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扬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途径探索
——基于扬州市经济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015-10-13胡萍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5年6期
关键词:扬州市扬州升级

胡萍

(扬州市统计局,江苏 扬州 225000)

转型期扬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途径探索
——基于扬州市经济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胡萍

(扬州市统计局,江苏 扬州 225000)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江苏扬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通过对扬州市经济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剖析了2008—2014年扬州市经济转型升级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优化转型升级环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生态宜居扬州等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转型升级;综合指数法;路径选择

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前,扬州市已总体处于工业化加速期,也处于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

一、扬州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抉择

(一)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迫切要求转型升级

1.资本形成率相对偏高,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投资。2011—2014年,扬州市资本形成率分别为59.17%、59.45%、59.44%、59.33%,而当前世界资本形成率的平均水平在20%左右。资本形成率亦称投资率,长期以来扬州经济发展依赖于大量直接投资,但这些投资项目存在投入大、效益低等问题。投资效率不高、投资结构不合理制约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2.居民消费率总体偏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待提高。从国际经验看,多数国家的居民消费率通常为50%以上,而我国自2005年来均低于40%。扬州市居民消费率近三年来分别为27.6%、27.8%和27.9%,远低于世界、全国水平,消费不足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

3.外贸依存度有所下降,外向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2000年以来,扬州市外贸依存度不断提升,对外贸易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9年开始扬州市对外贸易依存度逐步回落,2014年仅为16.6%,比2000年降低3个百分点。

4、霍夫曼系数逐步下降,工业结构仍然偏重。霍夫曼系数可以分析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趋势。自2010年以来扬州市霍夫曼系数(以轻重工业产值之比来近似计算)分别为0.375、0.326、0.303、0.297和0.292,轻重工业产值之比呈逐渐递减趋势,表明扬州工业结构偏重。2014年扬州市规模企业中近1/5属于高耗能行业,如果不尽快转型升级,扬州市将难以完成国家和省节能减排“一票否决”的硬任务,全市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

(二)扬州具备充分基础条件推进转型升级

一是经济总量连续跃升。扬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十一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97.89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00年的7.83倍;人均GDP达82654元,是2000年的7.86倍。二是技术创新元素持续累积。2014年签订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496项,新引进高校院所或知名企业研发中心、创新中心54家。全年获批高新技术企业9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26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5.1%。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60名、专业技术人才1435名,引进培养企业高层次人才1516名。入选省创新团队5个和省“双创计划”、“博士计划”人才85名。三是资金要素支持力度加大。2014年扬州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90亿元,增长16.7%;企业直接融资163.4亿元,增长118%。通过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小微企业信贷引导资金池、政府应急专项资金池等举措,为企业发放各类贷款65亿元。

图1 扬州经济转型升级指数(2008-2014年)

二、扬州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评价

为准确反映扬州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在国家转型升级监测指标体系、江苏省“八项工程”监测指标体系以及全市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建立《扬州市经济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质量效益、创新驱动、资源环境、民生改善等6个方面21个指标,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经济转型升级指数进行测算。

结果表明,近年来扬州市转型升级指数持续稳步增长,以2008年为基期100,2009年—2014年扬州市转型升级指数分别为106.8、115.6、122.6、129.4、136.4和139.5,年均增幅为5.7%。从分指数看,反映经济转型升级的6个分指数均呈不同幅度地增长。其中,2014年产业升级指数为155.8,年均增幅达7.7%;结构优化指数为107.9,年均增幅为1.3%;质量效益指数、创新驱动指数、资源环境指数、民生改善指数分别为142.4、154.6、137.4和139.0,年均增速分别为6.1%、7.5%、5.4%和5.6%。从单项指标指数看,多项指标指数年均增幅超过10%。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等4项指标指数年均增幅分别为10.4%、13.8%、10.9%和12.3%。个别指标指数呈下降趋势,2014年扬州市城镇化质量系数、GDP与固定资产投资之比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等3项指标指数仅为90.3、88.3和77.7,年均下降1.7、2.0和4.1个百分点。从指数变动趋势看,总体呈上升趋势。除结构优化指数呈平稳增长趋势外,产业升级指数、质量效益指数、创新驱动指数、资源环境指数和民生改善指数等其他分指数增长较快,增幅明显。

当前扬州转型升级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014年扬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42.5%,全省的比重为46.7%,而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已超过第二产业占比5.6个百分点,达48.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比重较小。二是城镇化质量系数不高。2005年至今,扬州市城镇化率已连续9年排在苏南五市之后居全省第6位。但对照苏南、苏中等先进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滞后于发展速度。三是居民增收与GDP发展不同步。2010年以来扬州市每百元人均GDP带来相应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全省分别少0.09元、0.44元、0.94元、1.39元和3.96元,与省均差距在逐步拉大。

三、扬州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以考核机制改革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转型升级环境

2015年是扬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跨江融合的关键之年,继续推进深化改革,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是扬州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一是深化考核考评机制改革。切实转变对企业和政府的考评方式,以发展质量为第一要素,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二是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低效工业用地市场化退出机制。探索建立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激励机制。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建立按污染物浓度多因子复合计收污水处理费制度。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清理部门权力,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力争成为江苏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地区。四是深化城镇化机制改革。抓住区划调整契机,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拉动部分投资需求,消化钢铁、水泥等行业的过剩产能;重产城互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拉动住宅、家电、汽车等的消费需求。五是深化金融财政服务改革。完善银企对接载体和担保载体,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抢抓机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争取力度。六是深化政府扶持政策改革。对原有的有关扶持政策进行修改完善,从“普惠制”向“特惠制”转变、从事后追认向事中参与转变。区别制定各项扶持政策,引导资源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创新人才集聚。发挥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外贸外汇政策、投融资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等的协调配合,建立长期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强化政策在全市转型升级中的催化剂作用。

(二)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一是加大政府创新投入。全面落实鼓励企业创新各项优惠政策,综合运用政府采购、风险补助等措施,强化对企业创新成果应用的扶持。建立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基金,根据企业实际投入的数额,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奖励。二是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支持企业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在政策咨询、人才引进、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三是注重创新人才集聚。以高素质人才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优秀的企业家队伍是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四是树立品牌产权意识。实施品牌振兴战略,重点扶持有技术含量、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市场具有潜力的名牌商品企业,进一步扩大扬州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加快产业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汽车、机械、旅游、建筑等基本产业、积极培育新光源、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石化、冶金、船舶等基地型产业、做大做强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放大省级整车生产基地的品牌效应,做大做优零部件产业链和生产规模以及汽车后市场。发挥以机床为核心的机械装备业的技术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的方向转型发展。优化整合船舶产业,积极培育船舶配套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坚持高端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新光源等新兴产业规模化。二是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加大城市旅游营销力度。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新兴服务业。大力推进“电商换市”。加强电子商务产业和物流体系建设,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鼓励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扩大产品市场份额。

(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扬州

巩固国家生态市创建成果,以生态文明和质量效益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生态宜居”成为扬州第一资源、第一品牌。一是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密切关注“两高”行业项目建设,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限制过度用能。加强工业点源治理,对重点污染源实施治污改造和提标深度治理。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监督体系,为推进扬州市节能减排提供科学依据。二是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推动企业生产环节循环向产业链循环、区域性循环转变。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大力提倡绿色消费,鼓励使用绿色产品。三是健全环保长效机制。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实行严格的投资项目能评和环评,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施产能总量控制、能耗等量替代和新建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监督体系,为推进全市节能环保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能力保障。

(责任编辑:高萍萍)

猜你喜欢

扬州市扬州升级
扬州市直击一线精准执法 媒体直播显成效
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回暖与升级
“扬州绒花”
蓮葉田田清風來——记扬州市廉政文化展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