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新常态下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2015-10-13四川省国防工办

国防科技工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军工军民

□ 四川省国防工办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新常态下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 四川省国防工办

去年,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0亿元,同比增长11%,稳居全国前列。今年将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和军民深度融合,力争实现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700亿元,同比增长10%

2014年,党中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内外发展大势,科学地做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分析了新常态的“三大特征”及带来的“九个趋势性变化”,为扎实做好四川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方略和根本遵循。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四川国防科技工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0亿元,同比增长11%,稳居全国前列。

今年,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围绕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全面推进四川国防科技工业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和军民深度融合,努力实现行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力争实现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700亿元,同比增长10%,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军工科研生产和高新保障任务全面完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深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建设、绵阳科技城比照执行中关村政策、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等开放开发新格局,充分利用四川加快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等重大战略新机遇,继续发挥好独特的产业和科技、人才优势,从比较优势中寻找增长点和突破口,保持定力,咬定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地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奋力开创四川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抓紧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当前,要加强与国家和四川省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加强与军工集团区域发展思路的有效对接,积极谋划一批支撑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引领四川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和水平整体跃升。启动四川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通过专题调研、分行业召开座谈会等,掌握“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并结合国家和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要求,提出“十三五”规划的初步思路和构想。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力争年底前完成航空、航天、军工电子、核等7大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重点做好信息安全产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及重点项目规划的论证编制工作。

深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改革。以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为全国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一是抓统筹协调。推动建立省级层面军民融合统筹协调机制,落实机构人员、运行机制和责任分工,完善推进军民融合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撑。抓好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在政策规划、重大项目上的统筹衔接,实现军民技术、能力、资本等要素的深度融合。二是抓深化改革。继续加强与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以推进“民参军”、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服务平台等为切入点,先行先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改革。加快推进军工企业改革,支持军工业务资产重组上市融资,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指导军工科研院所稳妥推进分类改革。三是抓双向融入。配合国家探索建立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和促进军工科技优势转化和产业潜能释放。贯彻实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积极支持开展动态保军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军转民”,鼓励采取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推动先进军工技术向国民经济领域转移转化。积极拓展“民参军”,通过政策指导、协调保障、项目投资等方式,支持民口企业参与军品市场公平竞争,引导优势民口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四是抓开放合作。加大对接合作力度,促成省政府与国防科工局,省政府与有关军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推进合作项目落地实施。推动军工单位之间,军工单位与地方单位之间开展对接合作,打破行业条块分割、相对封闭、自我配套的体系,实现优势资源整合与共享。依托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打造我省军民融合对外发展的窗口舞台,不断提升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开放合作水平。五是抓产业集聚。依托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等优良的政策环境,建设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带动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实现优势资源整合集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常态下的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必须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一是加强原始创新。围绕基础性、前沿性科学技术研究,积极实施“强基工程”,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增强自主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应用能力,实现由局部创新向全面创新转变,逐步建立自主可控的军民融合技术创新体系。二是鼓励协同创新。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军工企业联合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和攻关团队,构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军民合作与成果转化服务机制,搭建军民科技资源需求对接平台,支持认定一批四川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和成果转化应用,形成现实生产力。四是推动资源共享。积极推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国防科技工业先进技术中心建设。加强国防科技资源和民用科技资源的统筹利用,促进人才双向流动和资源开放共享,形成优秀科技力量服务于国防建设,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转化的良好格局。

狠抓军工核心能力体系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装备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将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搞好武器装备发展、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放到首要位置,紧紧围绕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军品优先、质量至上,坚持需求牵引、超前规划,坚持信息主导、体系建设,坚持创新驱动、自主可控,全面完成重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计划,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加快军工核心能力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核、航空、航天等领域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工程等任务顺利完成。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构建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

优化全省军工产业结构布局。

实现新常态下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市场导向作用、科技支撑作用、政府引导作用,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优化增量和调整存量并举、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共进,走全面转型升级和军民深度融合之路。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继续深入实施四川省“十二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坚持面向市场,发挥优势,深挖潜力,创新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发展航空、信息安全等高端成长型产业,积极拓展卫星应用、核技术应用、应急救援等特色产业,引领军民结合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着力构建以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为支撑,面向未来的军民融合高端产业形态。二是狠抓投资驱动。积极发挥投资对产业发展的主要作用,立足我省核工业、航空、军工电子等优势领域,突出抓好列入全省重点推进的33个重点项目和8个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开工和竣工投产,加快通航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中物院成都科创基地等一批重大军民融合园区建设,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大力支持军贸发展,加强军贸科研生产能力建设。精心组织高分系统四川数据与应用中心运行,培育应用市场,提升数据综合应用效能。进一步发挥省级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全省军民融合优势创新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的集中支持力度,努力实现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行业监管和服务能力。今年,主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坚持规范行政、高效行政、廉洁行政,着力加强对行业发展的宏观引导和统筹协调,不断提升依法治理、依法行政能力。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做好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等工作,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三是强化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优化区域保军环境,积极做好高新保障工作,全力确保“绿色通道”畅通,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坚强有力的保障。四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加快建设一流的政府管理服务队伍,大力营造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军工军民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军民融合 新引擎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