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家修谱所想到的
2015-10-13谭运长
谭运长
最近有消息传来,老家的《澄江谭氏族谱》,历经千载,迎来第七次重修。此次重修,形式上由原先的竖排正体,改为横排简体,而内容方面,则是订正了许多沿袭多年的史料错误。
有城里的朋友听说后大为惊讶:到了眼下这个时代,重修家谱还有意义吗?对此,我简单地引用了文天祥在《澄江谭氏族谱》序言中的一句话作为回答:“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
我们现在有些从事历史学研究的学者,对于家谱的史料价值,基本上都是持否定态度,他们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当然,这种怀疑不是没有根据的。例如,《澄江谭氏族谱》所载文天祥的序言,其落款时间为“癸卯春望”。查癸卯为淳祐3年,文天祥只有9岁。此次重修,据载于《湖南谭氏族谱》的文天祥序,修订为丁卯年。丁卯为咸淳3年,文天祥33岁,如此也就合情合理了。然而,《澄江谭氏族谱》历时上千年,其间经过多次修订,如此明显的问题,居然没有被发现吗?我想,比较大的可能,是家族先人认为这无关紧要,因而沿袭了这一错误。
问题的关键在于:家谱的首要意义,和国史一样,其实并不在于现代历史学家所讲究的史料的真实性,而在于某种“春秋笔法”,即褒贬善恶、纠正世道人心。这,是中国史书与西方史书的根本区别,不理解这一点,就永远无法读懂中国的历史。事实上,从现代历史学的眼光来看,不仅家谱中的史料不可靠,就是最权威的国史著作,如《春秋》、《史记》,也是大可质疑其真实性的,至于后来的《宋史》、《明史》之类,更是从来就曾招致不断的诟病。“五四”时期受了西方教育的学者,如胡适、顾颉刚等,在“整理国故”的时候,突然发现:要是依照科学主义的观点来看,整个二十四史都可以说是假的!所以顾颉刚发起了一个“古史辨”运动,提出“层层累积的中国古史”说,就是认为中国的历史是历经两千多年层层造假造出来的。传言胡适也曾说过:历史就是一个小姑娘,任由人们涂脂抹粉,想怎么装扮就怎么装扮。但是,这些说法,丝毫不影响中国史书的价值,因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在这些史书所塑造的观念里生活的。我们的史书,不是为历史学家的研究,而是为中国人,为中国文化的生存与演化而编修的。
这样我们就清楚了,考订家谱中史料的真实性,不如追寻这些史料背后所包涵的情感、心态与思想观念,更加符合中国史书(包括家谱在内)的实际。例如,文天祥究竟有没有为《澄江谭氏族谱》写过序?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澄江谭氏将文天祥视作家族的挚友,以他的名义为族谱作序,以凝聚与激励族人。文天祥的忠肝义胆,是澄江谭氏千百年的楷模。
事实上,这大约也是许多客家家族的普遍心态。据查,在中国,至少有二十多个姓氏的族谱,是假托文天祥的名义作序的,而文天祥作序的缘起,大约也是差不多:族人或为同窗好友,或者是抗元部队里的战友或僚属。可以想见,大多数客家家族,都是在文天祥抗元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所以,文山的忠肝义胆,实际上就是这些客家家族共同的精神内核。
所以,此次《澄江谭氏族谱》重修,将文天祥序的落款时间,由原先的癸卯改为丁卯,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这种科学主义的发现,对于家谱的内在价值来说,几乎可以说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