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英文版的品牌特色
2015-10-12梁素文
文/梁素文
《环球时报》英文版的品牌特色
文/梁素文
《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 Times》)创刊于2009年4月20日,它是继1981年《China Daily》之后的又一份面向全球的英文类报纸。与《China Daily》独立创办运营不同,《Global Times》依托于中文版《环球时报》,共用一个报纸名称。它的出现标志着《环球时报》形成报网结合,中英文并举,内外新闻兼顾的事业新格局,在《环球时报》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环球时报》英文版秉承了中文版客观、敏锐、实事求是的风格,从中国人的视角出发,以理性、开放的态度报道、解读新闻,报道面比中文版更宽更广,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经过6年的发展,《环球时报》英文版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环球时报》英文版与时俱进的办报理念和独特的品牌特色。
专业的人才队伍和强大的媒体后盾
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缜密的业务流程。由于《环球时报》英文版的新闻报道全部采用英文形式并且面向国际,因此对工作人员的英文水平和新闻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创刊之初,《环球时报》英文版就面向全球招募新闻人才,目前有员工100多人,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他们大都毕业于国际关系、外交、新闻、外语专业。其中20多名外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稿件文字的把关工作,保证文章读起来更加通俗易懂,此外他们还能够以外国人的视角观察中国,并提出许多值得关注的话题,如“武汉抗议考公务员要妇检”“北京同性恋集会被警方干预”等选题都获得了通过。
事实上,《环球时报》英文版具有一套十分规范和严格的员工管理体系,他们不仅具备专业的新闻知识、遵守严格的规章和纪律,还会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试,内容涉及时事政治、新闻写作,员工的考试成绩会计入考核。这种严格的管理规章能够有效保证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升新闻采编能力。在业务流程上,《环球时报》英文版有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它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盯新闻制度,即将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按照区域划分,各区域由专门的编辑记者负责报告每天的重大新闻,还要盯住国内国外主流媒体,所有员工轮流值班,确保重大新闻随时报。这使《环球时报》英文版几乎囊括了所有重大新闻,成为读者更加详细了解国内外大事小情的重要渠道。
坚实的媒体后盾。在传媒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传统纸媒想要立足于市场,如果不是依靠兼并或集团化经营,那么只能走逐步积累的常规发展道路。《环球日报》英文版的筹备工作只用了4个月,且投入了庞大的财力和人力,这种高效率和高投入完全仰赖于其背后实力雄厚的母体——《环球时报》。《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其单期发行量超过200万份,并且在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驻有350多位特派、特约记者,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报纸。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的双向成功为英文版的创刊积累了雄厚的财力和资源,与其他独立报纸媒体单打独斗相比,《环球时报》英文版自出版之日起就具备很高的起点和品牌价值,而新闻传媒行业的竞争早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新闻时效和内容之争,更是一种品牌影响力的竞争。高附加值的品牌能够有力地提升报纸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我国的英文类报纸除了《环球时报》英文版、《China Daily》、《21st Century》,还有中文报纸的海外版,如《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是国际性新闻纸媒的主要形式。无论是《China Daily》《21st Century》还是中文报纸海外版,都没有一种报纸是以双语种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读者的。国外的《新闻周刊》《国家地理》等都是以双语甚至是多语种出版发行。《环球时报》借鉴了国外报刊的出版发行经验,凭借长期积累的资本、资源和品牌影响力推出了同名英文版报纸,不仅填补了我国缺少一报双语的空白,还推动了我国传统报纸走向国际化。
形式独特的编辑排版
报纸的核心固然在于其内容的时效性和真实性,但是在人们日益注重视觉和感官体验的今天,传统的报纸想要在电视、网络中谋求生存空间,势必要在编辑排版上深入挖掘视觉潜力,吸引读者眼球。《环球时报》英文版在编辑排版上有自己的不同之处,提高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图片和色彩的熟练运用,视觉冲击吸引读者。《环球时报》英文版不同于其他报纸的显著特征是独创了通栏大标题,用超大号的黑体字将一个主题贯穿头版,并配以巨幅图片和简要文字说明,这种版式令《环球时报》英文版在报摊上十分容易引起注意。此外,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它以鲜亮的红色作为主要基调,报名采用红底配上白色英文,中间嵌以“环球时报”中文字样,其余专栏头版则采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另外,《环球时报》英文版还在头版报头下方设置了四个颜色不同的导读区,将报头、版头和文章进行了鲜明的区分。为了不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环球时报》英文版还使用了大量的彩图、照片、漫画以及各类图表,并且报纸的色彩会随着内容的不同而不断变换,避免了版面过于简单或过于艳丽,使读者不至于产生视觉疲劳。这种图片、文字、色彩的有机结合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标题醒目吸引读者眼球。《环球时报》英文版在版面设计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厚题薄文”,所谓的“厚题”是指《环球时报》英文版的标题通常会比正文字体大出好几倍,且头条标题主要由引题和主题两部分构成,这种标题制方式一方面使头条的内容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也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2015年7月15日的头版主标题为《Iran, world powers sign historic deal》(伊朗,世界强国签署历史性协议),它的引题为“Accord could end decades of bad blood with the West”(协议可能结束了与西方国家十几年的坏血关系),实质上是对标题的一种深入阐释。
多样化的排版方式,增强了版面的灵动性。《环球时报》英文版的版式会根据新闻内容的不同进行灵活调整,具有水平式和垂直式兼容的特点。报纸的新闻标题普遍采用醒目的长标题,利用标题的长短不同来突出新闻价值的大小。《环球时报》英文版的办报宗旨在于解读中国,报道多元世界,尤其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更是《环球时报》英文版新闻报道的重点,这就要求在版式上也要遵循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的原则。目前,《环球时报》英文版的每一个版面都会有1~4个新闻不等,其中有一个或两个为重点内容,采用横版或竖版的大版面进行具体报道,这种排版设置既丰富了版面的形式,也方便读者抓住重点新闻,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产业化经营提升了品牌竞争力
鲜明的市场化特色。《环球时报》最初是人民日报社主办与出版的国际新闻类小报,因此具有明显的党报性质,但是《环球时报》英文版不同于中文版报纸,它具有明显的市场化特点。
第一,在版面内容上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环球时报》英文版增设了Mosaic(漫话)板块,以刊登趣味性“软新闻”为主,还设立了Life(生活)板块,以介绍中外文化、艺术内容为重点。此外,还开设了Teabreak(茶歇)板块,为读者提供许多趣味性的益智小游戏和小幽默。而且,与中文版将娱乐和体育合为一版且不定时更新不同,《环球时报》英文报的Sports(体育)板块内容扩充至两个版面,并且每天都进行更新,充分迎合了读者的喜好和需求。
第二,版面风格更加趋于市场化。从表面上看,《环球时报》英文版具有很多评论性专栏,如“Opinion”“Forum”“Viewpoint”等都是偏重于评论性的文章,而《环球时报》中文版仅设有一版或两版“国际论坛”。但是从内容上分析可以发现,《环球时报》英文版的评论类文章大多语言诙谐幽默,且经常会搭配生动形象的漫画或插图,给读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而中文版的“国际论坛”则主要以官方的口吻进行评论,内容也更加正式严肃。综观两版报纸的整体风格也可以发现,《环球时报》英文版更加善于运用图片(特别是彩色图片)和漫画,整体给人一种明快活泼的感觉,相比而言《环球时报》中文版就略显逊色。
科学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环球时报》英文版不仅具有市场化的报纸制作理念,还制定了一套科学的联动市场竞争战略。
第一,拥有独特的新闻视角和新闻内容。《环球时报》英文版虽然对其母体《环球时报》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报纸内容就是简单的“汉译英”。事实上,它拥有自己独立的新闻团队来进行新闻的采集和制作,可以有效避免中、英文版之间产生内容上的冲突以及内部竞争。因为读者必然不会选择购买两份内容相同仅语言不同的报纸,这样在客观上就会导致中英文报纸市场上读者的流失,不利于稳固读者群体。虽然两者相对独立,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联系,具体表现在同一期的中、英文报纸会分别刊登英汉互译的新闻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读者的语言学习,还促使《环球时报》的中、英文报纸实现了有效衔接,从而带动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第二,借力新媒体拓展影响渠道。《环球时报》为了扩大自身影响力,提高竞争能力,在创立英文版报刊的同时,还开设了英文环球网,它是《环球时报》旗下环球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文环球网在报道风格上与《环球时报》英文版始终保持一致,且设有国际、国内、军事、财经、评论、生活与艺术、深度报道、汽车、体育等11个频道,是对《环球时报》英文版的一个有效补充。此外,还针对移动手机用户开发了手机客户端,为读者提供电子版阅读途径。通过将传统报纸媒体与移动互联网有机结合,《环球时报》英文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周口师范学院