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领导人海外署名文章及其语言特点
2015-10-13胡健
【摘 要】近年来,多位中国领导人在海外媒体频发署名文章。这些海外署名文章为双边对话预热和确定访谈基调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整理发现,这些文章主要以外交关系为主题,而经贸领域又是署名文章所针对的重点。就语言层面而言,这些署名文章具有语言风格平实、善用暗喻、妙用中外谚语典故等特点。
【关键词】中国领导人;海外英文署名文章;特点
一、前言
署名文章是指以署名(个人或单位)形式公开发表的一类文章样式。报纸上这篇文章的观点是由署名的人自己负责,即文责自负。相别于其它体裁普通的署名文章,政治理论性的“署名文章”通常表明一定权威人士的观点或意见风向等,具有宏观指导性。
中国驻新西兰前大使陈明明表示,国家高层在外访前发表署名文章实际上是西方国家率先创造的,文章“内容一般包括此次访问的目的,双方将在哪些领域进行合作,对两国未来的展望和期许,向民众表达善意”。由于这种方式可以很有效地传播国家领导人对当地民众的善意,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上世纪90年代,我国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
二、我国领导人海外署名文章发表情况
根据国际惯例,发表海外署名文章(以下简称署名文章)一般是国务院总理和副总理级别,国家主席的外访一般是在外访前接受各国媒体集体采访的方式对外传递声音。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3月23日在荷兰《新鹿特丹商业报》发表题为《打开欧洲之门携手共创繁荣》的署名文章。这是习近平主席上任后,首次在海外报刊发表署名文章,“习近平主席采取在访问国报刊上发表署名文章,这是一种创新。(陈明明,2013)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5月17日至2015年6月22日,习近平、李克强、汪洋、刘延东、杨洁篪、温家宝、吴仪、王岐山等8位领导人先后在50多个国家的50多家海外媒体上共计发表了61 篇文章。其中,以英语发表的署名文章达到33篇,超过了半数。
从署名文章主题来看,这些署名文章可大致分为外交关系(40篇)、经贸合作(12)、科技人文交流(4)、其他(5)(外交理念、中国梦等)多个主题。如下图所示,这一时期我国领导人海外署名文章主题主要以外交关系和经贸合作为主,两者分别占据总文章数目的68%和17%。
发表媒体而言,这一时期内我国领导人分别在《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上分别刊文6次和6次,可见这一时期我国领导人海外署名文章主要针对的是经贸领域。
三、我国领导人海外署名文章语言特点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鲁世巍指出,国家领导人在外媒上发表署名文章的过程并非简单的个人写作流程,而是由“专门的班底起草”,再加入领导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然后根据媒体所在国家的阅读习惯和文化环境融合而成,最后才交由外交部进行翻译,以最易读的方式和最惯用的语言刊登出来。由此可见,署名文章是一个写作、翻译、修订相结合的过程。虽受到题材、作者个人风格等因素影响,我国领导人海外署名文章语言上具有以下三大共同特点:
1.语言风格平易近人
署名文章中的文字实际也属于外交语言,但在风格上与传统意义上的外交语言存在一定差异。前者的目标读者是普通大众,所以用词上更为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后者则广泛见于领导发言、外事谈判、答记者问、新闻发布等正式外交场合,受众主要是外交官员、记者等,因此风格更为严谨、含蓄和婉转。比如以下谈中美关系发展的两段话。
“中国有句古话,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中美两国虽然文化不同,制度各异,但只要彼此敞开心扉,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就可以跨越任何鸿沟,让两国关系的道路越走越宽。”(《系牢中美人文交流纽带》)
“纵观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这一双边关系越来越呈现合作需要大于分歧的局面。双方越来越形成一个高度共识,就是坚持和扩大对话交流,双方都有意愿管控分歧,投入更多精力去探讨如何深化互利合作,如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2015年6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后者作为正式外交语言,使用了“高度共识”、“管控分歧”、“深化互利合作”等更严谨、含蓄、婉转的表述;反观前者,“中国有句古话”、“敞开心扉”、“跨越任何鸿沟”、“道路越走越宽”等这些表达,在风格上贴近大众,使用的是人们听得进的语言,使国外读者更信服。
2.善用中外名言典故
从我国开始采取发表署名文章这个外交惯例后,署名文章为更接近当地人的语言习惯,经常引用当地谚语,增强彼此的文化认同性,无形之中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也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与此同时,频繁穿插中国名言典故,也是宣传中国文化的一种途径。举例如下:
例一:在巴基斯坦,有这样一句乌尔都语诗歌:“朋友的美好形象,就在我心的明镜之中,稍一低头,就能看见。”(《中巴人民友谊万岁》)
例二:毛利人有句名言:“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共同描绘中新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3.巧用暗喻
在署名文章中,经常出现简短生动的三字暗喻,比如:
例一: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锚”,正在引领欧洲加快复苏步伐。(《中德携手合作造福中欧和世界》)
例二: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加强对话 促进合作》)
这些暗喻多用于政经合作以及两国关系,不仅能够切合文章的政治语境,而且可以降低某些问题的敏感度,同时使语言更为灵活生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四、总结
随着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我国越来越重视积极应用公共外交,多位中国政要都通过海外媒体发表文章,来发出中国的声音,展现“报纸公关”的魅力。海外署名文章具有对内对外两个层面的重要意义。
对内而言,署名文章是我国领导人执政风格、理念在语言层面的体现。正如中国新闻网就习近平主席海外署名文章曾刊文指出:“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个性鲜明的风格及特点,是习近平执政理念以及个性鲜明的领导风格、语言风格在另一个领域、另一个主场的延伸、拓展和体现,是习近平执政理念以及领导风格、语言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执政理念以及领导风格、语言风格独特而重要的视角。”
对外而言,署名文章是我国新时代外宣的重要窗口。相对联合采访,发表署名文章是把领导人发言直接印在报纸上,以外界熟悉的方式说明中国立场,能够有效防止断章取义。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署名文章”词条
[2]前大使揭秘总理署名文章刊发过程.新京报
[3]李静 领导人为什么要发表海外署名文章.青岛报纸电子版
作者简介:
胡健,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MTI中心在读硕士,工作单位: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硕士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