文教师座谈的方法总结出在传统习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1.重视表达方法指导,轻视了育人功能;2.重视语文写作模式,轻视了写作能力;3.重视作文书面表达,轻视了口头训练;4.重视作文课堂教学,轻视了生活积累;5.重视作文课堂指导,轻视了作文讲评;6.重视作文范文讲读,轻视了下水文写作。比如,传统作文课时,教师往往会先给出命题(这些命题来源于课本,大多与生活实际不符),然后针对命题讲解并给出范文。在讲解范文时,教师教给学生写作方法甚至写作模板,学生根据写作方法、写作模板写作。如此生搬硬套、毫无乐趣可言的习作教学还有何生命力可言?
针对传统作文课的弊端,松柏小学提出了要让习作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即教师依照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既定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情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相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和技术,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为此,松柏小学在摸索中探究出“收放式”习作教学指导模式。
何为“收放式”习作教学?“放”指开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开放”一词的一个义项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这里的“放”是针对传统习作教学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在习作教学中,“放”指的是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学校与家庭、社会、自然界相融合以及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相融合的广阔空间,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全方位开放的习作教学的空间里自由地驰骋。“放”就是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身之情,说自我之趣,显自我之态。“收”就是遵循写作的规律和法则,小学作文尚在学文的起步阶段,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还是不可缺少的。从立意谋篇到字斟句酌,绳之以规矩,加之以约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收”不是管束,不是压抑,不是游离于学生之外的限制;“收”是对困惑的等待,是“疑无路”时的点化,是枝蔓旁逸时的提醒。“收”和“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收”以“放”为基础,“放”以“收”为目标。习作教学要做到“收”“放”结合,恰到好处,让作文之花自由绽放!
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可见,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写作上培养孩子的兴趣也至关重要。
一个不热爱写作的学生很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更别提写出优秀的作文。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松柏小学举办了“如何让孩子喜欢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沙龙活动。活动中总结出了提高孩子们写作兴趣的“秘诀”。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的表扬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当孩子们刚进入小学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回答问题时结结巴巴、语句不通、文不对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若加以指责、批评,就会让孩子备感挫败,从而很少举手发言;教师若多加引导、鼓励,甚至对他的回答给予肯定,那么,孩子就会敢说、想说、多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其次,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对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作品”得到同学,特别是老师的表扬时,会大大提高其成就感,从而信心百倍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奋斗。因此,经常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会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松柏小学的王莉华老师就曾实验过这种方法。她将学生写得特别好的作文在班里诵读并张贴在教室的展示栏中。学期结束时,她会编一本班级优秀作文集。她还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鼓励学生向文学刊物投稿。结果,她所教班级的好多孩子的文章发表、获奖,这在无形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他同学纷纷学习、效仿,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再者,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只采用一种形式刻板地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厌倦,所以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阅读,设计辩论赛、演讲比赛、情景作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训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松柏小学特别重视阅读,徐洁老师就曾提出:“习作教学要从阅读开始,要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松柏小学的老师每学期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好书,他们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多阅读可以为孩子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松柏小学在充分考虑学生习作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日本山根熏和我国张鸿苓、孙炳铨等学者的有关观点,大体勾勒出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阶段(写话期、过渡期、初级写作期),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特征构建了低中高年段的习作训练序列。根据低年级学生写作内容比较浅显,表达意思十分简单的特征,制定出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以边“放”边“收”为主的策略。低年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他们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都比较差。因此,教师要边“放”边“收”,一方面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一方面适时指导观察方法,连词成句方法。根据中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趋向平衡的特点,制定出中年级的习作教学要以先“收”后“放”为主的策略。中年级的学生思维,一方面仍然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另一方面,他们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抽象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因此,必须教会他们通过观察去准确地摄取周围世界各种真实的形象,并用文字把这些形象产生的表象和真实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根据高年级学生抽象概念思维开始成为主要思维形式的特点,制定出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要以先“放”后“收”为主的策略。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因此,在写作前,教师可以不做任何写作技巧性指导,教师只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即可。即使教师要在写前有所作为,也只能以内容为着眼点,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习作素材库,激活学生写作灵感,再让学生自由选材,自由习作。在习作后,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收”,教给学生实用有效的习作知识,引导学生推敲自己的习作,掌握习作技能。
一切可用之物皆可为文
“南北方无论是环境还是习俗等方面都是有差异的,而教材中大部分内容是以北方为准的,就会出现南方的孩子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到位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校将习作教学融合在课堂中,让学生随时学习作,随时能习作。”松柏小学刘青老师解释道。为了达到“随时学习作,随时能习作”的目标,松柏小学积极从学生生活中挖掘可用的素材,丰富学生的习作视野,帮助学生实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目标。
语文课文是学生学习作文的最初文本,同时也是练习写作的最好范本。松柏小学将习作课与课文讲解课相结合,构建了以“学写”为核心的语文课堂。在讲解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将文章中优美的词句积累到本子上,以备不时之需;在分析文章结构时,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使学生了解此种结构的优点,并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加以运用;在分析课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时,教师会给出几个例子,然后让学生运用此修辞方法简单地写几个句子。
在习作课上,松柏小学的教师并不局限于课本所给命题,允许学生写自己想写、乐写之物。如,在三年级的一堂《我最喜爱的水果》的作文课上,教师先选择了小学生乐写之物,这样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就会高涨,也可以避免出现学生不理解题目的情况。然后,教师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水果带进课堂,一改沉默、严肃的课堂氛围,教师允许学生“看、摸、闻、尝”,鼓励学生多说,哪怕说得不准确,教师也不会批评。整堂课其乐融融,达到了在“乐中学”的境界。正是这种欢乐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给了学生想象的翅膀,也孕育了作文之花。松柏小学的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在写作中抒发“美”。有一次,教师放了几盆盆栽在班上。小学生是富有好奇心的群体,当他们看到光秃秃的花盆时议论纷纷。终于有一天,花盆里冒出了嫩嫩的芽;后来,嫩芽茁壮成长,长出了健壮的枝叶;最后,盆栽开花了,教室里芳香四溢。整个过程老师没做任何要求,学生们乐在其中,仔细观察并自觉记录下了植物成长历程及自己内心感情的跌宕起伏。
为了使习作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松柏小学编写了1~6年级一整套作文校本教材,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制定不同的习作教学内容。这套校本教材从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到中高年级的写段写篇,都非常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或是学生学过的一篇文章,或是听到、遇到的一件事,或是看到过的一幅画……学校力图通过这样一套校本教材为学生构建一个符合他们自身认知能力的作文学习系统。通过它,学生们可以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并且善于写作。
一切适合之时皆可为教
松柏小学打破了传统习作教学的“三部曲”(教师讲解课本所给命题,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写作,教师批改、讲评学生作文),随时随地抓住一切可能的教学契机,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潜能。
“班级”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常常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松柏小学紧密结合“班级管理”这项工作,适当加以引导,使它亦成为习作教学的良好契机。
校长雷莉就曾创设过一次“老师迟到”的班级情景,雷校长故意迟到10分钟。当雷校长步入教室时,班级里很是热闹,有交头接耳的,有追逐打闹的,有热烈讨论的,还有趴在桌子上无聊的,也有边看书边等老师的。学生们看到迟到的雷校长时的表现也因人而异:有备感惊愕,赶紧回到座位上的;有深表诧异,思考老师为什么也会迟到的;还有面带微笑,对老师表示欢迎的。雷老师立刻抓住这次机会,让学生们把老师迟到时以及老师出现在教室时的内心想法记录下来。雷校长通过创设特定的班级情景,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一次心理描写的作文训练由此从容展开。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班干部选举时,教师引导学生将紧张的心情记录下来,写出各自的内心感悟;当学生犯错被老师批评时,班主任会抓住机会询问孩子被批评后的感受,以及在整个过程中自己的想法;当两个学生打架时,班主任要求打人孩子和被打孩子分别写自己的想法,并要求两个孩子换位思考;当公布考试结果时,老师也会抓住机会让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松柏小学将习作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写作素材,而且让学生学会在习作中反思、在习作中感悟、在习作中成长。
抓住一切契机的关键在教师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习作教学也是这样。“收放式”习作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双能捕捉教材中“习作训练点“的火眼金睛,还要有一双能捕捉生活中作文训练素材的火眼金睛。生活中素材稍纵即逝,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及时指导练习。久而久之,学生们才能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去有意识地积累生活,学会从生活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吴老师便是这样一位老师。在一次语文课时,她发现一位平时学习很认真的同学缺席了,吴老师正在疑虑之际,只听一声“报告”传来,原来是他迟到了。吴老师询问原因得知,这位同学捡到了一个包,想将包交给大队的胡老师,可是还没找到胡老师上课铃就响了,所以只好带回教室交给吴老师。吴老师在接过包后,并没有直接进入课文学习环节,而是抓住机会询问解决办法。学生们兴致勃勃、非常热心,一个个都在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思考着解决办法。最终,大家决定写一则《招领启事》。吴老师给了同学们写作的空间,做到了“放”,鼓励同学们写想写之事。同学们动笔之前,一个个却都愁眉苦脸,原来他们不知道怎样写《招领启事》。吴老师立刻“雪中送炭”及时给予写法指导,最终“水到渠成”。学生们个个都顺利完成了一次“招领启事”的写作训练。
松柏小学提出的“收放式“习作教学研究,追求的是一种灵动的习作教学模式。它充分尊重学情,构建了低中高年级的习作训练序列。它汲取生活中一切可能的素材丰富习作教学的内容,适时抓住时机实施作文训练。在“放”与“收”的律动中,为学生送上及时的指导,释放学生作文的激情。它犹如一双灵动的翅膀,为小学习作教学打开了枷锁,获得无限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