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无意识与文学创作述评——以贾平凹的《浮躁》为例

2015-10-13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史振亚

人间 2015年12期
关键词:原型贾平凹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 史振亚

集体无意识与文学创作述评——以贾平凹的《浮躁》为例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史振亚

摘要:文学是人类最富创造性的艺术。当代作家的个人写作局限在生活现实和时代共语中,作家中很少把笔触伸向更为遥远的过去,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探求人类心理和经验形成的奥秘。集体无意识就为之提供了一条捷径。本文以贾平凹的《浮躁》中金狗的人物命运为例,探讨集体无意识在作家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为文学研究提供更多的视角。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原型;贾平凹;《浮躁》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11-01

现代西方心理学文艺理论是伴随着现代西方心理学学科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自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立构造主义心理学以来,西方心理学史上先后出现众多的心理学派别。相对而言,精神分析学、分析心理学以及格式塔心理学对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影响最大。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便是属于分析心理学派。

一、集体无意识的提出与发展

无意识最早是由英国神学家拉尔夫•柯德俄斯提出的,他在《宇宙之真的推理系统》中,就把无意识称为“生命的感应”,认为他是内在的造形性力量,是意识不能直接感受到的。虽然这只是一种对神秘事物的主观推断,没有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但他为无意识概念的深人研究,提供了最初的线索。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建立,他根据长期对精神病人的诊治,认为无意识主要为个人童年生活中受压抑的性本能欲望,直到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这是在继承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批判的结果。荣格看到了个人无意识赖于更深一层、由先天或者说由遗传得来的“集体无意识”,它的存在并不取决于个人后天的经验,其内容在人的一生中从未被意识到,是无意识的最深次层次。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或称“原始意象”,荣格认为,原始意象或原型对于所有民族、所有时代和所有人都是相通的,它们是人类早期社会生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荣格分析和描述了众多原型,如出生原型、再生原型、英雄原型、大地母亲原型等等。艺术所要表现的就是这种集体无意识或原型,艺术家本人不过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工具、俘虏或代言人,所以是集体无意识通过艺术家的笔表达出来的。荣格的理论丰富了无意识研究的内容,也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二、文学创作中集体无意识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它的发生、构思和物化这三个阶段并不总是按照常规来发展的。作家突然冒出的创造念头,是围绕某一主题或线索的思考突如其来的顿悟的灵感在起作用,无意识作为一种心理能力,虽然潜伏于心灵深处,却在暗中对于形象的构思、情节的发展、主题的开掘产生影响,对整体的文学创作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贾平凹的《浮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贾平凹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浮躁》是一部以反映现实和思考现实为主要特点的,描写了改革开放初期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社会的浮躁心理和浮躁背后的空虚和迷茫。这里体现了荣格的艺术家是“集体人”的观点。下面就将《浮躁》中的主人公金狗作为例子具体阐述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的表现。

小说中对于金狗的出生描写的很奇特,有些偏神话色彩。他出生的时候正是他母亲去世的时间,这一情节的安排带有象征含义,即金狗没有享受到母爱,在他的童年也没有恋母情结的条件。接着叙写金狗的成长,小时候的就很顽皮,想出去见世面,后来当兵了想做英雄,无奈逢上裁军复员回家了,这些挫败使得金狗以后的心更浮躁不安了。抽烟、喝酒、交朋结友成为金狗回乡以后的主要状态,以至于韩文举敲着金狗的脑门,说:“金狗,你这小子,把一帮子人心都搅野了!”随着责任制的推行,金狗率先又在州河上组建河运队,但那颗不安分的心促使他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走向远方去闯荡。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看到金狗作为一个新的农民形象在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的时候体现了一种普遍的文化思想在个人心灵上引起的震动。

当金狗终于走入城市,在《州城日报》当记者的他却以一篇文章揭露了领导的不正之风,将东阳县领导人推翻;后来帮助雷大空打赢了官司;接着又把“州坝公司”踹烂,这一些列的活动,有点像于连式的报复心理,但是金狗仍然是敢于迎接城市挑战的崭新形象。毕竟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沉寂的社会出现了活力,个人也充满了骚动,但是具体的前景是什么我们都无法预知,也会在这其中患得患失,甚至趋同于儒家的“中和”思想而不冒进。所以贾平凹在小说最后写到州河将爆发有史以来的第二次大洪水,实际上是暗示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即将到来。

小说的结局是金狗又回到农村,这一结局有着很深刻的意味。金狗的回归是他基于城市受到的重重打击与阻挠之后一定程度上的逃避,从集体无意识这一理论来分析,金狗重回到不静岗是大地母亲原型的体现,是原初的恋母情结,意味着大地母亲对于人们的一种吸引和人们对于大地母亲的一种依赖情怀。金狗的回归体现了浮躁的青年最后走向冷静和韧性但也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出发,以金狗为代表的农村青年一代如何在城市中立足,找到生活方向和实现社会价值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

三、总结

当代文学虽然已经自觉的回归到自身,但依旧出现不能直面揭露现实矛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文学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功能。但唯一不变的是发自作家灵魂深处的东西,真情实感的东西。因此,我们得出集体无意识在作家的创作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描写,对于作品的主观掌握,会受到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的影响。

当然集体无意识并不是文学创作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文学创作是复杂的,需要调动的资源和条件是很多的。集体无意识为我们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理论指导。集体无意识对于我们了解作家创作心态,挖掘人物心理结构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我们更全面的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寻求民族的根基。在社会大谈解构与异化的时候,作为个体生命的主体,我们依旧需要处理问题和承担责任,探寻生命的奥秘,实现个体价值。因此,完善文学的价值和增加作品内容的深度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作家要引领更优秀作品,发出内心的最强音。

参考文献:

[1]R.比尔斯克尔.《荣格》[M].中华书局出版,2004年.

[2]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高等教育出版,2003年.

[3]贾平凹.《浮躁》[M].春风文艺出版,2004年.

[4]邵元宝张冉冉.《贾平凹研究资料》[M].天津人民出版,2005年.

[5]鲁晓雁刘梅.《无意识与文学创作》[J].学术交流,1995年第5期.

[6]胡梅仙.《集体无意识原型、个人写作与文学经典的形成》[J].广西大学学报,2007年.

作者简介:史振亚(1990-)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2014级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

猜你喜欢

原型贾平凹
落叶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捉鱼摸鳖的人
包裹的一切
贾平凹书法作品欣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西安这座城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月迹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