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骨铮铮 荡气回肠

2015-10-13李持平

贵阳文史 2015年5期
关键词:抗战日军贵州

李持平

兄弟双双捐躯于抗战

邱熙颂,贵州毕节人,出生于书香官宦人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青年时代在母亲的支持下,与其弟邱子才一道考进云南讲武堂,之后,一起参加过北伐诸战役。

抗战时期,邱熙颂被委任为黔南师管区上校司令,邱子才被委任为参加台儿庄战役的一支部队的上校指挥官。邱熙颂1945年5月抗战胜利前夕,因积劳成疾心脏病发作逝世。逝世时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房屋田产,留下的只是荒草中的一座无碑墓茔。

邱子才北伐时期离开家乡一直征战沙场,1938年台儿庄大捷后,邱子才曾有机会回黔省亲,但邱熙颂致函认为日寇决不会甘心台儿庄失利,劝其抓紧休整部队,准备新的战斗,以至于邱子才自北伐之后,再没有回到过生他养他的贵州土地。邱子才参加鲁南台儿庄战役后,80年来音讯渺无。

2008年8月4日,由邱熙颂家人将邱熙颂70多年前在抗日战争中写下的日记和备忘录,捐赠给贵州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笔记由10篇日记、10首小诗和几篇“战区行为规范”组成,展现了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

荡气回肠诀别诗

母亲回头见,

母亲回头见,

孩儿去了,

请你莫眷念。

这次上前线,

是为祖国战。

杀敌誓争气,

光荣倍无限。

战,战,战,战!

战,战,战,战!

救亡图存,

纵死沙场上,

我心愿。

母亲回头见,

母亲回头见,

孩儿去了,

请你莫眷念!

这首诀别诗是邱熙颂1938年受命赴抗日前线时,在一张普通白纸上的即笔,收录在邱熙颂抗战笔记中。

诗中那一连8个“战”字,体现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的大无畏气概。

赤子之心系国难

邱熙颂笔记中收录的日记写于1938年1月到4月,表达了“七七事变”中国抗战失利后痛心疾首的心情。

1938年元旦节记于独山专署的日记写道:“日人占我台湾,占我东4省,占我华北,近仍继续踏上海,踏南京,尚在进攻不止……闻之我痛切万分,现虽做后方工作,实有使我赴前线杀敌之热潮。”

元月2日的日记写道:“今天天气仍阴,照例7时起床,在平时一定会起得比较晚,现在是国难时期要抓紧工作,今天是星期天也不能放假,必须按时起床工作,相信如此长久坚持,倭寇必归失败,最后胜利终属我也。”

元月24日的日记:“细雨飞飞,较昨严寒,房中温度尚四十余,盖火炉所致,毫无所苦,与我前线同胞难民,即与穷苦求生之同胞相比,亦堪优适也。”

1938年4月10日的日记写道:“天候仍如昨。又被邱树棠兄招待应酬,殊以为烦。在目前国严重之灾非所宜,然旧习太深,一时难以铲除。归来后,适德叶兄之子侄在此,大者七岁,小者四龄,聪明可爱。我如有此一个,实可以慰母亲之慈怀也。”

4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昨午接母亲函,谓甚安康。惟三弟仍无来信,殊为念也,当再函一询近况。”

4月20日记的中写道:“今日大雾散去,惟天气仍阴,气候仍寒。昨日梦见三弟为国危险。当此,日人入侵我国难日之中,凡我国人皆应为国努力。三弟杀敌牺牲因属应尽之责。惟手足之情,况母亲年老,虽在梦中亦不觉悲痛万分,哭醒。想是一月未接三弟来函思念所至,仍当祝弟平安杀敌。”

邱熙颂和邱子才是家中的两个男丁,抗战期间皆以国事为重,忠心耿耿,履职尽责,很少回家省亲。从邱熙颂笔记中可以看到,他与兄弟思念慈母时,军人职责让他们只能将思念情怀埋藏心扉,记于笔端。

1938年元月12日的日记中,记录了邱熙颂对八路军游击战的好评,以及对“持久战”的观点。

“今又是星期天,上午照常办公。阅及渠弟来函,有谓八路军纪律严明,游击战甚为得手,于敌影响甚大。但仍望正规之努力方能有济,只要坚持持久战,胜利仍属我们,所论甚是。想我上级早有鉴及句,勿庸多虑,当努我后方工作,以期达到最后胜利也。”

邱熙颂还写了一些通俗易懂的抗战诗,在黔南师管区广为流传,起着抗战檄文的战斗动员作用。

“逃兵不爱国,甘心让那日本贼,你怕苦,跑开了,国家亡了谁负责。国破家亡受压迫,亡国奴,做不得,中华民族要人格。”

“前线已开火,你还等什么!搏顽敌,莫蹉跎,敌我不两立,有敌没有我。国家存亡,就在这一刻,勇猛冲击,必须把敌垒冲破!”

“听呀!听呀!杀敌的喊声撼山岳,我们的战士何其多。再进一步便可把凶焰挫。瞄准枪头,杀敌致果。此身拼得马革穿?战胜高唱凯歌还。边疆洒热血,洗净我河山。”

在笔记中还有邱熙颂关于重视军民关系,严格约束部队军纪军风的记录。

他拟写的对军人品行的要求是:“守正不阿,笃守信义;端方廉洁,遵守纪律;取予不苟,和而不固;坚贞不渝,谨守强墨。”

他对军人有的纪律要求:实行三民主义捍卫国家,不容有违背懈怠之行为;拥护国民政府服从长官,不容有虚伪背离之行为;敬爱袍泽,拥护人民,不容有倨傲粗暴之行为;刻苦耐劳,节俭朴实,不容有奢侈浮华之行为;诚心修身,笃守信义,不容有卑劣诈伪之行为……

他的日记记录的家中琐事和抒发的个人心情,反映了一个抗日军人忧国忧民的思虑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

邱熙颂的儿子、笔者的表哥曾谈到:父亲离世时他不满3岁,母亲因为解放以后的特殊环境,对父亲的事闭口不谈。直到成年以后,他才逐渐知道父亲的一些事情。表哥说,有一个参加过长沙会战和黑石关阻击战①的老兵曾告诉他:在独山县城的校场(当时兵营的操场),听过邱长官的“训话”。邱长官说,别人瞧不起我们贵州兵,说我们穷,说我们衣衫破烂,装备落后,说我们是“草鞋兵”,敌不过日本兵。我说,日本人是倭寇。倭寇历史上就妄图霸占中国,多次侵犯我们的领土,但他们的野心从来没有得逞过。历史上如此,今天更如此。现在我们虽然穷,但是不当亡国奴的精神在。只要我们誓死不当亡国奴,冲锋上战场,奋勇杀敌,倭寇必败,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邱熙颂留下的诀别诗与抗战故事与世长存!

(作者系贵钢公司原宣传部长)

注:①黑石关阻击战

1944年日军进犯独山县城,独山县城被大火焚烧七天七夜,遇害的军民达19800余人。日军占领独山后对工厂、军需、通讯、铁路、桥梁、隧道等各种设施全部烧光、炸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黔南事变”。

1944年11月,在卢沟桥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国军第29军由川入黔,徒步600多公里到达贵州遵义,后进入贵州黔南地区。其先头部队91师于11月28日抵达独山县,即在县城附近的黑石关一带布防。该师由于抗战多年兵员损失较大,进入贵州只有2475人,投入黑石关布防的部队仅1000人左右。

11月30日晚21时,91师先头部队在独山下司与沿黔桂公路北犯的日军骑兵300余人接触,随即展开战斗,在敌后续部队的不断增援下91师部队退回黑石关阵地固守。

12月1日,日军以数倍之兵力猛攻黑石关阵地,战斗异常激烈,直至12月2日拂晓,日军仍未能攻下91师的阵地,但由于91师参战人员不多,防卫战线狭窄,被日军采取迂回战术,由黑石关两侧突入独山县城,并企图回头围歼黑石山91师的守军。

于是91师主力由黑石关经白腊坡、甲捞河阵地向平塘方向突围,并沿平塘县的卡浦、摆卡一带布防阵地,91师的部分部队则退守在黑石关附近的深河北岸继续阻击敌军。当晚29军的预11师及时赶到深河北岸对阻击部队进行支援,同时在独山抗日自卫队的帮助下,成功地将联接深河南北两岸的大桥炸毁,日军被阻止在深河南岸。12月4日夜晚日军主力撤离独山县城。

1944年12月5日独山抗日自卫队趁日军从黑石关撤退时,在麻尾追击日军,击毙日军百余人,夺获机枪五挺,步枪百余枝。11月9日有1500人的日军进犯到荔波的住容,九仟等乡,被他们围歼,共打死日军一百多人,夺获日军步枪数百枝,机枪三挺。

日军主力的撤离,标志“黑石关阻击战”的胜利方为国军29军与独山的抗日自卫队。

1937年7月7日,北平的卢沟桥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1944年的12月,贵州独山城北的深河桥则成为日军不可逾越的屏障。黑石关阻击战被评价为:“八年抗战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

猜你喜欢

抗战日军贵州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巢县凤凰集东南八村惨案
贵州教育出版社
神头岭巧歼日军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