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内部写作动机不足及其对策新探
2015-10-13左紫晶
左紫晶
摘要:缺乏内部写作动机是中学生进行写作活动时最先遭遇的困难,它具体体现为不想写和不敢写。而造成中学生内部写作动机缺乏的原因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去探究。结合内部写作动机不足的问题、表现和原因,可以制订出相应的对策,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写作题目、教给学生真正有效的写作技巧以及给予学生有效的评价。
关键词:中学生;内部写作动机;不足;对策
章熊先生曾明确过写作的一般心理流程:产生写作动机(自发的、外来的)→搜索、提取记忆库中的信息(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激活、捕捉记忆库中储存的写作模式→语言表述→回顾和完善[1
],其中产生写作动机是中学生进行写作活动所要经历的首要环节。动机分外部和内部,外部动机是由外在条件或刺激引起的,如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达到考试要求从而取得高分、赢得师长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等;内部动机则是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如记录自己的思想、抒发情感以及针对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等。
一、问题及表现
现今,中学生们在整个写作流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最先遭遇的,就是写作动机不足。绝大部分中学生在面对学习和考试任务时,都会选择“完成”而不是拒绝。另外,由于特殊年龄阶段的心理情感发展,中学生想要获得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关注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所以,中学生写作的外部动机是不容易缺失的。换句话说,造成中学生写作困难的主要原因,可以说是内部动机的缺少。
那么,缺乏内部动机在外在行为上的直接体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不想写,具体表现为学生不会主动积累素材、进行写作和自我评价。如此一来,学生无法从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中获得写作材料,会觉得没东西可写。对考卷和作业抱抵触心理,不能正常完成写作任务,或胡乱应付。②不敢写。与不想写有所不同,这类学生在写作活动上是具备一定主动性的,但他们同时对写作又有一种恐惧心理。当这种恐惧心理严重时,甚至能够影响到他们对整个语文课堂的态度。具体表现为,对于写什么、怎么写犹豫不决,迟迟不动笔;在写作时可能会刻意回避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去寻求“相对安全”的材料,也就是在写作中较为常见的材料。
二、原因
探讨造成学生写作内部动机不足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入手。
外部原因涉及教育体制、教育环境和教师教学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之间又相互影响、联系,最终作用在了学生的身上。虽然素质教育在新时代是不容置疑的,但目前强调高分、强调升学率的现象多多少少还是存在的。既然考试和升学仍然是未被完全摆脱的一种压力,在进行写作活动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更加在意作文分数。而从与学生关系紧密的考试来看,写作活动可以说存在着高风险化[2]的特征——在语文考试总分中,写作往往占有非常大的比例。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避免在写作部分“吃亏”,也就会教授一些所谓的“得分技巧”,让学生进行“模式化”训练。如此一来,不想写作的学生主动性依旧没有被激发;不敢写作的学生仍然汲取不到鼓励,培养不了信心。
除了外部原因,学生自身的一些内部因素也会影响到写作的内部动机。第一,中学是学生们思维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复杂性,产生的一些逆反心理、自我封闭心理会影响到写作的内部动机,使他们不愿意或不敢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第二,学生对写作活动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在部分学生心里,写作不是表达自我或与他人交流的工具,而是来自老师布置的任务。这不仅造成了他们的主动性不足,也使得他们无法树立对写作活动的信心。第三,有些成绩较优异的学生由于追求优秀和完美,在进行写作活动时顾虑较多;而作文水平较低或学科整体水平都较低的学生因为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对写作易产生恐惧或自卑的心理。
三、对策
第一,有关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仍然是需要所有教育者继续努力的,要使得素质教育观真正进入学生、家长的观念里,而不仅仅是跟风似的喊出口号或开展一些表面活动。只有这样,成功激发内部写作动机才更有可能。
第二,针对中学生的情感情绪发展特征,教师应当特别注意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注意与学生的沟通,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这不仅能帮助学生以一个正确心态面对写作活动,更能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
第三,教师需要向学生教授一定的关于写作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写作的本质,从根本上懂得写作的作用和意义,可以纠正“写作是任务”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当然,在进行具体的写作教学时,教师也不应将课堂时间完全分配给理论知识的讲授,而需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锻炼。写作课需要有训练活动,仅仅将写作任务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第四,恰当的作文题目和丰富的训练形式也是激发学生内部写作动机的好方法。叶圣陶曾说过:“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和偏好;惟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3]要让学生有事可书、有情可抒,作文的命题就需贴近中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不仅教师在写作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各省市乃至全国的考试命题组教师们也需要注意,一个恰当的命题,更容易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此外,在进行写作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丰富训练形式,一味采用“教师出题、学生写”的模式会让课堂变得无趣,学生也就不容易保持兴趣和注意力,自然会出现学生“不想写”的情况。
第五,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给学生布置任务、提出要求,而是要教给学生真正的写作技巧。例如,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学生出现了选取的论据不新颖的问题。教师需要做的,不是向学生强调“要选择新颖的论据”,而是应该教给学生具体的策略。我们以“成功需要合作”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从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出发,各举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能够支持“成功需要合作”的例子,再从中挑选出学生自己认为较新颖的、不会和大家重复的,将它扩写成一段完整的文字。这样,学生能够获得从不同学科出发寻找论据,而不是局限在语文学科内的写作策略。在写作活动中实用的策略会帮助学生消除忧虑,建立写作的信心,从而强化内部动机。
第六,当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学生的写作结果,给予有效的评价。郑桂华老师在《作文的批阅与讲评》中曾用表格的形式,列举了多种低效甚至无效的作文评阅的做法并分析了其影响和危害,还给出了改进建议。假如教师不重视学生写作的评阅环节,整个写作活动也就只是一条直线。写作练习次数在增多,但是质量得不到提高,学生自然会丧失对写作的兴趣,慢慢失去主动性。只有教师真正重视给出“有针对性”“具体、明确”“讲人性”“有个性”的评阅意见,将写作活动由一条直线改造成螺旋上升的线条,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激活学生的内部写作动机提供基础和催化剂。
参考文献:
[1]章熊关于中学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6(10):3.
[2]何江,徐友胜中学生写作心理障碍成因与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05(07):94.
[3]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