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合军民优势 实现全面转型推动新常态下的改革创新与动态协调发展

2015-10-13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国防科技工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军工装备发展

□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聚合军民优势 实现全面转型推动新常态下的改革创新与动态协调发展

□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近年来,中船集团深入推进全面改革,加快“走出去”步伐,围绕打造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规划,积极融入地方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内外部兼并重组与资产运作

2014年,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行业市场震荡下行的不利境况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坚定推进全面转型,规模效益大幅上扬,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高,产业产品结构深度优化,产融结合发展态势明显。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同比翻两番,提前实现“十二五”目标;全年新接船舶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14%,手持船舶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12%,稳居世界首位。

深化军工改革创新战略占位不断提升

军工始终是中船集团的立命之本。近年来,中船集团始终坚持作战需求的根本牵引,立足装备体系建设,着眼实战化运用,贯彻落实“军工科研生产从交付装备向交付战斗力转变”的理念,圆满完成了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潜艇、综合登陆舰、综合补给船、援潜救生船、医院船、远望系列科考船,以及舰炮武器系统、舰船动力装备等武器系统和核心设备研制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全力提升军工总体研制能力、系统研制能力与核心设备研制能力,战略性装备、重点主战装备研制总体地位显著提升。此外,还积极承担并出色完成了海警、渔政、海关缉私、武警边防等一系列公务执法船的总体研制任务,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作出了突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军工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开启,军工企业改革发展、重组整合的热潮涌动,军工板块已成为资本市场上持续的焦点和热点。中船集团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锐意改革,突出创新引领,并积极利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近两年,中船集团重点以旗下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为平台推进资产证券化,通过“曙光项目”和“启航项目”两次运作,实现了从军辅船资产到主战舰艇总装资产上市的重大跨越。经过国资、民资、外资的充分混合,广船国际已经成为“沪港两市军工第一股”,这标志着中船集团在加快推进军工资产证券化、发展混合所有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资产证券化是军工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的最好形式和最重要途径。”中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胡问鸣指出,以军工资产上市的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能较好地解决合理定价、程序公开、严格监管、规范运营等问题,军工企业可以利用上市公司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进行更为安全和充分的混合,既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为军工行业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创造了条件,这必将促进军工企业的军民深度融合从技术、产品、能力等方面向资本层面推进,从而增强军工行业的整体实力。

双轮驱动发展产业协同效应明显

近年来,中船集团将工作重点放在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全面转型发展战略上,不断加强创新驱动和管理提升,有效促进了六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2014年,中船集团各板块营业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海洋工程、动力装备、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增幅超过40%,船舶造修业务收入在同比增长逾15%的基础上,占比进一步下降至40%,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中船集团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主流商船领域,中船集团深度开发了40余型绿色环保新船型,均实现批量接单,完成了1.8万-2万TEU集装箱船、32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VLOC)等大型主流船舶的换代研制,实现了在这些船型领域的创新引领;在大型液化气船、豪华邮轮、大型滚装船、极地科考及运输船等世界造船尖端领域,实现了全面突破;多型海工装备实现自主研制,产品体系不断完善,由集团旗下外高桥造船厂建造的“海洋石油981”年初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与此同时,中船集团深度推进业务结构调整,船舶造修业务着力做强做优,旗下12家造船企业全部进入工信部“白名单”;海洋工程装备业务产品体系不断完善,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动力机电业务多点开花,低、中速机电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国内最大功率柴油机成功交付,核电装备实现连续接单,压载水装置实现了首单突破;信息与控制产业加快推进精益研发、产品技术平台和CBB建设,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LNG产业稳步迈向一体化经营,分布式光伏能源、风电等其他清洁能源项目实现良好开端,贸易物流与金融服务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国内外工程总包业务实现翻番。

激发改革动力布局结构大幅优化

近年来,中船集团深入推进全面改革,加快“走出去”步伐,围绕打造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规划,积极融入地方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内外部兼并重组与资产运作。在全球20个国家积极进行战略网络布局,并与瓦锡兰集团、TTS集团、卡特彼勒集团成功开展跨国收购与合资合作,快速提升了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稳妥推进“玖隆物流园”、“上海中瑞通航公司”、“宁波中策动力”、“北京雷音电公司”等境内合资收购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体系化、规模化发展能力;深入推进“长三角”、“珠三角”及“广西北部湾”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将14家造修船企业整合为8家;着力打造北京中船海洋装备创新园、南京中船海洋装备机电产业园、无锡中国海洋探测技术产业园、宁波中船动力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整体布局结构更加优化。

中船集团始终重视强化战略互融和需求共鸣,与地方政府、跨国集团、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开展了多领域、多层次的紧密合作。进一步深化了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省市地区的战略协同与需求对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积极推动了与通用电气公司、嘉年华集团、芬坎蒂尼集团、MTU集团等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为实现豪华邮轮、智能船舶、关键设备等的高端突破扫清了障碍;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与中远集团、中国海运、招商局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港中旅集团、申能集团等行业企业及中科院、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实现了多维合作发展的良性互促。

2015年,是中船集团实现“十二五”决战决胜、谋划“十三五”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演进,传统经济、传统业务正遭受来自新经济、新模式、新技术的全方位冲击和挑战,产业变革如火如荼。胡问鸣指出:“中船集团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顺势而为、趋利避害,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发展机遇,化解新常态带来的风险挑战,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充分融入国家‘一带一路’规划,推动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六大产业板块的动态均衡发展,以海洋防务、运输、科考和资源开发装备产业升级为立足点,科学统筹动力、机电、信息与控制、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行业引领和产业带动作用,以新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夺取全面转型发展的新胜利。”

猜你喜欢

军工装备发展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防晒装备折起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