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章”——古滇青铜扣饰的另一身份
2015-10-13
“徽章”——古滇青铜扣饰的另一身份
郭泰宗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在诸多古滇国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中,青铜扣饰可谓独树一帜,它虽非古滇人首创,可相较于滇人独有的贮贝器及铜鼓,依然因为高超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让人侧目。然而,历来对于古滇国青铜扣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上述所讲的工艺和造型以及主题几方面,而对于其功能用途却很少涉及。正因如此,本文将主要解析青铜扣饰的功用,努力复原青铜扣饰本来的“面貌”。
关键词:滇文化;青铜扣饰;来源;徽章;功能
“滇”是曾经存在于我国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其疆域主要分布在以滇池为中心的云南省中部及东部地区。考古资料证实,滇国出现的时间至迟不晚于战国初期,战国末至西汉初为全盛时期,西汉中期以后开始走下坡路,西汉末至东汉初被中原王朝的郡县制所取代。滇国存在的时间大约为500年左右,即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初。因为滇人没有发明文字,所以当古滇国泯然于历史的长河中后,我们只能依靠中原王朝的史料来管中窥豹。而最早有关古滇国的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其文指出:“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嵩、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嵩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笮都最大;自笮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娏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
对于青铜扣饰的起源众说纷纭,扣饰的定名也各执一词;但是没有人否认青铜扣饰作为古滇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铜鼓、贮贝器一样,形成了古滇文化最鲜明的特色。从中自然也可以体会到青铜扣饰在滇人权贵阶层中的流行程度和受到的追捧经久不衰。同样作为身份地位以及阶层的象征,相较于贮贝器和铜鼓的不方便携带性,小巧精致的青铜扣饰可谓是贵族服饰上最好的装饰品,不仅美观大方,别致新颖,还可以在任何场合将主人的身份地位烘托而出,满足贵族们的心理需求。
云南地区出土的古滇青铜扣饰其不同类型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很多学者曾给予其不同的命名,因为其在墓葬中的摆放位置,有将圆形扣饰命名为“护心镜”者,亦有借鉴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出土的类似器物而将其定义为“牌饰”者;但是无论哪种解释方法,抛开其随葬主人身份的片面解读始终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假设和解释。所以在给青铜扣饰一个合理“身份证”之前,探头其随葬主人生前的身份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来看,“扣饰”这个定名是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因为跳开了无法准确从其功用角度命名这个陷阱,取其背后均有一矩形扣、另将其宽泛认定为装饰品怎么都不为过,将这两点结合,在没有更准确的定名之前,“扣饰”这一名称自然最为恰当。
青铜扣饰在云南的出土主要集中在几处大中型墓地及墓葬,其造型大致可以分为圆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三类;其中以晋宁石寨山古墓葬群和江川李家山墓葬遗址发现居多,其分布亦有一定规律,体现在墓葬级别越高,出土越多,最多者可以达数百件;反之亦然,小型墓葬出土扣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中可以看出,普通百姓死后是没有资格用青铜扣饰作为陪葬品,那么他们生前自然无法获得青铜扣饰;话句话讲,青铜扣饰被赋予了某种阶级属性,贫民阶层是没有资格也是不允许佩戴的,而只有贵族阶层才可以用它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这是滇人等级制度外在表现的一个独特而显著的特征。
因为在滇国贵族墓葬中青铜扣饰具有的这种明确的身份阶层指示性,又因其出土数量众多、品种繁杂、质量上乘、造型别致、工艺精美;所以通过这样的分析,以今人的眼光来审视古滇国的青铜扣饰,其实其已经具备了作为“徽章”的几大要素,虽然直白的将古滇国的青铜扣饰等同于徽章显得过于简单,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在某种程度上青铜扣饰已经承担了徽章的社会功能,并且较为成熟的具备了作为一种地位身份象征意义。不难想象,同今天的徽章一样,在古滇社会中,青铜扣饰极为流行,它以小巧的携带体积、凝练的造型设计、直观的主题传达和精致的制作工艺获得了社会贵族普遍的喜爱和追捧。
其实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与古滇国几乎同时期的战国,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徽章”这个词,据《战国策·齐策一》中记载:“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章子为变其徽章以杂秦军。”由此可见,“徽章”的最主要功能之一应该是身份识别。虽然这是我国史籍记载中最早对于“徽章”的明确提出,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证资料,加之鲜有与之相对应的考古遗物的出土,所以我们无法清晰的勾勒出史料中“徽章”的样子,自然也无法探知此处所讲的齐国徽章除了可以表明身份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功能。而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于此相反,恰恰古滇国是一个没有发明文字的古文明,但是的出土青铜扣饰清晰的向世人展示了其表明身份地位的功能,当然除此之外,青铜扣饰还有其他功能,就不在此赘述。所以对比之后就可发现,古滇国的青铜扣饰足以当得起“徽章”这两个字。而古滇国带给世人的惊喜不仅如此,让人更加震撼的是青铜扣饰在滇人社会贵族阶层应用的广泛性;就考古发现而言,这是同时期世界诸文明所不及的,所以虽然滇人不是青铜扣饰的发明者,云南也不是青铜扣饰的起源地,但是滇人却将青铜扣饰及其艺术推向了巅峰。这表现在青铜扣饰出土数量、品种、质量、造型以及工艺诸多方面。
综上,青铜扣饰徽章的主要用途较为广泛,因为其内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能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记录和反映某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体育等等诸多方面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增祺.滇国与滇文化[M].云南美术出版社,1997.
[2]张文勋.滇文化与审美[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
[3]云南青铜器论丛编辑组.云南青铜器论丛[C].文物出版社,1981.
[4]汪宁生.民族考古学论集[C].文物出版社,1989.
[5]江川县文化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川李家山:第二次发掘报告[G].文物出版社.2007.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30-01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K871.3
作者简介:郭泰宗(1990—)男,汉族,甘肃白银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